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3)
- 2023(7824)
- 2022(5881)
- 2021(5596)
- 2020(4353)
- 2019(10113)
- 2018(10784)
- 2017(19226)
- 2016(11319)
- 2015(12564)
- 2014(12752)
- 2013(11108)
- 2012(9929)
- 2011(8990)
- 2010(9326)
- 2009(8475)
- 2008(8422)
- 2007(7707)
- 2006(7271)
- 2005(7079)
- 学科
- 济(35329)
- 经济(35284)
- 管理(24733)
- 业(22400)
- 教育(19687)
- 中国(19578)
- 企(18293)
- 企业(18293)
- 业经(12504)
- 农(11933)
- 制(11019)
- 理论(10689)
- 财(10407)
- 学(8846)
- 发(8765)
- 体(8634)
- 方法(8607)
- 教学(8426)
- 信息(7876)
- 地方(7855)
- 发展(7793)
- 展(7668)
- 银(7655)
- 银行(7648)
- 农业(7628)
- 行(7391)
- 产业(7185)
- 融(7155)
- 金融(7155)
- 体制(7024)
- 机构
- 大学(142341)
- 学院(138485)
- 研究(55394)
- 济(50330)
- 经济(49024)
- 管理(45679)
- 理学(37474)
- 中国(37187)
- 理学院(36973)
- 管理学(36210)
- 管理学院(35912)
- 京(33160)
- 科学(30474)
- 教育(30158)
- 范(29331)
- 师范(29169)
- 所(27532)
- 财(26772)
- 研究所(24528)
- 中心(23981)
- 师范大学(23977)
- 江(23959)
- 北京(22250)
- 院(20052)
- 农(19689)
- 财经(19434)
- 技术(18941)
- 州(18743)
- 经(17605)
- 职业(17295)
- 基金
- 项目(83523)
- 研究(71661)
- 科学(67046)
- 基金(56402)
- 家(47972)
- 国家(47411)
- 社会(42944)
- 社会科(40236)
- 社会科学(40228)
- 科学基金(40036)
- 教育(39917)
- 编号(33524)
- 省(33434)
- 成果(31662)
- 划(29684)
- 基金项目(28278)
- 课题(25527)
- 自然(22118)
- 年(21756)
- 自然科(21608)
- 自然科学(21603)
- 资助(21356)
- 自然科学基金(21245)
- 项目编号(20836)
- 重点(20350)
- 发(19760)
- 部(19455)
- 性(19331)
- 规划(19032)
- 一(17640)
共检索到240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编者按】互联网正在推动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创新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活跃的实践领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于2018年6月10日在京联合举办了第25期"中国教育创新沙龙",围绕"教育信息化2.0: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趋势与方向"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交流,深入探讨互联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丽
【编者按】互联网正在推动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创新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活跃的实践领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于2018年6月10日在京联合举办了第25期"中国教育创新沙龙",围绕"教育信息化2.0: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趋势与方向"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交流,深入探讨互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永华
教学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实践,同时又受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呈现不同的文化特征。教育信息化所构建的以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为核心的新文化,为教学方式变革注入新能量,奠定了重新思考教学方式变革的基点。从宏观上,开放的价值文化消解了原有教育体系的传播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北群 孟克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大学教育形成巨大冲击,高等教育的教学走向、教师角色、学习方式、运行体制和办学模式等都面临着转型和变革。大学信息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时代的多媒体网络教育是社会化的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是创新性的教育,是对话式的教育,是"以学为主"的教育,是创建学习化社会,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利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尚俊杰 曹培杰
近年,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斯坦福大学的"开环大学计划"(Open Loop University)、密涅瓦大学(Minerva Schools)的O2O式办学体制等,都对传统大学的运行规则提出了挑战,新的大学形态呼之欲出。教育信息化也终于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大学必须关注的核心议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白松林
当下,"互联网+"一直是人们所热议的重要话题,教育对"互联网+"理念的践行则为当下学者和管理人员所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互联网+教育"理念进行厘清,并就"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历史机遇给予剖析,提出"互联网+教育"中管理与教学思路的调适指向,以供教育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教育改革 教学思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天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互联网+"理念的兴起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勾勒了一幅新蓝图,促进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向智慧校园转型升级。阐述了"‘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现状,并对"互联网+"为智慧校园带来的机遇进行分析,提出高等教育智慧化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 高等教育信息化 智慧校园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国英
以美国的农业信息化为借鉴,探究中国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模式,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未来农业信息化将在土地规模化趋势下蓬勃发展。从商业模式来看,农资一体化将是大势所趋;在生产环节,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准农业的形式体现;在流通环节,将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体现。农业信息化赋予了整个大农业产业链更新的意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价值,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农业信息化进入新时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安鑫 杨亚芹
"互联网+教育"并不是互联网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坚持教育本质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的互联网化、教学的互联网化、课程的互联网化、组织的互联网化以及学习的互联网化,其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教学模式多样化、教育中心明确化、移动学习便捷化、数据运用价值化等发展趋势,我们应当通过推广"互联网+教育"文化、重构课堂文化、改革教学管理、提高师资水平等方式推进我国"互联网+教育"发展。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互联网+教育” 推进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温信祥
起源于国外的互联网金融短期内在国内获得迅速发展,这既是全球性的IT技术革命浪潮推动的,也是我国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水平这一发展阶段旺盛的金融需求催生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带来极致的客户体验、并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方面实现突破。在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挑战的当下,传统金融机构要把握好持续创新与稳健经营之间的平衡,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重构服务模式,同时提高客户体验,不断释放创新红利。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需求 客户体验 稳健经营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谢红燕 章刘成 赵莉 陈寅平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信息化评价对于提高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依据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该研究可以为高校实验室制定信息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云生
"互联网+"广泛深入推进的最终结果必将实现"万物互联",即所有人、事、物都被互联网连接起来。同时,教育迎来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教育大变革,全面满足每个人的学习需求成为这次教育变革的核心要义。为此,需要改写教育认知,从"实有范式"走向"互联范式",教育不再把让人实际拥有知识、能力作为唯一重要的育人指向,而是把致力于提升人自由互联的智慧作为其核心追求;需要再造教育业态,从主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教育走向普遍以个性化菜单制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化教育,使教育渗进世界的每一个毛孔之中;需要重构教育治理,从"计划—管控模式"走向"市场—法治模式",给予教育主体充分的自由,建立教育市场的互联规则,切实保障教...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余胜泉 汪晓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及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随着"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够破除教育规模与个性化、公平与质量等教育经典难题,为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包括变革供给内容,实现虚实融合的新型教育服务业态;变革供给方式,实现基于全学习过程数据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变革供给形态,实现社会化协同的新型分工形态;变革供给结构,实现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包容的平衡结构;变革供给决策,实现多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利明 郑勤华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与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命题,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但这一需求在传统教育服务供给的境域下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随着我国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服务供给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由此带来了教育公平、高质量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变化。"基于互联网"成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内生变量的新趋势,教育服务供给出现五大转型方向,包括:(1)供给主体的转型(由单一主体供给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供给);(2)供给形态的转型(由固定的自上而下供给形态转向动态的协同分工供给形态);(3)供给决策的转型(由"经验主义"的供给决策转向"数据驱动"的供给决策);(4)供给模式的转型(由统一模式的学校教育供给转向时空灵活、消费驱动、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供给模式);(5)供给监管的转型(由结果性供给监管转向基于数据的全流程供给监管)。未来,教育服务供给要实现快速转型可从基础规律、环境方法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加以协同推进,即:运用新知识观与新本体论指导快速转变供给方式,利用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优化教育服务供给过程,以及创新与新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相匹配的制度设计。通过对互联网支持之下的教育服务供给变革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有利于推进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