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7)
2023(4151)
2022(3203)
2021(3235)
2020(2191)
2019(5131)
2018(4995)
2017(7535)
2016(5303)
2015(5948)
2014(6033)
2013(5027)
2012(4525)
2011(4251)
2010(4415)
2009(3683)
2008(3463)
2007(3279)
2006(3050)
2005(2763)
作者
(11159)
(9209)
(9164)
(8988)
(5823)
(4407)
(4339)
(3729)
(3489)
(3428)
(3167)
(3032)
(3021)
(2996)
(2926)
(2870)
(2791)
(2769)
(2761)
(2679)
(2489)
(2345)
(2338)
(2220)
(2152)
(2130)
(2101)
(2071)
(1923)
(1922)
学科
教育(18866)
中国(10509)
(8893)
经济(8883)
管理(6908)
理论(6155)
教学(5974)
(5220)
(5046)
(4633)
(4384)
发展(4337)
(4215)
思想(3481)
(3400)
企业(3400)
(3375)
农业(3368)
政治(3345)
研究(3289)
改革(3229)
业经(3175)
思想政治(3174)
政治教育(3174)
治教(3174)
德育(3135)
高等(3128)
技术(2898)
学校(2858)
学法(2823)
机构
大学(61684)
学院(59027)
教育(26618)
研究(24878)
(19980)
师范(19923)
师范大学(16508)
(14944)
(14107)
管理(13973)
科学(13917)
经济(13441)
职业(12695)
(11860)
理学(11774)
技术(11588)
理学院(11487)
中国(11263)
管理学(11079)
管理学院(10929)
(10784)
研究所(10764)
北京(10446)
教育学(10356)
中心(9751)
(9317)
职业技术(8669)
(8404)
技术学院(7626)
研究院(7610)
基金
研究(36331)
项目(36198)
科学(29843)
教育(25461)
基金(21178)
社会(19911)
社会科(18414)
社会科学(18409)
编号(18394)
成果(17952)
(17247)
国家(16887)
课题(16685)
(16467)
(15920)
(14942)
科学基金(13477)
规划(11940)
(10923)
项目编号(10812)
(10381)
(10107)
基金项目(10066)
重点(9949)
研究成果(9752)
年度(9617)
(9449)
(9350)
(9299)
阶段(9279)
期刊
教育(46182)
研究(29087)
中国(22953)
(17866)
经济(17866)
职业(11537)
技术(9238)
技术教育(7499)
职业技术(7499)
职业技术教育(7499)
(6970)
学报(6944)
大学(6751)
科学(6090)
(5392)
高等(5269)
成人(5066)
成人教育(5066)
农业(5000)
(4981)
论坛(4981)
高等教育(4606)
(4598)
学学(4518)
管理(4447)
发展(4027)
(4027)
职教(3875)
业经(3584)
比较(3440)
共检索到101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振存  
重提教育与生活命题基于以下原因:教育研究的长期关注,教育实践改革发展的现实诉求,教育本真回归的热切呼唤,生活之于人与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教育与生活这一命题蕴含着教育与生活的异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与生活的剥离、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教育对生活的超越与引领等重要内容。探讨这一命题,有助于深化对教育与生活本质的认识,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与互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推动理论实践结合,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廓清教育与生活命题应明确教育应超越并引领谁的生活;教育应超越并引领什么样的生活;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超越并引领生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格物致知"在《礼记·大学》中被提出,汉唐对之进行注疏,宋明注重义理诠释。宋元时期,"格物致知"与自然科学逐渐关联。明清之时由于受到西学影响,格致之学受到关注,在晚清,"格致"成为西学science的译词,学校也开设格致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为科学技术。后又以"格致"与"科学"混用,最终,"科学"作为science的正式译词得到了公认和广泛使用,"格致"或"格物致知"与"科学"又分了手。对这一历史过程的梳理,可以明确"格物致知"涵义的演变历程,可以分辨它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这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格物致知"和科学及科学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也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林山  
职业教育应然视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的教育类型,但仍面临类型特色认同危机,特别是对其意蕴外延、表征以及转变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匠心育人为魂、服务为核和协调为要属于类型特色意蕴外延,文章通过审视其开放性、适应性、社会性、全民性表征,提出走构建独立、完善的理论和自组织结构体系,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转型升级形成品牌,让受教育者得到尊重和切实提高待遇,以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色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向楠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素养、解决社会德育问题的主要环节。文章从当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蕴,进而指明可以从确立培育机制,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顶层设计;推行校企合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效用;健全测评体系,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集中约束力;完备运作机制,确保职业道德教育有实践机会四个路径来实现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晓慧  
"三全育人"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思政工作的发展规律。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育人责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磊  
劳动教育既是"五育并举"育人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方式变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很多高校未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机制不健全、形式片面化、观念边缘化、趋向功利化等特征,限制了劳动教育原有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文章结合劳动教育在新时期的现实意蕴,针对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足,从多个维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措施和有效实践路径,为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荆婷  周明星  
国际化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即是本土职业教育全球化和国际职业教育本土化的交融生成过程。现存困境: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缺乏国际化支持系统;缺乏国际化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合作格局。优化路径:双向并举,确立共享教育理念;双重保障,强化对外支持系统;双轨推进,塑造融合师资队伍;双管齐下,打造全球合作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山立  韩玺  
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是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基本逻辑起点,规定着中职学生学业评价具有基础衔接、融通发展、特色鲜明等独特的类型意蕴。但是,我国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目前还面临类型特色认同危机。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学业评价必须紧扣类型化改革的工作主线,通过突出类型价值、彰显类型特色、落实类型保障三大方面的革新发展,服务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我国教育评价改革与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元   周衍安  
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为基础,从国家战略层面、产业发展层面、人力资源开发层面分析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价值体系,明确不同层面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现场工程师运营流程图,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育人体系;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强化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完善校企人才共享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弹性学分制与过程评价并重,对接职业资格认证。从这四个方面改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方式,旨在培养具有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支撑与强大动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万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总要求,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吹响的前进号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莫丽娟  王永崇  
问题的提出需要有一种知识论基础作为内在结构支撑。不同研究范式规定了不同的致思理路,形成了对同一教育现象的多元研究视角。教育现象学提问方式从教育事实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灵活地"看"教育和"问"教育的方式。教育现象学的问题意识引导研究者对教育现象的意义追问,教育现象学问题域则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研究范式。教育现象学透过对问题的表述、分析与理解,实现教育意义的重构。以实践取向为基础的教育现象学,通过对教育现象"是其所是"的追问,形成一条深入"教育实事本身"的致思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霞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是连接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也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工士"学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建设的重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对"工士"学位的理论内涵进行了界定,深入分析了"工士"学位的人本、公平和发展价值,并从法理支撑、标准建设、机制保障以及关系耦合四个视角对"工士"学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跃   李德龙  
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技术技能支撑等功能,是促进农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从外部来看,不被社会认可,普遍受到鄙视和歧视;从内部来看,存在办学定位不清、质量偏低、供给不匹配需求等问题。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应提高认识,以整体性治理思想为指导增加政策供给;明晰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定位;提升质量、以质图强,赢得社会认可和存在感;涵养生态,夯实生存根基,增强发展后劲;适配需求,回应外部变化拓展功能挖掘潜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连海  李护君  
教育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人的现代化为原点和归宿,包括器物、制度、观念等全方面的现代化,其价值意蕴在于推动共同富裕、加快技术革新、释放人才红利等。我国处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现代技术异化的裹挟、优质资源供需的矛盾、公平与质量协同的困顿及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为破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难题,寻求发展的最优路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优化资源配置的路径选择,践行公平与质量协同的发展目标,同时重塑协调共生的教育生态,突破原有的发展桎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