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77)
- 2023(3350)
- 2022(2737)
- 2021(2810)
- 2020(2268)
- 2019(5142)
- 2018(5343)
- 2017(7840)
- 2016(5842)
- 2015(6730)
- 2014(7096)
- 2013(6166)
- 2012(5953)
- 2011(5702)
- 2010(6307)
- 2009(5819)
- 2008(5823)
- 2007(5704)
- 2006(5495)
- 2005(5420)
- 学科
- 教育(20154)
- 济(13066)
- 经济(13034)
- 中国(12012)
- 管理(11416)
- 业(8896)
- 理论(8534)
- 企(7550)
- 企业(7550)
- 学(6883)
- 教学(6699)
- 制(5049)
- 农(4655)
- 财(4576)
- 发(4325)
- 思想(3956)
- 发展(3937)
- 研究(3902)
- 展(3813)
- 政治(3806)
- 革(3647)
- 银(3559)
- 银行(3559)
- 高等(3510)
- 思想政治(3509)
- 政治教育(3509)
- 治教(3509)
- 德育(3483)
- 学校(3444)
- 行(3434)
- 机构
- 大学(82249)
- 学院(75242)
- 研究(30084)
- 教育(28482)
- 范(23308)
- 师范(23257)
- 济(20535)
- 京(20012)
- 经济(19633)
- 师范大学(19154)
- 管理(18845)
- 中国(17866)
- 科学(16329)
- 江(16273)
- 所(15132)
- 理学(14188)
- 财(14143)
- 北京(14093)
- 理学院(13866)
- 管理学(13449)
- 管理学院(13252)
- 研究所(13220)
- 职业(13151)
- 中心(12915)
- 州(12759)
- 技术(12142)
- 教育学(11054)
- 院(10225)
- 财经(9932)
- 省(9245)
共检索到147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中枢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它既与自然科学研究认识论具有共同点,也有特殊的要求,是一种特殊的经验研究。教育人种志追求的真理是部分真理,一方面反映了其认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教育人类学学科性质使然。强化理论积累对于克服教育人种志认识论的缺陷、促进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种志 教育人种志 田野研究 认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任友群
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主要有三个不同以往的思考:其一,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使得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模糊了,这个观点还延伸到社会科学中;其二,认知神经科学提出,认识的本质不是反映,而是主体(神经元)对信息的处理;其三,建构主义认为,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在观念中对客体的建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似乎在超越二元论,物质和意识可能统一在神经元的活动中。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唯物主义 认识论 反映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潇
本文用解释学理论将教学解释分为内在解释和外在解释 ,内在解释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外在解释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教学解释还可分为独断型解释和探究型解释 ,二者有着各自的特点 ,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既尊重知识 ,又要敢于创造知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辉
教育人种志是伴随教育人类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教育人种志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中,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促进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
人种志 教育人种志 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数学教育(mathematical Education)现在已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理论上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08年在罗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成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并且从1969年起,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7月在西班牙的塞维里(Seville)召开的ICME—8。ICMI还于1968年创办了一份国际性的数学教育杂志——《数学教育研究》(ESM)。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认识始于生存环节的中断,基于生存实践的逻辑,止于对存在意义的建构。知的自身作为人认识所得的原初处所,以领会和直觉的方式存在于生命和实践中。知的自身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才显现出来,行是知之体。知的自身有助于人拓展澄明的世界并开展本真的生存。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的载体,需要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存在性联系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活化和消化,以体会知的自身;进而将其应用于自身的生存,从而超越知识的功利价值,使知识学习有助于因缘整体的扩大、澄明世界的丰富、生命自我经验的提升。唯此,才能从知识走向意义,才能实现知识的教养功能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改进人与周围世界之间关系的功能。
关键词:
知行关系 知的自身 教育认识论 知识传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康永久
人生活在印象、语言和知识之中,集体行动也这样建立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管理首先就是以某种知识为基础而推行的对知识的管理。对行动逻辑的思考促使我们在考察教育行动时采取一种认识论视野,这一视野就其内核而言就是一种新的知识观,以及依此对知识和实践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制度和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摒弃知识分子所惯有的导师心态,走出理性自负和知识输入的泥沼,将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增长托付给一种超主体的社会过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芸
教育人种志研究者要遵循自愿与"不隐蔽"原则,保护研究对象隐私的原则,保证研究目的和过程合法、合理、公正的原则,以及研究结果的互动反馈原则等,这是提升研究质量的前提。此外,研究者与资助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对象的主观体现及配合支持、研究选题的价值和社会意义等,都直接影响着教育人种志研究的伦理道德水平。
关键词:
教育人种志 伦理道德 研究原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丽萍 王海兵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研究对人种志的一种借用,它具有人种志的根本特征和研究规范,又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学科特色。自20世纪初人种志在西方人类学中确立其方法霸主地位之后,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将人种志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萌发了教育人种志的雏形。随着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以及教育人类学的诞生,教育人种志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逐渐成型,并在正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关于教育人种志的理论探讨与反思,使得该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向纵深发展,并诞生了学校教育人种志。
关键词:
教育人种志 教育人类学 教育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邵兰 胡永红
教育人种志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工作和研究对象,尤以学校组织、行为文化为重点的一种工作和研究方法。在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引入该工作方法有利于评估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全面、协调发展。介绍了教育人种志的一般特点,分析了审核评估中引入该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运用的具体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可为丰富审核评估工作方法、完善审核评估方法体系、获得更加真实客观的审核评估结果提供学术参考和实践指南。
关键词:
本科教学 审核评估 教育人种志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鲍圣婴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角度对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受托责任与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关系,提出了受托责任关系的出现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指引和支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化的观点,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认识论 内部审计 确认和咨询 基本职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涛 陈时见
从认识论角度看比较教育,它是关于"他者"教育的认识以及对该认识的反思,其性质既是认识活动,也是实践活动,并由四个层次的认识所组成。比较教育认识论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与中介。采用深度层面分析的方法,依据主体进入"他者"教育之文化的程度以及根据客体与中介的主体性体现程度,比较教育认识论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层面,由此形成构成要素间的结构关系。
关键词:
比较教育 “他者”教育 认识论 构成要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认识论问题●方展画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高等教育这一历史不甚悠久但也决非短暂的人类实践形式所蕴涵的理性轨迹时,似乎首先需要对这一实践形式的复杂性作一简短的叙述。抑或,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哈罗德·珀金(HaroldJ·PerKin...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晖 李晶
"什么是教育"和"教育是什么"反映出我们对教育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重判断,其根源在于教育活动要兼顾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教育异化体现出人们教育认识中事实(实然)与价值(应然)的对立。从认识论视域思考教育异化有助于合理定位教育功能,缓解教育价值冲突,进而消解"教育异化"。
关键词:
认识论 教育异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乃基
大数据认识论的主体高度分化并社会化,对象是世界2在世界3的映射,技术手段会极大影响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大数据认识论一步达到传统认识论第一条道路的终点,引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争。认识结果具有多样性和多重评价,并反作用于世界2。大数据认识论既是认识论,又是产业和实践论。大数据认识论的特点具有认识史和知识论依据。中国语境下的大数据实践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数据 认识论 产业 实践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