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4)
2023(12637)
2022(10627)
2021(10188)
2020(8512)
2019(19123)
2018(19013)
2017(35099)
2016(18926)
2015(21192)
2014(20493)
2013(19004)
2012(16969)
2011(14970)
2010(14742)
2009(12836)
2008(11991)
2007(10561)
2006(8849)
2005(7099)
作者
(45844)
(38131)
(38120)
(36271)
(24298)
(18184)
(17339)
(14925)
(14761)
(13233)
(13031)
(12734)
(11942)
(11920)
(11616)
(11402)
(11332)
(11286)
(10982)
(10950)
(9369)
(9088)
(9050)
(8973)
(8573)
(8422)
(8396)
(8279)
(7650)
(7454)
学科
(64906)
经济(64741)
管理(55278)
(54488)
(47794)
企业(47794)
方法(33100)
数学(27765)
数学方法(27342)
中国(23501)
技术(22351)
教育(21007)
(18067)
(17785)
理论(16516)
业经(16368)
技术管理(13677)
(12902)
农业(11941)
(11443)
(11394)
地方(11262)
(11124)
财务(11083)
财务管理(11064)
(10749)
贸易(10740)
企业财务(10527)
(10477)
教学(10192)
机构
大学(243886)
学院(240601)
管理(97506)
(94248)
经济(92332)
理学(85741)
理学院(84861)
管理学(83433)
管理学院(82917)
研究(75768)
中国(51102)
(50041)
科学(43006)
(42028)
(39641)
师范(39390)
中心(36358)
(35497)
教育(34526)
财经(34393)
(33620)
师范大学(32342)
(31607)
业大(31422)
北京(31100)
研究所(30701)
技术(29182)
经济学(29120)
(29089)
(27961)
基金
项目(171614)
科学(140601)
研究(135015)
基金(124599)
(106299)
国家(105261)
科学基金(93368)
社会(88259)
社会科(82752)
社会科学(82727)
教育(69986)
(68637)
基金项目(66146)
(58886)
自然(57713)
自然科(56550)
自然科学(56539)
编号(55871)
自然科学基金(55565)
资助(47858)
成果(45465)
(41647)
(40374)
课题(40213)
重点(39318)
创新(37931)
(37443)
教育部(36503)
国家社会(35930)
人文(34952)
期刊
(94275)
经济(94275)
研究(75728)
教育(58493)
中国(54217)
管理(37058)
(33424)
科学(30747)
学报(29709)
技术(28838)
大学(25843)
(25236)
学学(22777)
农业(17803)
财经(16867)
(16611)
金融(16611)
业经(15887)
职业(15465)
经济研究(15278)
(14648)
科技(13692)
技术经济(12917)
(12538)
论坛(12538)
问题(11685)
图书(10795)
(10490)
(10441)
技术教育(10269)
共检索到347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利平  谢雨栖  
地区创新发展的不平衡可能根源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教育公平可能通过社会分层影响地区技术创新。在测算省级教育公平度的基础上,从社会分层视角探讨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剖析其中的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教育公平通过需求分层和供给分层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教育公平通过扩大消费需求规模、优化消费结构、增加高层次人才供给的中介路径促进技术创新。第二,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异质性。收入公平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地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以积累高素质人力资本,促进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推动地区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黎文珍  赵忠平  
基于课题调查所得数据,考察了社会分层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社会出身对高职生接受某些特定职业价值有很大影响。同时,阶层背景因素对高职教育的结果公平产生重大影响,优势社会阶层子女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这种阶层固化的现象不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公民,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应对社会分层的新变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新方法,因此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宜航  张朝阳  刘雅南  刘霞辉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跨学科的视角思考我国时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关注社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均证明了包括创业在内的创新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而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创新群体形成的职业阶层与其他职业阶层间可能存在差异。这种阶层差异将对创新进而对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创新的增长模型基础上,导入职业阶层因素,利用理论模型解析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当创新阶层的阶层地位低于与其存在人力资源竞争关系的其他职业阶层时,阶层差异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且这种负面效应将随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加剧。而影响职业分层的人才选考制度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正反两面的不同效应。本文还尝试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济洲  黄书光  
通过对山东、甘肃和安徽三省12市县初中毕业生调查,考察高中阶段教育机会分配的结构特征及其职业教育阶层化机制。当前义务教育后的普教与职教分流逐步异化为一种体制化屏蔽机制,基于职业分工和个性化的自主选择的义务教育后普教和职教的分流,在现实中扮演的却是淘汰性分流机制的角色,不自觉地变成了"一流"和"二流"教育的分水岭,家长和学生升入职业学校的热情显然不高。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增强内驱力,促进弱势阶层向上流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亚强、刘丽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1期中撰文,从社会分层视角分析了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局限性,剖析了社会分层指标在农民教育选择中的作用形式,呈现了农民为子女进行职业教育选择表现出的形态,并提出实现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观念理性回归的路径。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亚强  刘丽  
在社会分层的框架中,不同的教育类型通向不同的职业,从而将受教育者分流到高低不等的社会层级,教育成为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农民子女一方面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又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对普通教育的偏爱,职业教育成为次要选择。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要从社会大环境着眼,倡导尊重技能的新型人才观,实现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的转换;二是要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实用技能,真正提升他们在用人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向上流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卓  
当今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超社会资本的作用远远大于文化资本。在超社会资本面前,教育处于"失灵"状态。只有在超社会资本不存在的情况下,文化资本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这时候教育才从"失灵"转变为"显灵",教育对社会分层的积极影响才能得以体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衡  王云兰  
社会流动是社会分层系统的重要特征。合理的社会分层有利于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利益占有与分配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成长。因此, 通过适当、良性的社会流动来调整社会分层意义重大。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可归结为先赋性因素(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耀  刘志民  
通过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对高等教育机会扩展背景下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状况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优势社会阶层子女更有可能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优势社会阶层子女更有可能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取得优势,而且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质量的教育机构中,这种影响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社会优势阶层子女更有可能在高等教育结果中取得优势,在本科院校中这种影响较小,而在高职高专院校这种影响较大。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公平之间呈现相互作用的闭合关系,从而导致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减弱,社会阶层关系被不断的复制和传递,导致社会不公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卓  
作为两种不同文化资本形式,"学业资本"和"品味资本"分别是以学业、学术、学问为基础的文化资本和以品味、格调、情趣为基础的文化资本。相比品味资本而言,学业资本在阶层差异方面表现不是很明显,因而更有利于弱势阶层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实现上向流动。相比学业资本而言,品味资本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联系更为紧密,在学习过程和交往过程中,以及在考试选拔的过程中,不同阶层的学生最终还是能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芬  欧阳河  
社会学的大量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会考虑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因素。而人们对职业的集中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职业的吸引力状况。以"职业分类"和"十大社会分层"为基础,从各大社会阶层的收入和地位差距对职业吸引力的影响入手,对比分析"产业工人阶层"与其它阶层的差距,进而探微以"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并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几点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志平  周德义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变化中最主要的现象,社会分层是通过社会流动而形成的,我们通过掌握社会流动来掌握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文章通过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分析,提出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合理的流动,从而促进社会结构更加合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睿云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和流动机制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并由此引发"社会结构紧张"等诸多问题。同时,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对社会流动和社会再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职业教育虽然能够起到促进社会"基础阶层"实现上升性流动等积极作用,却也深受社会分层的影响与制约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之功能。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构建起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就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欣  尹韶青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本文对两者的双向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提出要不断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同时改变不同阶层对高等教育差异影响强化的现象,以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泽强  徐晨阳  陶星松  
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与职业及社会分层问题要形成系统认知。研究发现,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改善就业品质并提升其社会阶层。因此,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来建设意义重大,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行动;职业教育毕业生以技术和市场渠道获得职业为主流,通过国家考试获取体制内职业则非主流,并且,学生所获职业和社会阶层的地位并不高。因此,急需强化社会支持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基于社会视角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政策;改善就业待遇和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更好的支持创业的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