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2)
2023(15405)
2022(12672)
2021(12059)
2020(10168)
2019(23715)
2018(23431)
2017(43608)
2016(24501)
2015(27962)
2014(28174)
2013(27186)
2012(24771)
2011(21873)
2010(22095)
2009(20099)
2008(20054)
2007(17641)
2006(15319)
2005(13746)
作者
(66290)
(55253)
(55001)
(53017)
(35098)
(26544)
(25503)
(21610)
(21162)
(19914)
(18617)
(18468)
(17483)
(17449)
(17440)
(17166)
(16979)
(16449)
(15905)
(15873)
(13629)
(13593)
(13482)
(12817)
(12622)
(12469)
(12368)
(12250)
(11128)
(11035)
学科
(94474)
经济(94378)
管理(68057)
(62920)
(52899)
企业(52899)
方法(45208)
数学(38923)
数学方法(38354)
(35798)
中国(31403)
(26255)
教育(21856)
业经(20967)
(20196)
贸易(20186)
(19988)
(19721)
(19174)
财务(19118)
理论(19106)
财务管理(19055)
地方(18866)
(18556)
企业财务(18042)
农业(16834)
(14664)
财政(14481)
(14375)
技术(14222)
机构
大学(335595)
学院(330326)
(130782)
经济(127926)
管理(122846)
研究(111561)
理学(105945)
理学院(104728)
管理学(102577)
管理学院(101951)
中国(80729)
(71841)
(68355)
科学(66681)
(55137)
(51900)
(51715)
中心(51636)
财经(51053)
(50552)
师范(50139)
研究所(49599)
业大(47036)
(46324)
北京(45348)
经济学(40904)
师范大学(40749)
(40555)
农业(40471)
(39986)
基金
项目(218863)
科学(173475)
研究(164434)
基金(157465)
(136084)
国家(134898)
科学基金(116015)
社会(103215)
社会科(97592)
社会科学(97564)
(86351)
教育(82657)
基金项目(82612)
(74025)
自然(73888)
自然科(72225)
自然科学(72203)
自然科学基金(70873)
编号(68520)
资助(64426)
成果(57545)
重点(50469)
(50274)
课题(49211)
(47042)
(45435)
教育部(43875)
大学(42491)
科研(42464)
创新(42277)
期刊
(138655)
经济(138655)
研究(106568)
中国(74046)
教育(61497)
(59053)
学报(49875)
(46020)
科学(44757)
管理(44080)
大学(39478)
学学(35610)
技术(32941)
农业(30995)
(27010)
金融(27010)
财经(25667)
经济研究(23061)
(22036)
业经(21824)
问题(19275)
(17604)
(17122)
图书(16082)
(16066)
统计(16038)
职业(15936)
财会(15875)
技术经济(15617)
会计(15041)
共检索到503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魏建国  
教育事权概念具有复杂性,可以大致分解为"教育服务提供(举办)"和"对教育服务提供的监管与调控"两个方面。对于某项教育事权,上述两方面的职责可能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承担;与此相适应,相关地方政府以教育服务提供者与举办者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相关上级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以监管者与调控者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教育服务提供(举办)—监管与调控"这一理解框架对于其他有关国家的教育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与这一理解框架也有一定的契合之处。《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提出的教育共同事权做法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应该在现行教育法律的基础上,将相关的内容予以规范化、清晰化、体系化,进而实现这一领域的法治化。"教育服务提供(举办)—监管与调控"这一理解框架可以作为一个可参考的分析工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俊华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对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和支出提出新的要求。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民生水利的问题发生根本性改变,民生水利的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将如何划分,对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方案。本文梳理了民生水利的范围,以及不同时期其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的特点;梳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对民生水利事权划分和财政支出责任的新要求,分析民生水利事权划分和财政支出改革的方向。最后根据分析分类提出民生水利事权划分和财政支出责任的方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志宏  
政治、经济体制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美国、加拿 大、英国、日本四个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各级财政支出职能结构方面的 明显区别。透过各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建设财政联邦体制应遵循的基本经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鸣骥  
科学划分财政支农的事权并明确支出责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对于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调动地方加大"三农"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罗建钢  
一、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作为公共财政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支出后的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评价的目标是指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最终目的性,它的指向规定了评价的性质、作用及范围。总体上,评价目标的确定应与公共财政职能匹配,但同时在评价目标的定位上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海利  陈芳敏  周晨辉  
高等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保障。通过梳理美国高等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演变历程,文章发现:美国政府事权集中在公立高校日常经费拨款、学生资助和科学研究方面,其中,联邦政府主要履行公平职能,承担学生资助和受益在州域范围外的科学研究支出;州和市县政府承担资源配置职能,负责公立高校日常经费拨款和受益在州域范围内的科学研究。财政事权虽然基本稳定,但支出责任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周期高度相关,以公平为目标的支出具有逆经济周期特征,而以效率为目标的支出则具有顺经济周期特征;出于激励相容原则,联邦政府将其大部分资金使用权交给州政府。借鉴美国经验,中国政府应在扩大学生资助覆盖面、逐步完善资助标准、提高学费降低政府日常经费补助以及强化财政资金对高校投入的稳定器功能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振宇  王骏  
探究层级政府间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对合理配置和统筹教育财政资源、提高教育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保障教育财政投入长效增长、深化和完善教育财政体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统计数据等方面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教育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行实然层面的分析,指出了现有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教育财政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合理划分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原则,即受益原则、匹配原则、效率原则、中央控制原则、法治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最后,提出了中央与地方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楠楠  
中央行政主导下的应急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在应急事权界定的思路、应急权责划分的依据、应急权责履行的效果以及应急财力的匹配等重要环节存在现实困境。我国应急财政权责划分亟待实现从央地博弈到央地协同治理的模式转型。应当明确,应急财政权责划分协同治理模式的真正实现只能依靠法治进路。除了厘清央地协同治理的关键环节以提供必要前提,还需制度保障、激励相容、动力支撑以及利益协调等具体法律机制的构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闲  
德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了三级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法律关系兼顾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保证了各级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有效维护了相互依存的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联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对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非常重要。"支出责任"是政府"事权"的细化,划清支出责任是各级政府实现事权的保障,是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前提,是解决政府间支出责任混乱的有力措施,是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举措,认真研究"支出责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支出责任"提出的意义、内涵和定位,划分"支出责任"的理论依据和原则,然后分析了我国目前"支出责任"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思路和相关建议,以期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曹炳高  欧阳雷  章萍  郭传辉  田志刚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效率与公平原则,主要是指它对市场效率及财政支出效率的尊重程度,以及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促进程度。考察效率原则,如果以尊重市场效率为出发点,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要立足矫正市场失灵的视角构造具有融合市场与政府效率的机制;如果以尊重财政支出效率为出发点,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要尊重财政职能本质,以提高其内在效率。考察公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伟伟  冯丹萌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中央政府的财力和财政地位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居于基础地位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质性推进,因此现行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还不同程度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笔者经过文献研究发现,在论述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文献中涉及最多的概念是事权、支出责任、财力、财权。因此,笔者从事权出发,围绕事权与支出责任、事权与财权、事权与财力等关系着手构建分析框架,通过该分析框架引出事权范围界定、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事权划分的配套改革等问题,综合各方观点为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提供一种框架性思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雅琴  
在政府间划分权力及支出责任的作法是联邦制国家的普遍作法,并由此形成一系列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观点及制度安排。加拿大作为一个老牌联邦制国家,其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间立法权划分,政府间支出责任分担,以及政府间就公共服务供给而形成的以政府间协作为特殊的政府间关系等制度安排别具特色。本文对加拿大以上制度安排进行分析及研究,并得到我国划分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经验借鉴:一是公共服务的事权及支出进行划分的两层含义;二是公共服务供给立法权划分及其稳定性;三是公共服务的实际支出责任划分及其灵活性;四是一国政府间关系的变化调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开俊  周丽萍  
我国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备充足、可靠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借鉴"缺口补助"和外部性理论,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担现状、经费缺口和补助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钱随人走"政策下的财政责任超过95%落在流入地政府,中央补助力度和指向性与"奖励金"政策相比反而减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逆向补贴"。这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边界,重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担比例,根据地方财政供给能力以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外部效益发生范围,将随迁子女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到更高级别的中央财政,适度加强省级统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基层政府支出责任过重。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的下调并不是在省、市和区/县不同层级财政之间进行平均分配,而是一方面要减轻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另一方面适度上移省级统筹的分担比例,由此比较合理地重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
[期刊] 改革  [作者] 冷毅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公共财政和发展财政的统一。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偏好与民生性支出的效率,是导致区域间公共服务差异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应建立系统、权威、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各种有效的渠道传达民众对于地方基本公共服务的诉求。现阶段,应在支出偏好均等化、支出效率均等化方面做文章,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力求"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