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0)
2023(3717)
2022(2868)
2021(2812)
2020(2107)
2019(5022)
2018(5151)
2017(8156)
2016(5666)
2015(6456)
2014(6460)
2013(5671)
2012(5119)
2011(4707)
2010(4857)
2009(4255)
2008(4068)
2007(3847)
2006(3421)
2005(3244)
作者
(12189)
(10001)
(9879)
(9693)
(6256)
(4714)
(4683)
(4065)
(3770)
(3753)
(3379)
(3275)
(3255)
(3217)
(3152)
(3063)
(3060)
(3013)
(2968)
(2870)
(2696)
(2571)
(2376)
(2334)
(2297)
(2232)
(2223)
(2213)
(2085)
(2050)
学科
教育(18672)
(12487)
经济(12477)
中国(11618)
(9591)
管理(9554)
(6760)
企业(6760)
理论(6725)
方法(5935)
教学(5692)
(5148)
数学(5136)
数学方法(5064)
(4988)
劳动(4971)
(4696)
(4014)
(3820)
发展(3762)
农业(3690)
(3640)
思想(3411)
(3287)
政治(3271)
改革(3162)
研究(3151)
思想政治(3105)
政治教育(3105)
治教(3105)
机构
大学(70554)
学院(65892)
教育(25990)
研究(24929)
(20132)
(20122)
师范(20073)
经济(19512)
管理(18585)
师范大学(16771)
(16394)
理学(16151)
理学院(15869)
管理学(15445)
管理学院(15280)
科学(13126)
中国(11797)
(11717)
职业(11675)
北京(11255)
(11238)
技术(10899)
研究所(10629)
教育学(10114)
中心(9938)
(9687)
(8995)
(8449)
职业技术(7938)
财经(7870)
基金
项目(40117)
研究(37986)
科学(33540)
教育(26696)
基金(26076)
社会(22169)
(21252)
国家(20905)
社会科(20645)
社会科学(20641)
编号(18469)
成果(17845)
科学基金(17488)
(16611)
(16291)
课题(15978)
(14011)
基金项目(12584)
规划(12010)
(11102)
项目编号(11098)
(10680)
重点(10572)
教育部(10553)
资助(10346)
(10206)
研究成果(9692)
(9509)
(9237)
(9211)
期刊
教育(44753)
研究(30176)
中国(24870)
(20572)
经济(20572)
职业(10830)
技术(9708)
(7789)
学报(7091)
技术教育(7063)
职业技术(7063)
职业技术教育(7063)
大学(7003)
科学(6335)
管理(6257)
(5398)
高等(5135)
(4933)
论坛(4933)
学学(4767)
成人(4762)
成人教育(4762)
(4674)
高等教育(4567)
财经(4184)
农业(3864)
发展(3697)
(3697)
(3661)
职教(3653)
共检索到109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桂英  
教育劳动价值的实现方式郭桂英一、“无私奉献”与“社会交换”都是实现教育劳动价值的有效方式教育产品包括主要产品“人才”在内都具有社会存在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可交换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办学使教育劳动不需要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育云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需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费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都不能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育云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动圆  
图书馆劳动价值的实现是发挥图书馆各种项功能的基本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图书馆借助文献信息的优势,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关联社会各阶层,开展创新服务,激发贫困主体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帮助贫困主体树立信心摆脱贫困,有利于塑造图书馆良好形像,实现图书馆的劳动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平凡  
历史地看,劳动教育价值的政治逻辑经历了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经济发展逻辑经历了从单一缓解就业压力到提供高质量劳动力资源的过程;个人价值逻辑经历了从提高综合素质到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劳动教育内涵经历了从重视用劳动进行教育,到重视呈现劳动本身工具价值理性的过程:一方面,不断拓展劳动的经济内涵,发展技术劳动和创新劳动;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劳动伦理内涵和法治内涵,发展诚信劳动和合法劳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重在整合专业技术实习和劳动教育,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化方法结构特征。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进一步坚持并发展社会本位原则和职业教育类型化原则,并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教育内容上,坚持体力劳动的传统,同时也要重视创新、诚实和合法劳动教育等;教育方法上,应置入现有课程体系,体现系统性,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现针对性,渗入日常生活教育管理,体现常态性。同时,应系统全面深化制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社会也要承担劳动观念变革的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冯小俊  韩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价值创造主体的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实现,能够彰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石,剖析了劳动价值论所蕴含的体面劳动思想,阐释了体面劳动的基本价值理念,分析了我国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我国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基本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奎  
马克思在论证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步骤”中,不适当的“排除法”要求重新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今经济现实也需要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本文试图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交换基础,同时结合实际对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进行界定。文章最后针对目前盛行的“价格才是市场经济中真实的存在”这一说法,探讨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惠斌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涉及劳动价值与价值分享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一、把价值看作劳动,这一点很重要当谈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劳动创造价值,有的人甚至总是再加上一句话,即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样就把马克思的劳动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劳动与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尽管劳动与工作之间存在不可否认的相似性,但相较而言,劳动强调体力的付出,工作则侧重脑力的创造。近代以来,由于劳动遮蔽了工作,工作等同于劳动,在理论和实践中劳动、工作与教育的关系被异化。在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不可避免地伤害了教育的自主性和超越性。而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为工作而受教育则危及了人进行自我完善和充实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劳动与工作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两翼,劳动为教育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工作则为教育提供了实现伟大梦想的舞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叶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命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劳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按劳分配。可以探索通过劳动股权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赋予其资本属性,让劳动像资本一样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劳动股权并不排斥资本权益,而是以平等的地位与之共存。劳动股权也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唯一方式,但它可以成为中国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实现劳动价值、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探索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为劳动价值新的实现形式提供中国方案,从而为人类探索先进制度作出中国贡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叶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命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劳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按劳分配。可以探索通过劳动股权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赋予其资本属性,让劳动像资本一样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劳动股权并不排斥资本权益,而是以平等的地位与之共存。劳动股权也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唯一方式,但它可以成为中国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实现劳动价值、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探索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为劳动价值新的实现形式提供中国方案,从而为人类探索先进制度作出中国贡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价值概念不仅是研究收入分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衡量生产效率的有力工具。然而,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价值理论在后一方面的作用常常被忽视。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根据等价交换假定分析可得,任意一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等于该商品的价格与整个社会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量的比率乘以整个社会的劳动总量;而用商品的单位价值量除以其单位劳动量可得到该商品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如果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大于(等于或小于)1,则其生产效率就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如果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大于(等于或小于)另外一个行业或企业,则前者的生产效率就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浩  
揭示科学技术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 ,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有商品二因素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 ,脑力劳动有二重性 ,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 ,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但其所有者可得到报酬 ,其原因是因为有多种所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翁智刚  刘丹萍  张平  
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劳动价值理论容纳不了服务劳动,必须重新诠释新经济背景下的服务劳动,建构新的服务劳动范式,将价值焦点从交换价值回到使用价值,把总体生产劳动工人的范围从生产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扩展到整个社会价值创造网络,包括顾客作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重新强调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