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3)
2023(7192)
2022(5746)
2021(5799)
2020(4711)
2019(10829)
2018(10960)
2017(19539)
2016(11785)
2015(13354)
2014(13788)
2013(12644)
2012(11890)
2011(10566)
2010(10938)
2009(9660)
2008(9959)
2007(9292)
2006(8083)
2005(7458)
作者
(31863)
(26172)
(26170)
(25156)
(16766)
(12835)
(11995)
(10122)
(10071)
(9792)
(9059)
(8883)
(8613)
(8412)
(8290)
(8285)
(8105)
(7870)
(7810)
(7491)
(6866)
(6662)
(6371)
(6191)
(6147)
(6017)
(5781)
(5757)
(5417)
(5409)
学科
(31795)
经济(31745)
管理(26296)
(24738)
(21654)
企业(21654)
教育(20989)
中国(16304)
方法(14313)
理论(12898)
(11338)
数学(10800)
数学方法(10504)
教学(9893)
(9463)
(9185)
业经(8328)
(7743)
技术(7443)
(6395)
(6141)
贸易(6135)
(6068)
(6033)
银行(6020)
(5978)
(5856)
财务(5831)
地方(5813)
财务管理(5811)
机构
大学(158449)
学院(154552)
研究(55646)
管理(49026)
(47364)
经济(45792)
理学(41595)
理学院(40927)
管理学(39768)
管理学院(39434)
(35879)
中国(35700)
科学(35088)
教育(32144)
(31947)
师范(31680)
(28635)
研究所(26000)
师范大学(25815)
(25707)
(24907)
中心(24632)
(24382)
北京(23376)
技术(22950)
业大(21881)
(20631)
(19897)
农业(19731)
职业(19231)
基金
项目(97566)
研究(76742)
科学(76498)
基金(65451)
(57349)
国家(56670)
科学基金(46775)
教育(44417)
社会(44148)
社会科(41371)
社会科学(41358)
(40124)
(35947)
编号(34126)
基金项目(33295)
成果(31553)
自然(29506)
自然科(28884)
自然科学(28875)
自然科学基金(28345)
课题(27403)
资助(27181)
重点(23797)
(23419)
(22668)
(22102)
(21623)
项目编号(20839)
(20546)
规划(20546)
期刊
教育(55882)
(55414)
经济(55414)
研究(54374)
中国(43195)
学报(27069)
(23152)
科学(22897)
大学(21533)
(20063)
管理(19254)
学学(18582)
技术(17826)
农业(15830)
职业(14257)
(12029)
金融(12029)
财经(10013)
技术教育(9288)
职业技术(9288)
职业技术教育(9288)
图书(9248)
(9015)
论坛(9015)
(8990)
业经(8762)
(8743)
(8507)
经济研究(8409)
(7999)
共检索到244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平章起  王迎新  
教育中文化不连续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社会通过成年仪式活动解决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代际文化冲突、克服文化中断引起的认知困难,这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分析了成年仪式的阈限状态和仪式场域结构,论证了成年仪式活动对解决教育中文化不连续性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武向荣  
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容易发生无学可上、不能按照正常时间入学、中途转学、辍学、升学困难和教学内容不衔接、教学方法不适应等教育不连续性的问题。流动儿童教育的不连续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学习及其教育质量,这已经成为这个群体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需要尽快提供治理措施,以提高教育的连续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赵雅量  
本文从文化的演示性路径出发,对教育活动中的仪式进行了探讨,重点报告了"柏林仪式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仪式对教育和社会化过程的推动作用、仪式的模仿学习过程、仪式的跨文化学习功能以及仪式研究的方法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永前  陈晓璐  
在《青春之歌》的革命叙事背后,潜隐着成年礼这一古老的仪式原型。林道静面对接踵而来的人生挫折,最初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在江华等人的引导下,经历了"死亡"与"再生"的考验,最终完成了身份的终极转换,由一位知识青年成长为一位共产党员。这一生命历程,正是古老的成年仪式在当代的置换变形。对《青春之歌》成年礼原型的揭示,有助于从文化层面深化对这部小说的认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娇  赵菊珊  
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仪式能够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人们的行为实践,在主题教育中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在实践中,要处理好政治仪式的高度与温度,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推动政治仪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艾洪德  武志  
文章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考察中国证券市场制度 ,从市场初始制度安排与政府地位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市场主体的制度供给行为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不连续性向连续性回归的市场化选择。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汤彩霞  
连续性资源的组织模式经历了从传统连续性资源、网络连续性资源、语义连续性资源、未来连续性资源(语格连续性资源)这几个阶段的演变,组织模式从线性+盒式结构演变为树形+链式结构,又逐渐演变为网状+多维结构,今后将向立体+晶格的结构方向演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琴  
企业文化是以观念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员工的思想,用以调节员工行为,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仪式是一种最直接的、又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企业仪式是企业管理的日常表现形式,它是通过规定企业家和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中的某些活动固定化、程式化。企业仪式分为正式仪式和非正式仪式。正式仪式包括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常规性的工作仪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彦谚  
仪式舞蹈承载着一个族群的信仰理念、情感认知和情绪表达,梅山教《跄太公》仪式舞蹈,特别是其中的手诀舞、罡步舞、法器舞,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呈现出深厚的文化记忆,蕴含着民族信仰、民族风骨、民族融合的文化遗存。探究梅山教《跄太公》仪式舞蹈,以此解密梅山祭祖仪式舞蹈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内涵,可为现代舞蹈艺术创作提供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元素和丰厚的文化创作素材,进一步提升人类文化艺术的质量和品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建军   王勇  
“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茫与机遇、兴奋与惆怅并存的状态下,个人层面上极具张力的重大决定与社会层面充满道德意义的新仪式促成了新的自我认同的形成。“间隔年”及青年“认同重构”已不再属于“边缘仪式”的亚文化范畴,而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心态,标志着新的自我认同的建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可凡  王伟  张世玉  车宏鑫  蔡林  陈祥  
[目的/意义]在颠覆性技术识别中引入技术不连续性理论,探索技术不连续性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的客观识别方法,能够丰富和拓展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方法研究,也有助于把握科技创新规律、为科技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过程]首先,利用专利引文网络和遗传后向-前向路径方法确定主路径对技术演化进行追踪。其次,根据引用结构与路径汇聚情况计算指标,评估技术不连续性,筛选出具有高技术不连续性的专利。最后,结合所得专利的内容信息和技术领域的现状,识别与验证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以手术机器人作为实证领域,使用所构建的方法成功识别了领域中已产生颠覆性效应的技术,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温志强  滑冬玲  郝雅立  
群体会聚活动是一项涉及到人、物、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在"自组织"秩序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活动。通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分析,认为每一起群体踩踏事故都是历经"和平——滞留——踩踏"的过程逐步酝酿和发展的。因个体行动引发的高密度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有"超车式"、"对流式"和"汇流式"三种类型。仪式性公共活动要在畅通有序的信息支付和信息接收互动中,以群众会聚风险预警制度为核心加强相关机制的良好运转,增强政府的应急能力和群众的安全意识,从而实现群体活动的有序展开。为此,增强政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防范仪式性公共活动中踩踏风险的基础,弥补制度与规则漏洞和缝隙是前提,并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在高密度人群中的防干扰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温志强  滑冬玲  郝雅立  
群体会聚活动是一项涉及到人、物、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在"自组织"秩序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活动。通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分析,认为每一起群体踩踏事故都是历经"和平——滞留——踩踏"的过程逐步酝酿和发展的。因个体行动引发的高密度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有"超车式"、"对流式"和"汇流式"三种类型。仪式性公共活动要在畅通有序的信息支付和信息接收互动中,以群众会聚风险预警制度为核心加强相关机制的良好运转,增强政府的应急能力和群众的安全意识,从而实现群体活动的有序展开。为此,增强政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防范仪式性公共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黎辉  张朋柱  
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具有突出业绩的企业的技术战略多为技术转型过程中的不连续性技术创新与转型后的渐进性技术创新组合战略,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是公司持续成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以往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技术本身特征分析,本文认为,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导致产业链上多个环节同时出现不连续性现象,使得企业外部网络发生重大迁移,包括网络中新的结点加入、原有结点脱离及原有结点之间连通度的变化。企业是否具备网络合作能力,直接决定它的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决策以及对创新风险的控制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高静  
德国教育哲学家和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基于存在哲学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并非总是按照预定的路线或规律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偶然的、顿悟的、不规律的、非理性的,是一种非连续性变化,这与中国传统蒙学中的朴素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与观点不谋而合。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应用于德育实践以实现德育创新,一是在德育过程中要创生"顿悟现象"和"酝酿效应";二是在德育内容方面要积极利用"危机"、"遭遇"与挫折,化危机为转机与契机;三是在德育环境的营造上要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得益彰;四是在德育形式、方法和评价上要善于利用"告诫"和"唤醒"以及因材施教、榜样示范、情感激励和冲突缓解等方法,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非连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