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5)
2023(6322)
2022(5183)
2021(5097)
2020(4050)
2019(9387)
2018(9147)
2017(16267)
2016(9653)
2015(10887)
2014(11020)
2013(10146)
2012(9218)
2011(8391)
2010(8632)
2009(7814)
2008(7826)
2007(7040)
2006(6374)
2005(6130)
作者
(23787)
(19661)
(19495)
(19101)
(12519)
(9405)
(9098)
(7773)
(7516)
(7189)
(6655)
(6623)
(6166)
(6158)
(6135)
(6105)
(5929)
(5867)
(5849)
(5656)
(5246)
(4859)
(4678)
(4668)
(4519)
(4387)
(4364)
(4242)
(3994)
(3989)
学科
(27715)
经济(27669)
管理(24043)
(21678)
教育(19765)
(18455)
企业(18455)
中国(15049)
(11833)
理论(10274)
(10270)
方法(9063)
(8949)
业经(7291)
教学(6975)
(6787)
数学(6686)
数学方法(6481)
(6295)
财务(6280)
财务管理(6265)
(5997)
企业财务(5907)
农业(5806)
技术(5618)
发展(5255)
(5133)
(5103)
银行(5092)
(5009)
机构
大学(130522)
学院(125473)
研究(45390)
(44103)
经济(42918)
管理(41703)
理学(35088)
理学院(34608)
管理学(33963)
管理学院(33683)
教育(29613)
中国(29030)
(28832)
(27824)
师范(27723)
科学(24955)
(23507)
师范大学(22819)
(21999)
(21123)
中心(19960)
研究所(19517)
北京(19330)
财经(18245)
(16541)
(16518)
技术(16227)
(16168)
职业(15732)
(15334)
基金
项目(75853)
研究(66071)
科学(61530)
基金(51763)
(43396)
国家(42831)
社会(40036)
教育(38444)
社会科(37447)
社会科学(37439)
科学基金(36233)
(30466)
编号(29697)
成果(28001)
(27680)
基金项目(26049)
课题(23589)
(20611)
自然(20303)
资助(20018)
自然科(19801)
自然科学(19797)
自然科学基金(19426)
(18909)
重点(18668)
规划(18315)
(18197)
项目编号(18138)
(17384)
教育部(17377)
期刊
(53038)
经济(53038)
研究(50654)
教育(50279)
中国(34168)
(19683)
学报(15814)
管理(15385)
科学(14337)
(14090)
技术(13578)
大学(13368)
职业(12248)
学学(10657)
(10457)
金融(10457)
财经(9754)
农业(9319)
业经(8838)
(8561)
经济研究(7974)
技术教育(7789)
职业技术(7789)
职业技术教育(7789)
图书(7417)
(7268)
论坛(7268)
问题(7000)
(6948)
高等(5964)
共检索到205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鑫  熊和平  
教育公平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议题,一直停留在用平等、平均、免费等消解不公平的虚假实践中,不曾被完整地认识。教育公平被置于起点、过程与结果的结构化框架中,逐渐成为一种试图惠及全民的"神话"。在价值哲学视域下,教育公平实质上是价值秩序的建构和价值关系的缔结。所谓的公平实践不过是意识形态的话语符号,是工具理性和政策消费导向的意识建构。归根结底,教育公平的实现不是一个技术领域的操作性问题,而是一个价值领域的沟通与对话的问题,并关涉到教育制度运行的深层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学需要哲学,哲学也需要教育学,这是它们共同繁荣之所需。哲学家兼为教育家,教育家兼为哲学家,在古代依稀可见,在近代则成为先进文明的象征,成为发达的文化与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教育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着理论兴趣、哲学兴趣的提升,伴随着教育理论与哲学学术共同的繁荣,这是伟大社会变革所必需的,又是眼下我们所缺乏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洁  
杜威对传统哲学进行改造,建立了经验自然主义。"经验"是这一理论的最高概念。杜威认为,经验是生活中的一切,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人的行动提供指导。在其哲学理论的统摄下,杜威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哲学体系,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反对价值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经验主义纯粹主观的价值理论,创建一种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价值哲学。该价值哲学调和了价值与事实、手段与目的的对立。杜威的哲学观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中,他的价值哲学也为我们思考价值教育的何去何从提供了新思路。杜威价值哲学视角下的价值教育提升儿童价值判断,使儿童在价值判断时注意自身经验及生活情境分析,注重行动与效果的分析,这种价值论观点为价值教育提供了实践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高等教育哲学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大学是什么?大学何以出现?大学的命运与人的命运如何关联?大学校长的自觉首先表现为他对"大学是什么"的深层思考。对于自身独立且自觉的思考,是中国大学所必然要经历的。唯有如此,大学才自觉其为大学。所谓一流大学,必是有更高哲学自觉的大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它至少有三种存在形态:一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二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三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其中,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既是一种"溯本式沉思"、"逻辑先在式批判"与"本质直观式反思"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命题式创新"的个体教育哲学。判断一种教育话语是否是教育哲学,可以从"问题、论证和结论"三个维度来鉴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对技术教育价值的探寻,是技术教育得以安身立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技术教育被片面、狭隘甚至歪曲的理解仍大量存在,其原因无疑复杂而多重,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技术贫瘠的认知。只有将技术从"工具"的牢笼中挣脱出来,揭示出技术本身所富含的精神资源,技术教育才有可能超越其单纯的工具价值,更彰显出其求真、至善、臻美的本体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会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的倾向和价值表现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不同时期、不同高等教育哲学流派主要呈现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这三类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协调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并有不同的侧重方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这不是激情的产物,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激情的产物。思考教育,希望能够究其原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推理。思考的结果,或许会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由此而见,孟老先生是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长伟  方展画  
如果说杜威哲学的使命是批判二元论,恢复连续性,维护自身即是目的的教育实践,那么就杜威而言,由于近现代的科学革命使得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成为可能,教育哲学的现时代使命就被他定位在批判专制社会的教育的二元分裂,恢复教育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实现一种以自身为目的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主生活方式上。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教育哲学就是民主的教育哲学,批判专制的教育,守护民主的教育始终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润洲  
哲学地教教育哲学既意味着爱智、创新地教教育哲学,也意味着反思、批判地教教育哲学,还意味着对话、说理地教教育哲学。当下,哲学地教教育哲学主要遭遇着智慧的知识化、知识的非智慧化和话语霸权的盛行等阻隔。因此,哲学地教教育哲学则需践行教研融通,探寻教育智慧;学会哲学思考,实现转识成智;秉承自知无知,开展对话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我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存在着三大问题:在定性上,教育哲学姓"哲",还是姓"教";在定向上,教育哲学是走哲学化路线,还是走实践化路线;在定位上,教育哲学是西方的教育哲学,还是中国的教育哲学。这些问题是我国教育哲学发展无法绕过的问题,也是影响教育学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将中国传统的和西方的教育哲学资源自觉地融入当代教育哲学的架构,建构属于"中国"的、"当代"的教育哲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娟  
转型中国改革深度推进的现实呼唤公平正义,而社会公平正义需要依法治国的保障。从经济哲学的视角反思,可以发现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问题凸显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资本和权力三个重要因素密切关联。具体而言,市场"脱嵌"于社会导致两极分化;资本的"脱域性"造成现代性悖论;权力界限模糊面临权力是否可持续和社会是否能健康之双重考验。因此,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辩证关系、积极扬弃资本逻辑悖论以培育公民精神、廓清权力界限并对反贪防腐常抓不懈,是社会公平正义和依法治国的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不论是将道德的核心建基于"利益平等"抑或"公平",都始终是在群体伦理规范的意义上谈论个体道德价值,这只能将个体内在道德尺度引向道德之外的"利益比较"的物质层面,而不能有效逼近人们心中的价值核心——爱或美善。个体的道德实践不是对群体伦理规范本身的刻意满足,也不是为了寻求个体之间的"利益平等"抑或"公平",而是出于保持自身行为美善的精神需求。爱或美善是一切道德实践得以可能和一切道德规范得以生成的价值前提,道德实践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自足(自爱)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道德教育的价值使命在于使人养成对其内在固有的美善法则的价值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