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3)
2023(2652)
2022(2048)
2021(2244)
2020(1612)
2019(3868)
2018(4053)
2017(5544)
2016(4370)
2015(5059)
2014(5277)
2013(4388)
2012(4194)
2011(4145)
2010(4506)
2009(3933)
2008(3995)
2007(3922)
2006(3660)
2005(3506)
作者
(10036)
(8303)
(8076)
(8023)
(5253)
(4017)
(3895)
(3486)
(3197)
(3116)
(2863)
(2793)
(2758)
(2757)
(2646)
(2588)
(2582)
(2472)
(2469)
(2466)
(2437)
(2133)
(2066)
(2021)
(2001)
(1963)
(1930)
(1785)
(1741)
(1717)
学科
教育(19470)
中国(9950)
(7663)
经济(7653)
理论(7395)
管理(6323)
教学(5809)
(5568)
(4501)
思想(4063)
(3940)
企业(3940)
政治(3813)
(3683)
思想政治(3546)
政治教育(3546)
治教(3546)
德育(3516)
发展(3495)
(3491)
(3371)
研究(3347)
高等(3249)
改革(3203)
学校(2813)
教育改革(2798)
学法(2664)
教学法(2664)
技术(2546)
(2544)
机构
大学(62742)
学院(56310)
教育(26761)
研究(23025)
(20699)
师范(20673)
师范大学(17192)
(15367)
(13092)
科学(12686)
经济(12480)
管理(11673)
(11522)
职业(11324)
(11122)
北京(10953)
教育学(10506)
中国(10505)
研究所(10299)
技术(10039)
理学(9049)
理学院(8780)
(8776)
(8677)
中心(8456)
管理学(8441)
管理学院(8281)
(7792)
教育学院(7748)
职业技术(7732)
基金
研究(29519)
项目(27369)
教育(22925)
科学(22537)
成果(16732)
社会(15590)
编号(15293)
基金(15225)
课题(14559)
社会科(14305)
社会科学(14300)
(13062)
(12397)
(11913)
(11820)
国家(11515)
规划(10149)
(9466)
项目编号(9107)
(8994)
研究成果(8939)
科学基金(8725)
(8556)
(8526)
阶段(8506)
年度(8411)
(8064)
(7953)
重点(7851)
阶段性(7803)
期刊
教育(46623)
研究(31741)
中国(22162)
(18900)
经济(18900)
职业(10992)
技术(8858)
学报(8168)
(7764)
大学(7582)
技术教育(7027)
职业技术(7027)
职业技术教育(7027)
科学(6169)
高等(5444)
(5405)
论坛(5405)
学学(5106)
成人(5013)
成人教育(5013)
财经(5006)
高等教育(4834)
图书(4591)
(4402)
(4270)
管理(4267)
(4125)
发展(3789)
(3789)
职教(3765)
共检索到103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康德从其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 ,从而为其教育思想体系 ,也为德国教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根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龙  陈鹏  
时代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与成长规律发生了现代流变。内涵方面,"内在驱动性"的不断彰显,规律方面,长期性、跨界性以及系统性的互动变化致使高职教育唯一培养主体的地位不断受到动摇。因此需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出系统变革,除了将人才培养链条后延,提升职后培训的地位外,高技能人才内涵中的"内在驱动性"也呼唤着人才培养链条的前伸以及基础教育的介入。统整在系统性成长规律之下的长期性与跨界性规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体现了高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同教育层次和类型的重要支持作用,为基础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赋予了可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这一论题包含教育管理现象存在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和改革何以可能三个方面,涉及到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领域的哲学问题。其中,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前提,认识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核心,改革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目的。教育管理现象的存在成为可能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决定的;教育管理现象的认识成为可能,就要克服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弊端;教育管理现象的改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教育管理现象本身是运动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期刊] 求索  [作者] 韩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舒志定  
人是教育的对象和目的。马克思和康德都对人的教育问题做出过深刻阐述,且有本质上的差异,其根源是理解教育问题的思想路径不一致。康德以理性人为假设,把道德教化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马克思坚持人是现实社会主体的理论立场,断言人是在现实社会历史中生活、成长与发展的,人的生长、发展具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因而人的教育也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由此避免了对实践教育、自由教育等教育基本问题做出形而上的解释。以此为认识基础与思想前提来解读马克思与康德关于人的教育思想的异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当前马克思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衡  
目前,教育智库受到高度重视,但机构的建立并不等同于功能的发挥,教育智库的作用也并不必然具有积极意义。错误的预设、角色选择困境等可能构成教育智库作用发挥的障碍,对此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教育智库的作用,促进其更好地发挥功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新时代劳动教育肩负建设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治理劳动教育异化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首先,新时代劳动强调非生产性劳动、交换价值和多元矛盾关系,劳动教育成为自主的教育活动,而中国劳动教育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激发了各级各类劳动主体的活力。其次,新时代劳动教育关系需要从劳动教育分别与自由教育、对话教育、生态教育的对立转化为辩证的统一,综合表现其生态理性、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再次,非物质劳动和数字劳动给劳动教育的主体、内容、形式和效用同时带来巨大发展和挑战,需坚持存在论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探究其产生的超巨剩余价值、新的剥削形式和时空异化等内容。总之,新时代仍需坚持和弘扬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钟程  
教育政策精神分析是国外批判教育政策研究的新兴领域。基于拉康派精神分析理论,教育政策精神分析认为,政策科学和教育政策社会学混淆了政治“本体”与“本体论”,始终未能摆脱对政策的工具理性假设。教育政策精神分析指出,政治在本体论层面是一个空洞的能指,教育政策通过勾勒理想教育来服务政治的本体论运作。由于政治在本体论层面的不可能性,教育政策无法整体性地把握和抵达理想教育。基于此,教育政策精神分析主张关注教育政策的非工具层面,将目光从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转向政策主体在真实、日常的政策实践中自我解放。在分析方法上,教育政策精神分析围绕主人话语、大学话语、歇斯底里者话语和分析师话语,将政策批判与主体解放合二为一,克服了传统批判研究简化政策复杂性和受制于时空情境的缺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育球  
解放教育何以可能是弗莱雷教育思想的前提性问题,也是深刻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关键。"否定性"为解放教育奠定了可能,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意识的否定性是解放教育的人学起点,历史的否定性是解放教育的本体论基础,否定之否定是解放教育的关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醒  庞学光  
学术治理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想形态应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民主商谈过程。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思想从道德规范维度涵摄了民主商谈过程的伦理要求与理想目标。高校学术治理的民主商谈应以商谈伦理原则为基础,遵循平等尊重、真诚信任和宽容友善的民主商谈规范,促进理想言语情境的预设、扭曲性话语的消解和冲突性话语的修复。为保障高校学术治理民主商谈的有效实现,应创造和提供如下前提条件:完善章程建设,确立多元主体民主参与的学术治理模式;规范商谈程序,保障学术治理过程的平等公正;涵育商谈文化,促进学术治理民主商谈实效的提升。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遵民  陈玉明  
2012至2013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云南等5所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正式挂牌为开放大学。由于电大转型为开放大学需经教育部批准,加之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对象锐减,上述转型是否成功,目前还难有定论。在此情况下,部分省市电大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及平台的优势,研究并投入社区教育,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电大当前面临的生源困境,还可以在部分省市政府尚未着手的社区教育领域进行新的"拾遗补缺"的尝试,从而使电大重振雄风,重拾新的办学增长点,这不吝说不是一个很好的转型与创新的机会。本文就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饶舒琪  
自由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康德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尔身处的动荡时代激发了其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则奠定了其历史人文主义的思想底色。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试图在历史人文主义(传统)与进步主义(现代)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康德尔可被称为"现代的传统主义者"。康德尔之所以在美国教育史上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因为他的自由教育思想迥异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进步化"和"科学化"潮流。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学界系统地理解其比较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宏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其建构的经验教育科学体系思想丰富、造诣深厚。他认为,人们并不能从根本上排除教育学可以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可能,但传统教育学包含的科学因素太少。教育学要想发展成为科学,必须依靠经验教育科学研究,只有做出排除教育学中一直混合着具有道德或政治需求的科学陈述、意识形态教条和实践教育性教学方法的方法论后,人们才可能期望教育学朝向一种相对自主的经验教育科学的方向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达  田龙菊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中的体现,是促进教育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学校场域里存在诸多教育不公,对此进行揭示和批判是创造良好教育的前提性条件。学校场域里教育公正得以实现的可能方式在于促进教育中的制度公正、营造宽容的氛围、使教师转变为教育设计师角色和走向师生幸福关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