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6)
- 2023(3531)
- 2022(2734)
- 2021(2796)
- 2020(2035)
- 2019(4851)
- 2018(4879)
- 2017(7618)
- 2016(5548)
- 2015(6278)
- 2014(6369)
- 2013(5480)
- 2012(5069)
- 2011(4684)
- 2010(4922)
- 2009(4036)
- 2008(3817)
- 2007(3527)
- 2006(3279)
- 2005(3047)
- 学科
- 教育(18367)
- 济(13235)
- 经济(13227)
- 中国(11871)
- 业(8288)
- 管理(6974)
- 方法(6638)
- 农(6517)
- 数学(6316)
- 数学方法(6235)
- 理论(6134)
- 教学(5709)
- 劳(5129)
- 劳动(5111)
- 农业(4683)
- 学(4368)
- 发(4265)
- 发展(3980)
- 展(3858)
- 企(3489)
- 企业(3489)
- 革(3239)
- 改革(3151)
- 思想(3145)
- 研究(3087)
- 高等(3087)
- 动(3054)
- 技术(3009)
- 政治(2997)
- 思想政治(2832)
- 机构
- 大学(68929)
- 学院(64478)
- 研究(26568)
- 教育(25742)
- 济(22007)
- 经济(21434)
- 范(19584)
- 师范(19518)
- 管理(17352)
- 师范大学(16368)
- 京(16219)
- 理学(15047)
- 理学院(14783)
- 管理学(14337)
- 科学(14298)
- 管理学院(14197)
- 中国(12936)
- 所(12880)
- 研究所(11789)
- 职业(11544)
- 技术(11087)
- 北京(11050)
- 江(11043)
- 中心(10610)
- 教育学(9957)
- 院(9308)
- 财(9158)
- 农(9109)
- 州(8201)
- 业大(8054)
- 基金
- 项目(40235)
- 研究(37332)
- 科学(33719)
- 教育(26396)
- 基金(26199)
- 家(22047)
- 社会(21901)
- 国家(21712)
- 社会科(20497)
- 社会科学(20495)
- 编号(17961)
- 科学基金(17846)
- 成果(16984)
- 省(16647)
- 划(16478)
- 课题(15772)
- 年(13576)
- 基金项目(12447)
- 规划(11895)
- 部(11266)
- 资助(10806)
- 重点(10704)
- 教育部(10553)
- 性(10442)
- 项目编号(10293)
- 发(10037)
- 度(9831)
- 自然(9230)
- 研究成果(9082)
- 自然科(9046)
共检索到107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作润 郑礼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相结合”)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104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结合”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相结合”的内容、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今天,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面前,我们讨论“相结合”问题,似乎应在更大的视野背景中,即以客观社会现实要求为主线索说明相结合的内容、要求与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萧宗六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已经确定下来,并且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在出台之前,经过长达十年的酝酿、讨论和辩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盛绍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基于资本主义形式下的大工业的革命本性而提出的一个与人的全面发展直接相联系的特定的历史概念。它的基本涵意就是指通过教育这个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使工人掌握物化在机器与人工业中的科学原理,以及据此建立的生产工艺,从而使大工业生产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并使工人获得与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相适应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它的实现也是和不断打破与消灭和私有制相联系的旧分工直接相联系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自革命根据地建立直至现在,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的方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贯彻这个方针的实践中创造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孟威 安洪溪 刘文渊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相对于五、六十年代来说,存在着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滑坡、脱离社会、脱离生产实践的困惑,这是社会上许多用人部门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比较普遍的共识。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分析和解决?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识。即使在总的认识上比较一致,再深入探讨时,不仅在理论意义上有不同看法,在实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进一步阐发和实践,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这一理论宝库。而且推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了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安洪溪 张凤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几个问题安洪溪,张凤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在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如果说1958年是我国第一次引起广泛探讨教劳结合的话,60年代初高教部发布“高教六十条”后所进行的探讨则是第二次。“文革”期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我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永嵩
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江苏省教委、苏州市教委联合召开的邓小平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9月14日至1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及一些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和企业家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深入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在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出的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的重要论述,结合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际,就邓小平教育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孝玲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党的一贯方针。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全国普通中小学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情况,我们在1992年点上调查的基础上,于1993年4月向全国15个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青海)的15个城市和15个县,邮寄出了关于普教教劳结合的主渠道——中学劳动技术课(简称劳技课)、小学劳动课和公益劳动、勤工俭学、家务劳动,以及与教劳结合有关的选修课、兴趣小组等方面的调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安洪溪
新形势下高等工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考安洪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贯彻实施了几十年。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严重的失误教训。邓小平同志1978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凌同光
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并特别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上海市开设和不断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的实践和认识,谈谈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体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佑
一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①就此,他发表了一系列见解,其核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方法要不断有新的发展;其关键是整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重温马克思恩格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相关问题进行历史和理论再思考,以促进当前学界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讨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自力
在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是非常紧密的。事实上,高等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是这些新兴工业国家实现工业化、推动教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尽管各国(地区)对此提法不一,但各国对其实质的理解和做法是一致的:在新技术革命时代,高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同作为生产的基础和导向的科学技术的结合。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和直接参与科学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在社会生产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技术的水平以及自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仁
由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和实验”课题组(高教系统)共同发起组织的“全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南京举行。会议主要研讨了如下问题。 一、现代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新发展 与会人员认为,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革命导师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