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6)
2023(15333)
2022(12921)
2021(12509)
2020(10130)
2019(23579)
2018(23707)
2017(43766)
2016(24794)
2015(28391)
2014(28756)
2013(27602)
2012(25490)
2011(23103)
2010(23051)
2009(20944)
2008(20535)
2007(18100)
2006(16065)
2005(14541)
作者
(69455)
(57473)
(57172)
(54585)
(36815)
(27500)
(26072)
(22682)
(22094)
(20700)
(19740)
(19506)
(18376)
(18078)
(17860)
(17830)
(17319)
(17112)
(16470)
(16400)
(14535)
(14211)
(13788)
(13066)
(12849)
(12781)
(12777)
(12746)
(11487)
(11442)
学科
(95507)
经济(95397)
管理(65010)
(60843)
(49689)
企业(49689)
方法(42215)
数学(36223)
数学方法(35759)
中国(33274)
(26392)
教育(23440)
(22718)
(22139)
业经(21531)
理论(19092)
(18829)
贸易(18818)
(18337)
(17849)
地方(17832)
农业(17299)
技术(15030)
(14982)
(14607)
银行(14568)
(14514)
环境(14049)
(13934)
(13837)
机构
大学(352793)
学院(345145)
(135465)
经济(132452)
管理(129552)
研究(122775)
理学(111712)
理学院(110352)
管理学(108309)
管理学院(107679)
中国(87811)
(77942)
科学(75158)
(61861)
(60624)
研究所(56558)
(54764)
师范(54363)
中心(53525)
(52730)
北京(50510)
(50186)
业大(48909)
财经(48890)
(44623)
师范大学(44580)
(44127)
经济学(41371)
农业(41242)
教育(40809)
基金
项目(230857)
科学(182254)
研究(174807)
基金(165853)
(144046)
国家(142753)
科学基金(121302)
社会(108599)
社会科(102600)
社会科学(102574)
(87902)
基金项目(86891)
教育(85547)
自然(76723)
(76429)
自然科(74968)
自然科学(74951)
自然科学基金(73596)
编号(72519)
资助(68470)
成果(62098)
(53038)
重点(52559)
课题(52360)
(49738)
(47291)
教育部(46053)
大学(44305)
项目编号(44269)
国家社会(44135)
期刊
(148831)
经济(148831)
研究(112545)
中国(73364)
教育(65609)
学报(54787)
科学(50410)
(48869)
管理(48028)
(44438)
大学(42483)
学学(38402)
农业(34525)
技术(32570)
(27229)
金融(27229)
财经(24313)
经济研究(24043)
业经(22379)
(20910)
图书(20545)
问题(19527)
(18449)
(16626)
理论(16063)
职业(15966)
技术经济(15939)
科技(15811)
(15692)
(15618)
共检索到519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于述胜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史研究开始步入繁荣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教育通史》是第一个标志性成果,它在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迄至90年代末,《中国教育史研究》(陈学恂总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王承绪、张瑞瑶总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总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述胜  王俊明  
在中国大陆教育史学界,以田正平教授为首的浙江大学教育史研究团队,是以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而著称的。《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以清末民初乡村教育冲突考察为中心》,作为该团队持续不断之学术努力新成果,在视野下移中拓展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的研究领域,以"乡村教育冲突"为核心透视了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深层历史问题,修复了从清末兴学到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研究的缺损环节,是一部"费了功夫"也"费了脑筋"的学术力作。若能走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视野重叠,在全球化视野中界定中国问题,在多层次不同教育主体的博弈中审视国家的现代化规划,或将开创出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的新境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甦  郭齐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金国峰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厘清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总结分析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敬雯  
从全球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史源远流长,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等,都提供了一整套极具独特性与创造性的东西,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多方面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学习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特点、展望中国教育史的发展,目的是做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推动当代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童世骏  徐辉  陈锋  瞿振元  丁晓东  高书国  程介明  李军  祝智庭  于志晶  高向东  袁振国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7年12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了"聚焦2035中国教育"教育现代化智库论坛。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分享了他们对2035中国教育的认识、理解与展望;本着2035中国教育的共同愿景,分析了当前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任务和目标策略。现摘录论坛部分发言内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弘祺  
教育思想史的特色在于范围广泛,不只讨论教育理论及思想家的系统作品,更要研究教育实践背后的思想基础。教育的面向很多,研究者应利用世界史的眼光来处理,文化间的相互比较以及世界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历史活动的内在相关性是近代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可以提供研究的灵感。写作思想史应该有问题意识,本文认为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最大的基础或特色是"事事关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申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文化和教育的交流进入了空前繁荣和全方位接触时期。这种交流、接触建立于民族平等的基础之上,是我国以主动的姿态打开国门同世界各国相互交往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学术界人士积极地展开研究,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新型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客观地看,在理论繁荣的背后同时也存在着亟需关注的新问题,即在中外文化和教育交流的过程中一些人盲从于西方强势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或轻视自身的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国昌  赵凯  
自1913年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孟禄先后14次来华访问,实地调查中国教育情况,与各地师生、学界名流、地方军阀、政府官员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教育交往,举行了多场座谈、讨论、讲演活动。孟禄在华期间的教育交往,加速了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指导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促成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推动教育调查事业的发展;宣传了科学教育思想,助力科学教育的繁荣;促进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为中国教育发展搭建桥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叶隽  
一、作为制度的教育及其枢纽意义——以"现代化"为视域教育之重要,非仅在于其教化育人之功、国家长治久安兴国之本,更在于其扮演着社会金字塔的枢纽性资本转换调节器的角色。故此,大凡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乃至一姓朝代之兴替、转型,它既是首当其冲必遭调整的重点领域,又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目前 ,确定现代化标准的方法存在二个重大缺陷。位序—水平法 ,有助于克服这两大缺陷 ,建立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具有预见性的现代化标准。应用这种方法 ,确定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综合性指标—预期受教育年数的现代化标准 ,需要建立预期受教育年数—人均GNP数学模型、预期受教育年数推算值—位序百分比数学模型、未来各年预期受教育年数—位序百分比数学模型 ,并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模型预测值进行调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云  
教育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是中国实现由教育学术大国向教育学术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探讨中国教育学术成果走出国门,不仅可以加强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交流,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历史视角看,中国教育学术成果国际交流存在着严重的逆差,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必须在学术的创新、学术规范和学术交流渠道等方面切实努力,以期早日实现中国教育学术成果的国际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涛  
教育对外开放在国家开放战略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要服务和服从于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呈现出新发展、新趋势、新举措。近年来,通过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在着力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双向留学、支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谋划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建军  张力奎  
21世纪即将来临,许多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战略家曾反复提醒人们: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中国作为“赶超型现代化”或“后发展型现代化”国家,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化“先化人后化物”的经验,把教育现代化作为切入点,显然是一种远见卓识。 当前,随着苏南、上海、珠江三角洲等部分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和实施,理论界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探讨已有不少,但多是局限在微观的学校领域,仅就学校教育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如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未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纪转换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走向,本文试图在此作些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国良  
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借助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监测评价机制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用与现代化相匹配的先进理念来引导和加强实施体制机制的建设,用体现先进治理理念、法治思维的制度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保驾护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