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9)
- 2023(3198)
- 2022(2634)
- 2021(2836)
- 2020(2159)
- 2019(5051)
- 2018(5290)
- 2017(7922)
- 2016(5787)
- 2015(6633)
- 2014(7023)
- 2013(6002)
- 2012(5865)
- 2011(5418)
- 2010(5772)
- 2009(5176)
- 2008(5321)
- 2007(5115)
- 2006(4707)
- 2005(4426)
- 学科
- 教育(18970)
- 济(11275)
- 经济(11256)
- 中国(10689)
- 管理(10271)
- 理论(7664)
- 业(7438)
- 教学(6774)
- 学(6645)
- 企(6491)
- 企业(6491)
- 方法(4498)
- 发(4077)
- 发展(3766)
- 展(3643)
- 研究(3525)
- 财(3467)
- 农(3433)
- 革(3388)
- 思想(3327)
- 数学(3265)
- 政治(3222)
- 高等(3219)
- 改革(3213)
- 学法(3187)
- 教学法(3187)
- 技术(3096)
- 数学方法(3076)
- 思想政治(3000)
- 政治教育(3000)
- 机构
- 大学(76773)
- 学院(70704)
- 研究(29081)
- 教育(27577)
- 范(21643)
- 师范(21536)
- 京(19118)
- 师范大学(17898)
- 管理(17821)
- 科学(17711)
- 济(16725)
- 经济(15895)
- 中国(15733)
- 所(15025)
- 理学(14599)
- 理学院(14251)
- 管理学(13590)
- 研究所(13494)
- 管理学院(13427)
- 江(13358)
- 北京(13274)
- 技术(13126)
- 职业(12529)
- 中心(12195)
- 教育学(10623)
- 州(10358)
- 院(10282)
- 农(9665)
- 财(9413)
- 业大(8675)
共检索到126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道勇
兴趣的三个定义,在解释力上依次递进,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作用机制以及教育建议。其中,作为事物属性的兴趣,要求教师研究教学素材,在苦学与乐学传统中间做选择。作为目的的兴趣,要求教师研究学生,提供支持条件,引导和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两个定义,都没有正面回答在兴趣状态下,学习者心理感受的性质问题。阿诺德的兴趣定义强调,在兴趣状态下个人感受到的是紧张。这种紧张状态,可以推动学习活动的进展。这个定义,较为圆满地刻画了兴趣促进学习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我们对学习活动的理解需要更新。一线教师们也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
兴趣 事物属性 目的 紧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有升
"兴趣"概念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经典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我国当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则甚少涉及。经典教育学理论对"兴趣"内涵的阐发及其理论建构方式,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并引向对教育学理论建构的思考。
关键词:
兴趣 教育学 理论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乔通
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概念教学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重要概念是指对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起到支撑作用的概念。为了选定基础教育课程中力学重要概念,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44个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文件进行梳理,得出了力学重要概念共31个。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重要概念出现的学段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力学 重要概念 核心概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雁冰 刁彭成
科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待学生的"迷思概念"。本文旨在探讨迷思概念的意义,以及迷思概念的发生机制,进而寻找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的途径,探讨科学活动与概念构建的关系,为科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迷思概念 科学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霞
概念重建活动兴起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概念重建推动了课程研究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化。本文着重探讨概念重建活动的背景、作为概念重建活动第一炮的施瓦布的宣言、课程研究的"第三势力"、概念重建活动的发展以及概念重建活动的涵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雷军
在教育法典编纂中,教育权利的核心概念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法学的核心概念——受教育权,在教育法法典化、教育过程终身化、教育形态数字化和教育权利扩张化的背景下,原有概念的外延难以覆盖出生到死亡的终身教育过程,内容难以覆盖主动学习、举办教育、科研创作等宪法和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范畴无法与国际条约中相关概念对应。重构教育权利核心概念,应将公民的受教育权、主动学习权、科研创作权、举办教育权、教育平等权、教育选择权等公民的个体教育权利整合为个体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等教育权利并列构成教育法典中的教育权利体系。在教育法典的编纂中,应当将个体教育权作为核心概念贯穿教育法典立法始终,以保障个体教育权最大限度实现作为教育法典编纂的终极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基于加里·戈茨的概念结构分析法,从历史生成、本土意蕴和层次结构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内涵结构。"高等教育强国"是在中国情境中生成的本土概念,具有包含本质层、维度层和指标层的概念结构体系,其指标层更多地体现了本土建构特点。"高等教育强国"是指具有较高自身发展水平,能够较好满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展现了较强创新引领能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本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系统。
关键词:
本土情境 高等教育强国 概念结构分析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石中英
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被看做是现代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民主化包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既包括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均等,也包括教育组织、活动和关系本身的民主化。在教育民主化理念的支配下,民主成为适用于并支配学校事务的一项基本价值原则。然而,人们仔细审视民主概念在教育场域中的应用情况,也发现存在不少值得严肃讨论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指向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学校是一个可以"被民主化"的场所吗?本文提出,由于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征,诞生于政治领域中的民主原则并不能完全无条件地适用于教育场域;在教育事务的处理上,民主原则的应用应该考虑与教育性原则以及传统、权威、道德、自主性等诸多影响因素相协调,从而建构更为良...
关键词:
民主 教育民主化 民主教育 民主的迷思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婷 谭克平 刘坚
在美国教育变革中,学习机会的内涵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学习机会从纯粹的时间量发展到时间与内容的相结合,"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成为学习机会内涵发展初期的核心要素;80年代基于标准的改革运动使学习机会上升至美国国家政策层面,且被视为保障学生达成学业标准规定内容而提供的各种支持性资源。学习机会内涵要素的工具性、丰富性、多维性等特点对于推动教育决策实施、丰富教育均衡发展指标、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爱磊 洪岩璧
本文试图通过基本的文献综述工作,初步介绍社会资本概念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梳理社会资本与教育结果有着怎样的关联;并对研究者目前使用的方法做简单的类型学概括,分析他们在使用社会资本概念描述教育现象和解释教育问题时,到底因循何种思路。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教育 文献综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康
本文对远程教育理论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远程教育、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进行讨论,试图从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对这三个最基本的概念涵义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对这些概念加以区分,并把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希伟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将清代教育考试中的府案首和院案首理解为府试全府第一名和院试全府第一名,认为在一次府试、院试中分别只产生一名府案首、院案首,将录科与录遗理解为介于科试与乡试间前后不同的考试,概为概念与制度误读。通过研读史料发现,府试、院试是分县排名、分县发榜,每县在府试、院试中分别产生一名府案首、院案首,院试后府学所取第一名称院案首。各县府案首、院案首并非考生名列全府第一,而是在各县排名第一;府学院案首同样不能理解为全府排名第一。科试、录遗及大收都属于广义上的录科,以往学界所认为的录科与录遗为同一考试。
关键词:
清代 教育考试 科举制度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益明
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朱益明编译一、教育质量的含义及定义通常,人们常常将教育质量理解成: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学生在学校中所获知识、技能及态度为其离开学校以后的生活作准备的适切性(relevence);而且人们常常将在学生数量扩展同时的质量降低归因为学习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健生
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无论从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来讲,还是就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言,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都是十分迫切的,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洁莹
"职业"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表现,这些活动因其结果而让个人感到有意义;"技术"的五个层面的含义、三种存在状态只是认识论中的"技术","技术"知识只有进入教育场域成为可传授的知识,才能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场域中的"技术"知识。教育立场中"技术"知识的内在构成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符号标准、逻辑形式和意义性。因此,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和"技术"知识再生产为中介的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 技术 概念 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