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6)
- 2023(16473)
- 2022(14087)
- 2021(13254)
- 2020(10775)
- 2019(24834)
- 2018(24949)
- 2017(46285)
- 2016(25917)
- 2015(29371)
- 2014(29680)
- 2013(28794)
- 2012(26705)
- 2011(24309)
- 2010(24645)
- 2009(22550)
- 2008(22121)
- 2007(19694)
- 2006(17695)
- 2005(16189)
- 学科
- 济(101249)
- 经济(101117)
- 管理(74174)
- 业(69433)
- 企(56978)
- 企业(56978)
- 方法(39322)
- 中国(34285)
- 数学(33307)
- 数学方法(32906)
- 农(28362)
- 财(26167)
- 地方(25767)
- 业经(24310)
- 教育(23481)
- 制(22768)
- 学(22661)
- 理论(19209)
- 农业(19041)
- 技术(18689)
- 银(18058)
- 银行(18014)
- 贸(17685)
- 贸易(17670)
- 行(17321)
- 融(17305)
- 金融(17302)
- 易(17085)
- 环境(16850)
- 和(16369)
- 机构
- 大学(366467)
- 学院(362240)
- 济(139686)
- 管理(137849)
- 经济(136313)
- 研究(127954)
- 理学(117823)
- 理学院(116390)
- 管理学(114448)
- 管理学院(113754)
- 中国(92621)
- 京(80941)
- 科学(77637)
- 财(67318)
- 所(64522)
- 研究所(58157)
- 中心(56649)
- 范(56359)
- 江(56078)
- 农(56026)
- 师范(55935)
- 北京(52428)
- 财经(52164)
- 业大(51153)
- 经(47229)
- 院(46423)
- 师范大学(45592)
- 州(45233)
- 农业(43199)
- 教育(42261)
- 基金
- 项目(239117)
- 科学(188913)
- 研究(183006)
- 基金(169350)
- 家(145879)
- 国家(144490)
- 科学基金(123679)
- 社会(112904)
- 社会科(106753)
- 社会科学(106730)
- 省(95118)
- 基金项目(89276)
- 教育(88402)
- 划(80830)
- 自然(77801)
- 编号(76950)
- 自然科(75914)
- 自然科学(75900)
- 自然科学基金(74503)
- 资助(69042)
- 成果(65475)
- 课题(55747)
- 发(54622)
- 重点(54317)
- 部(53583)
- 创(50319)
- 项目编号(47264)
- 创新(46738)
- 制(46611)
- 教育部(46444)
- 期刊
- 济(162830)
- 经济(162830)
- 研究(119630)
- 中国(84841)
- 教育(67833)
- 学报(53851)
- 管理(52947)
- 农(52219)
- 财(50880)
- 科学(50555)
- 大学(42008)
- 学学(38006)
- 农业(36096)
- 技术(34563)
- 融(33654)
- 金融(33654)
- 业经(27204)
- 财经(25511)
- 经济研究(24730)
- 经(21750)
- 问题(20845)
- 图书(20115)
- 科技(18695)
- 业(18253)
- 理论(17563)
- 坛(17428)
- 论坛(17428)
- 职业(16891)
- 技术经济(16730)
- 现代(16174)
共检索到563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春琦
本文从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出发,提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在于教育"以及"教育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促进其协调发展,提出"明确教育与科技地位""创办研究型大学""加大原创性投入""健全制度法规"四个方面发展机制。
关键词:
教育 科技 协调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智轩
以2010—2019年西部11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各省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各省的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都偏低,说明西部科技和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科技和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偏低、科技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弱和教育投资激励不足是西部各省共同的突出短板。
关键词:
西部 科技 教育 经济 高质量耦合协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覃成林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和治理机制构成。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机制既独立地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同时又通过相互联系而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区域经济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连华 丁咏梅 余艳 傅江浩
探讨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长期稳定关系,构建二者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与科技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协整关系模型,采用统计指标优化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婕,郭斌,许庆瑞
本文以高技术的内涵与特征为依据,详细分析高技术的发展对科技、经济、教育三大社会系统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此事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技术发展条件下,教育-科技-经济采统关联模式的衍化: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松耦合”状态转变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紧耦合”状态以及三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峰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山西省在国家战略中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是山西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探索推进山西转型发展长效机制建设是山西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资源型地区走出"资源瓶颈"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支撑。文章梳理山西转型发展的政策发展历程,分析山西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对下一步更好建立健全转型发展长效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山西 长效机制 资源型地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养民
教育公平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基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对我国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效果公平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力图从与经济社会协调、平衡各种关系、设计差异错位发展等方面的机制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协调发展 教育发展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红梅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和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到2007年底,民族地区中小学基本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当前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构建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长效机制的意义,借此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农村中小学 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王宏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杰 申兵 汪阳红 袁朱 贾若祥 欧阳慧
在对研究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回顾与评述我国体制机制演变发展历程以及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基本原则,并对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机制调控对象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此提出了在国家层面促进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在跨行政区层面促进行政管理向区域治理机制转变,在行政区层面上促进区域合作和互助机制健全发展等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思路和重点;提出了健全区域管理的法律基础,不断强化经济区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开发的政策体系,加强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和促进扶持机制健全发展等配套措施。
关键词:
区域协调 管理体制 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邢焕峰 滕福星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在区位临接性、经济互补性、"振兴东北"等方面具有优势条件,但在市场分割、利益矛盾等方面却倍受约束,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在区域行政协调、政策整合、市场一体化以及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协调机制。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协调机制 构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春龙 孟冬妍
本文提出了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与发展取决于复合机制的思想 ,给出了这种复合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方式 ,认为企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复合机制表现为动力机制、演化机制和反馈机制 ,深入分析了每种机制的作用要素和作用原理 ,指出三种不同机制的耦合决定了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发展 ,为实现企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企业生态经济系统 复合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基于囚徒困境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两种离散策略,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另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协调。基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应问题、协调问题和政治晋升问题会使得地区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的策略会成为占优策略。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从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入手,让每个地区都选择完全协调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在打破囚徒困境的大思路下,我们对比分析了四种协调机制,并指出了这些协调机制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燕
消费升级不仅要以收入提升为前提,还需要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消费品的可得。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带动区域内及周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的提高。本文从产业集聚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协调发展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和房价上涨带来的收入财富增加,有利于居民基础生活品质的提升;但对于大部分居民而言,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居民生活进入品质消费阶段。核心城市过高的居住和基础生活成本,反而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控制居住等基础消费支出,才能实现居民收入提升和家庭财富积累,使居民实现更高品味的消费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