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2)
2023(6431)
2022(5346)
2021(5170)
2020(4047)
2019(9790)
2018(9586)
2017(17217)
2016(10134)
2015(11605)
2014(11743)
2013(10877)
2012(10211)
2011(9507)
2010(9779)
2009(8568)
2008(8518)
2007(7537)
2006(6544)
2005(5997)
作者
(25072)
(20830)
(20798)
(20010)
(13726)
(10101)
(9710)
(8291)
(8034)
(7614)
(7350)
(7129)
(6846)
(6564)
(6536)
(6523)
(6304)
(6161)
(6152)
(6142)
(5573)
(5153)
(5099)
(4831)
(4731)
(4699)
(4676)
(4646)
(4187)
(4082)
学科
(42195)
经济(42150)
方法(24529)
管理(23929)
(22504)
数学(21962)
数学方法(21817)
教育(19334)
(18781)
企业(18781)
中国(15769)
(10990)
理论(10818)
(8912)
(8494)
业经(7706)
(7363)
贸易(7361)
(7057)
地方(6996)
教学(6798)
技术(6441)
(6407)
财务(6403)
财务管理(6385)
(6275)
金融(6275)
企业财务(6202)
(6141)
(5962)
机构
大学(146813)
学院(138822)
(55618)
经济(54461)
管理(49520)
研究(47001)
理学(43586)
理学院(43047)
管理学(42371)
管理学院(42066)
(30793)
中国(29217)
教育(28801)
(28189)
师范(28053)
(27244)
科学(24368)
师范大学(23511)
财经(22313)
(21656)
(20795)
中心(20669)
(20545)
北京(20049)
研究所(19550)
经济学(19389)
经济学院(17697)
财经大学(16967)
(16943)
(16446)
基金
项目(90103)
科学(74202)
研究(74005)
基金(65172)
(54326)
国家(53750)
社会(47647)
科学基金(47070)
社会科(45026)
社会科学(45020)
教育(43490)
(34529)
基金项目(33220)
(31302)
编号(31192)
成果(28555)
自然(27401)
资助(27233)
自然科(26839)
自然科学(26834)
自然科学基金(26403)
课题(24794)
(23573)
教育部(21939)
重点(21506)
(20773)
规划(20201)
人文(19813)
(19627)
(19622)
期刊
(54171)
经济(54171)
研究(51963)
教育(48393)
中国(32181)
(20468)
管理(17219)
学报(16830)
技术(15158)
科学(14928)
大学(14900)
财经(12269)
学学(12174)
职业(11794)
(11733)
(11370)
金融(11370)
(10561)
经济研究(9434)
农业(8199)
技术教育(7727)
职业技术(7727)
职业技术教育(7727)
问题(7197)
(7100)
论坛(7100)
业经(7028)
(6638)
(6613)
统计(6495)
共检索到207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添辉  
现代功绩主义社会强化个人专业能力与职位之间的连结性,因而强化教育文凭的法定功能。此种连结逐渐促使教育产生制度化的发展,亦即个别国家试图以教育手段,改善社会不均等及促进社会进步。此种教育制度化发展显现于个别社会积极推展义务教育,甚至提升高等教育的就学机会。本文以台湾为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剖析此种发展趋势,进而指陈,就学机会的提升甚至普及化仅是达到形式化的均等,更重要的是须检视教育结果是否达到均等性。台湾的历史经验显示出,尽管义务教育确保不同阶级学童的就学机会,但中上阶级家庭子女的学习表现却普遍优于劳工阶级子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陆铭  
经济发展过程是否必然伴随着收入差距扩大的“库兹涅茨效应”是经济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但直到近年来经济学家才从理论上说明 ,如果发展中国家重视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就可能获得兼顾公平的经济增长 ,我国台湾省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岚  宋宸仪  
台湾地区于1997年开始推动生命教育,使其由中等学校的一项专案计划发展成为各级学校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社会终身教育的一环。台湾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伦理道德滑坡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其内涵包括终极关怀领域、伦理思考领域和人格统整领域。大陆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学习台湾的经验,明确界定生命教育的范围,借鉴政府、学校、民间团体共同作用的"三角模式",改变社会对技术性知识的盲目崇拜,从而使生命教育从根本上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夏靖  庞丽娟  沙莉  
在教育公平备受重视的大背景下,台湾地区采取立法手段保障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对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及其相关法律的分析,我们认为,台湾地区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公平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强调学前儿童教育机会的均等;2.强化政府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中的责任;3.保障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4.注重学前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台湾地区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德成  李智勇  牛丽君  
通过对台湾9.21地震后林业重建经验的总结,结合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林业的状况,提出在汶川地震灾后林业重建中要大力培育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业产业,解决当地人民生计,积极调动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各种形式的民间投资,同时要加强对林业重建的保障工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湛礼珠  
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市场需求转型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在精致农业发展理念下,成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大农场制度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本文研究了精致农业提出后,台湾农业施政重点的演变、成效和经验。本文首先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发展需求出发,阐述了台湾精致农业从"调结构""提品质"到"促永续"的农业施政重点的演变路径。其次,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系统梳理了精致农业发展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台湾精致农业发展经验进行总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靖  
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研究生教育在结构方面逐渐形成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层次结构重心整体上移,本研比大幅缩小,硕博比先降后升;院校结构偏向应用型,技职院校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生教育增长点;学科专业结构日益完整,科技类专业在其中占据明显优势;培养形式结构不再单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比重趋于稳定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运周  
创业教育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将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大学创业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受到重视但目标尚待明确、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有待突破、创业实践教育方法单一、创业教育研究还需要重视本国的文化背景、灌输创业的理念、强化创业团队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等问题。台湾中山大学在华人创业教育中具有较早的历史和成功的经验。台湾中山大学采取以项目为依托、创意是关键,在干中学、整合教师资源与转变角色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大学创业教育的效果。本文将在分析大陆地区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玲  
本文在分析我国台湾现行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台湾高中与大学教育在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立交桥模式中的改革措施及其实际效果,并对其经验教训及对我国大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静  兰金林  石伟平  
群集课程建设是台湾地区专业群建设的关键环节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台湾地区对群集课程的教育目标、专业群能力指标、课程结构和课程架构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但由于专业群管理机制不足,学校自主开发课程难度大等问题,其群集课程也面临极大挑战。大陆在借鉴其经验时需取长补短,形成中高职贯通的群集课程模式,构建"平台+方向"的课程结构,健全专业群管理机制,确保高效运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家骅  谢瑞巧  
由于经济的二元性 ,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只要伴随着经济二元性的消失 ,民间金融也会逐渐萎缩。然而 ,我国台湾地区在其经济二元性隐退的情况下 ,却仍然存在规模大、范围广、形式多样的民间金融。探讨其发展的现状、成因、问题与趋势 ,对于我国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侯家驹  
从产业互动观点看,台湾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区分二大阶段:一为“以农业培养工业”;二为“以工业发展农业”。这两大阶段的划分,可由资本流向来决定,即从农业角度看,净资本流出,是为“以农业培养工业”阶段,反之,则为“以工业发展农业”阶段。据本文作者研究,自台湾光复至1975年,农业部门是净资本流出,但自1976年起,却为资本净流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芳宁  郑晶  张春霞  
在充分了解台湾省森林现状的基础上,从单纯采伐、采育并重、社会林业、生态林业经营4个阶段探究了台湾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过程,结果发现: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与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认为生态林业是森林经营思想发展的最终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