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
2023(1964)
2022(1477)
2021(1661)
2020(1163)
2019(2908)
2018(3025)
2017(3827)
2016(3419)
2015(3916)
2014(4171)
2013(3260)
2012(3023)
2011(2929)
2010(3181)
2009(2577)
2008(2628)
2007(2677)
2006(2373)
2005(2180)
作者
(6352)
(5213)
(5134)
(5129)
(3249)
(2567)
(2499)
(2247)
(2019)
(1957)
(1844)
(1824)
(1794)
(1670)
(1651)
(1618)
(1615)
(1601)
(1584)
(1554)
(1504)
(1437)
(1386)
(1270)
(1247)
(1239)
(1185)
(1157)
(1149)
(1100)
学科
教育(18107)
中国(8361)
教学(5213)
理论(5163)
(3331)
(3231)
改革(3100)
(3077)
发展(3045)
思想(3022)
高等(2986)
(2923)
政治(2894)
研究(2794)
思想政治(2774)
政治教育(2774)
治教(2774)
教育改革(2766)
德育(2754)
管理(2715)
学校(2474)
学法(2303)
教学法(2303)
(2218)
教育学(2193)
计算(2156)
算机(2153)
计算机(2153)
机化(2136)
计算机化(2136)
机构
大学(39387)
学院(34531)
教育(24754)
(16599)
师范(16577)
研究(16003)
师范大学(13956)
(10298)
职业(9918)
教育学(9660)
科学(8503)
技术(8444)
北京(7596)
(7573)
教育学院(7078)
(6957)
研究所(6914)
职业技术(6762)
管理(6037)
中心(5848)
(5747)
技术学院(5596)
(5208)
(5155)
教育科(5094)
教育科学(5058)
理学(5047)
理学院(4854)
研究院(4782)
经济(4723)
基金
研究(22052)
教育(19654)
项目(19039)
科学(16565)
成果(12875)
课题(12138)
编号(12050)
社会(10961)
(10856)
社会科(9987)
社会科学(9986)
(9912)
基金(9801)
(8952)
规划(8489)
(7816)
(7427)
研究成果(7202)
国家(7187)
年度(7169)
项目编号(7033)
(6672)
(6371)
(6345)
阶段(6330)
(6245)
教育部(6152)
(6038)
重点(5980)
阶段性(5820)
期刊
教育(42854)
研究(21993)
中国(17904)
职业(10249)
技术(7266)
技术教育(6697)
职业技术(6697)
职业技术教育(6697)
(5584)
经济(5584)
高等(4809)
成人(4588)
成人教育(4588)
高等教育(4287)
(3957)
论坛(3957)
大学(3729)
(3596)
职教(3504)
发展(3390)
(3390)
比较(3257)
学报(3101)
教研(2798)
高教(2798)
科学(2610)
(2158)
远程(2134)
远程教育(2134)
图书(1825)
共检索到6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而教育公平又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含义,主张"差异而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办学体制灵活化、学校课程多样化、评价制度多元化、学校文化和谐化的改革建议,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国睿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具有独到的价值。现阶段,增加政府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大力缩小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的教育差异,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民众的多样化教育选择需求,建立处境不利群体公平教育的救助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教育部机关党校第21期党员干部理论进修班课题组  
教育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弱势人口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希平  
经过不懈的努力,浙江教育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二是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精英化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进入新时期,随着一系列新情况、新要求的出现,浙江教育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比以往有所增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广祥  赵灶娇  崔芸  
分析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意义,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艾力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域与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的重合,决定了教育公平缺失现状对我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消极影响。它限制、削弱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个体成员自我发展、参与竞争的能力,阻碍着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实现和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从民族关系和谐视阈考察、应对教育公平缺失问题。为此,一要加大民族教育立法、执法力度;二要以政府为主、多种途径增加教育投入;三要完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增强民族互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晓波  
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在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阶层差别、性别差别、民族差别五个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与对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沈超  黄忠东  
教育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收入分配不均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研究教育与收入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不同教育层次的收入差距、收入稳定性、收入的信号及生产功能等方面阐述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以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仲生  孙德全  姜宗琳  梁志大  赵世刚  崔明赓  
一、问题与假说 实施和谐教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作为一种教育理想,有着很长的历史。在古希腊,“雅典人重视人的各方面的发展和各方面教育的配合,他们提出了和谐地发展的人的概念。”在那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维形。在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了礼、乐、书、数、射、御“六艺”,可以说这是早斯的和谐教育,因为其宗旨在于使人在德、智、体、美方面协调发展。这一教育理想虽然在古代就萌生了,并有广泛的实践,却不可能真正实现,因为不具备社会条件。中世纪,教育沦为宗教和封建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苏君阳  
教育公平是能够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一种资源(权利)分配状态与关系形式。和谐社会教育公平的价值标准既关注弱势群体,又积极淡化与减弱社会性差别。和谐社会中,教育公平原则建构不仅受教育系统内部自身需求因素影响,还会受教育系统外部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教育系统内部自身的需求主要是由人的发展需求决定的,其公平原则的建构具有很强的自由主义倾向。教育系统外部公平原则的建构,主要受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其公平原则的建构具有很强的社群主义倾向。教育系统外部公平主要适用完全平等、比例平等与例外平等原则。教育系统内部公平主要适用人性对待原则、平等对待原则与差别对待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戴海东  易招娣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丽华  
推进民族教育公平是推进民族关系与民族区域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应对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民生的需要。现阶段应重视运用倾斜政策对民族教育进行补偿,强化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改革民族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优化民族教育师资队伍,多渠道并举,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和民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罗永忠  
要界定和谐教育的定义,首先必须对和谐的定义进行界定,无论是关于和谐的定义的界定还是对和谐教育的定义的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可以进行多元解构与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