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
2023(1959)
2022(1500)
2021(1657)
2020(1173)
2019(2899)
2018(3019)
2017(3722)
2016(3362)
2015(3841)
2014(4117)
2013(3164)
2012(2921)
2011(2810)
2010(3060)
2009(2376)
2008(2231)
2007(2153)
2006(2026)
2005(1903)
作者
(6194)
(4995)
(4941)
(4904)
(3173)
(2455)
(2422)
(2149)
(1970)
(1900)
(1810)
(1773)
(1729)
(1607)
(1583)
(1567)
(1532)
(1524)
(1521)
(1520)
(1435)
(1382)
(1329)
(1221)
(1210)
(1169)
(1128)
(1113)
(1100)
(1086)
学科
教育(18093)
中国(8081)
教学(5209)
理论(5056)
(3240)
(3134)
改革(3095)
(3040)
发展(3017)
思想(3014)
高等(2978)
(2895)
政治(2885)
研究(2776)
思想政治(2771)
政治教育(2771)
治教(2771)
教育改革(2763)
德育(2748)
学校(2434)
学法(2302)
教学法(2302)
(2199)
教育学(2190)
计算(2159)
算机(2155)
计算机(2155)
机化(2138)
计算机化(2138)
学理(2046)
机构
大学(37871)
学院(32927)
教育(24770)
(16487)
师范(16464)
研究(15776)
师范大学(13913)
(10066)
职业(9860)
教育学(9671)
科学(8487)
技术(8422)
(7521)
北京(7455)
教育学院(7087)
研究所(6900)
职业技术(6743)
(6659)
中心(5704)
(5687)
技术学院(5579)
管理(5254)
教育科(5105)
教育科学(5069)
(5009)
研究院(4751)
中国(4479)
理学(4392)
(4368)
京师(4341)
基金
研究(21571)
教育(19381)
项目(18340)
科学(15960)
成果(12621)
课题(12009)
编号(11903)
(10763)
社会(10567)
(9785)
社会科(9617)
社会科学(9615)
基金(9248)
(8677)
规划(8369)
(7733)
年度(7127)
研究成果(7079)
(7010)
项目编号(6878)
国家(6774)
(6470)
(6201)
(6172)
阶段(6156)
(6026)
(5935)
教育部(5930)
重点(5877)
阶段性(5656)
期刊
教育(42854)
研究(21532)
中国(17528)
职业(10250)
技术(7198)
技术教育(6708)
职业技术(6708)
职业技术教育(6708)
高等(4756)
(4579)
经济(4579)
成人(4572)
成人教育(4572)
高等教育(4231)
(3918)
论坛(3918)
大学(3625)
(3511)
职教(3504)
发展(3379)
(3379)
比较(3230)
学报(3004)
教研(2743)
高教(2743)
科学(2611)
远程(2135)
远程教育(2135)
(1813)
图书(1769)
共检索到61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面对今日教育生活的支离破碎 ,如何救治 ?文章从信仰与生活世界关系的分析入手 ,认为教育信仰的缺损是造成种种教育问题的一个总根源。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 ,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对于教育生活而言 ,教育信仰是一种前提性条件 ,是一种超越性、凝聚性和教育性的力量。教育信仰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教育信仰的培育和提升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名著、重振教育仪式的作用、加强榜样人物的宣传和学习、指导教育行为的反省、对原有的教育信仰进行理性的批判等途径来进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传华  
当代大学生是复杂的社会群体。树立社会的视角,正确审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现状,全方位地剖析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的成因,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运思模式,用时代的话语体系转换信仰教育的言语方式,将信仰教育的新表述逻辑内化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最终实现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的现实在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先平  张斌  
20世纪末以来,生命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研究的视阈不断拓展,取得了丰富成果。从生命教育视角研究大学生信仰,既能提升其生命存在和延续的价值,又使信仰回归生活世界,以信仰激发生命主体行为的动力和活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颜吾佴  荆学民  
注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论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第一,从理论上区分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讲清信仰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第二,从理论上搞清楚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第三,从理论上讲清信仰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相结合的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连军  
教育信仰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教育信仰既是教师主体活动的内驱力,也是其主体活动的外张力。教师应高度重视自己的职业情意修炼,做到:有事业心,有乐业情,有理想梦,有信仰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旭  李玉洁  李兰冬  
受当代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个人奉献精神越来越被弱化,使得教育的本真价值被忽视。教师教育信仰缺失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在这种教师教育信仰缺失的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教育信仰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提出了社会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信仰的重建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巧云  杨晖  
由于"中国梦"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线、"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内容一致、"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中国梦"应当作为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加强信仰环境的营造、信仰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创新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姗姗  王素芬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学说、主义、某人或某物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具有个体性、超越性、稳定性和神圣性等特点。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一要转变信仰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承认信仰多样性的必要性,明确信仰教育的超越性;二要转变信仰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大学生身心特点,确立信仰教育的有机体系;三要净化信仰教育的外在环境,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协调,分辨和利用网络环境,转变校园文化的功利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燕锋  
通过对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国内腐败现象以及市场经济浪潮中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以前信仰教育的问题等。基于此,并考虑到现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根据信仰教育的“认识———信念———行为”三步曲规则,提出了“懂、信、行”的教育应对措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薛晓阳  
乡村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历史,是人类曾经拥有过的一种教化。今天,文明发展了,但我们仍然希望拥有它。我们曾经拥有这种教化的美好,并生活在这种教化的纯洁中,而今天她或许被丢失了,但我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它。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和教化,乡村则给了我们一个标准,这一标准也是建构农村德育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仅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同时也是这一仍然存在着的历史给予我们的,只是我们应当努力地去发现她的存在和它的可能而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小燕  
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道德品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信仰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此本文针对信仰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沫  杜娟  
大学理念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纽曼"知识即目的"为宗教知识留下了林间空地,他的大学理念无疑是在那个中古大学面临理性工具主义颠覆的时代所做的最后抗争和捍卫。反思知识教育的大学理念,一方面知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存在形态和方式,是完整的人的生成条件;另一方面知识的道德风险决定了知识教育必须和更高形态的信仰教育结合起来,经由知识教育面向信仰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彦凤  张丽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姚冠新  沈晓梅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大学生需要科学的人生信仰。当前,大学生并非没有追求,而是人文精神缺失破坏信仰培育的根基,价值取向功利导致信仰功能的削弱,价值观念多元造成主流信仰影响弱化,社会发展问题诱发信仰危机的产生。因此,要加强认知教育,培养信仰选择能力;启发自我教育,激发人生内在动力;开展实践教育,实现信与行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