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3)
- 2023(3065)
- 2022(2401)
- 2021(2608)
- 2020(1987)
- 2019(4699)
- 2018(4711)
- 2017(7214)
- 2016(5062)
- 2015(5833)
- 2014(6047)
- 2013(5228)
- 2012(4823)
- 2011(4600)
- 2010(4873)
- 2009(4225)
- 2008(4140)
- 2007(3812)
- 2006(3626)
- 2005(3432)
- 学科
- 教育(18635)
- 济(10706)
- 经济(10699)
- 中国(10074)
- 学(8615)
- 理论(7133)
- 管理(6517)
- 教学(6072)
- 业(5566)
- 企(4399)
- 企业(4399)
- 发(3910)
- 发展(3742)
- 展(3620)
- 思想(3593)
- 政治(3459)
- 研究(3441)
- 革(3331)
- 改革(3192)
- 方法(3158)
- 高等(3108)
- 经济学(3076)
- 农(3045)
- 思想政治(2891)
- 政治教育(2891)
- 治教(2891)
- 学法(2875)
- 教学法(2875)
- 德育(2867)
- 技术(2821)
- 机构
- 大学(68048)
- 学院(61650)
- 教育(26632)
- 研究(26571)
- 范(20380)
- 师范(20302)
- 济(17055)
- 师范大学(17020)
- 经济(16441)
- 京(16190)
- 管理(15643)
- 科学(14846)
- 所(13121)
- 理学(13062)
- 理学院(12775)
- 管理学(12388)
- 中国(12379)
- 管理学院(12226)
- 研究所(11986)
- 北京(11334)
- 职业(11266)
- 江(11004)
- 技术(10954)
- 教育学(10355)
- 中心(10255)
- 院(9271)
- 财(8704)
- 州(8354)
- 职业技术(7707)
- 教育学院(7603)
共检索到105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振存 张清宇
教育是人类面向未来、引领未来、创造未来的发展性事业。未来教育学秉持回望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系统开放理念,是综合运用教育学与未来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研究未来教育发展规律、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克服教育短视功利、规避教育潜隐风险的一门学科。未来教育学基于人的超越性、教育的未来性,是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诉求。未来教育学的创立,有助于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教育学科的拓建、教育实践的创新、人自由全面个性发展的教育理想的实现。深化未来教育学研究需要廓清概念范畴、厘定研究主题、明确方法论与研究范式。前瞻未来教育学发展,亟待增设未来教育学学科,明晰学科定位,强化未来教育学跨域研究,优化研究环境,甄定未来教育学研究重点。在人类想象力和科技创新力的驱动下,未来教育学将持续深化变革,链接起跨学科的技术和创意,逐渐拓展出更宏大的理论场域,并在不同的边界之间创造新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彼得·麦克拉伦 王雁 苏启敏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富有争议的方式,它试图通过辩证推理、否定之否定,以及挑战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规训模式来解决矛盾。批判教育学面临威权式民粹主义的挑战,因此,它的明确目标是通过理解教育学与政治学交叉的各种方式,以及强调一切教育都是文化政治学的形式这一观点,从而创造自我和社会的变革。批判教育学是实践的哲学,实践者掌握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把它视为存在于全社会的强大经济与社会政治力量背景下反映个人政治与道德能动性的一种协商手段。批判教育学是由对种族和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所支持的,并朝着一个可行的社会主义而不是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它鼓励学生成为批判的、有创造力的、积极的公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熊和平 段俊吉
未来主义雕塑是未来主义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颠覆文化传统、讴歌革命与科技、青睐多元材料等特点。我国校园雕塑的未来主义表现为"腾飞与天空""机械与动力""劳动与力量"等三种系列。此类作品所表达的意向性"未来"表征了现代人的激进与焦灼的心态。从本质上说,未来主义教育学是以经济快速发展为指向的工业教育学。反思未来主义校园雕塑及其教育学意蕴,需要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这样有助于重建校园雕塑的多元景观。
关键词:
未来主义 校园雕塑 教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作为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跨学科领域,妇女学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的兴起均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以多学科研究起家,进而强调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并最终凭借不懈的努力在大学里成功获得建制。不过,比较吊诡的是,高等教育学虽然是源于"大学研究它自己"而诞生的一门新学科,但在今天妇女学对于整个大学改革的影响却远比高等教育学的影响要大。究其根本,妇女学在学术目标设定、制度基础构建等方面都较高等教育学要略胜一筹。
关键词:
妇女学 高等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比较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系统的一个分支学科,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时至今日比较教育学对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第一线教师来说。仍然那么陌生,以致不知它为何物。这在今天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新形势下显得反差太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因在于长期以来要么外国封锁我们,要么我们自我封闭。内因则在于比较教育学这门学科的自身建设尚不完善,加之传播、出版渠道有限,致使其影响面和影响力未能达到应有水平。诚然,最近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在教育要“四个面向”的指导下,比较教育工作者立了头功,即初步打开了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教育学在科学性方面所面临的质疑和挑战,并不能否定其在科学化的可能性上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无异。人类的教育活动目前仍依赖于经验也不能说明教育学只能是艺术而不能成为科学。即便探讨教育中的价值问题,教育学仍应该且可能努力保持价值中立,以保证其对教育事实的描述是客观、科学的。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为教育学引入了新知识,却没有在此基础上建立新范式,这严重影响了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在经验事实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教育学核心概念体系,建立和不断完善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建构遵循理性和逻辑的科学文化,是教育学科学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科学 学科发展 科学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宣小红 史保杰
通过对2019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来源较为广泛,在被全文转载的文章中,其源杂志所占篇目较多的依次为《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教育研究与实验》等。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看,高等学校仍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集中于教育学科学化的理论探究、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突破与关键举措、现代教育财政制度建设与教育效益的实证分析、德育的多元化、全方位研究、课程论的基础论题研究与教学论的新进展、信息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核心旨趣与发展图景研究、教师专业学习研究与师范教育传统的传承发展、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哲学审思与经典教育思想研究、比较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科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美育研究、教材建设研究、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研究、教师教育体系重构研究、《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等是教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宣小红 史保杰 惠文婕
2023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来源广泛、栏目丰富,源杂志转载量较高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以师范院校为主,高等学校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新时代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德育的现代危机与应对策略研究、知识价值观转变与教学范式研究、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路向研究、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研究、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视域转向与方法论研究等八个热点问题。教育强国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人才培养的战略性与创新性研究,新时代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研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研究,人民教育家精神与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研究,课程现代化与教材管理研究,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等十个问题将会是教育学研究未来一年关注的重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宣小红 史保杰
通过对2018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来源较为广泛,在被全文转载的文章中,其源杂志所占篇目较多的依次为《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看,高校仍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与经济、教育科研、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教育史、比较教育等领域都有所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人工智能与教育、教育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战略、国际教育等是教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军林 宣小红 史保杰
202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来源广泛、栏目丰富,源杂志转载量较高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以师范院校为主,高等学校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教育学基本理论创新研究、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德育的精神缺位困境与实践突破、教学理论的实践关怀路径、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审思、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优化与师范生培养的模式创新、教育史学危机的出路与经典教育思想研究、比较教育的理论建构取向与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策略等八个热点问题。中国特色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研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发展素质教育研究,促进教育公平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提升自主培养人才质量研究,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研究,教育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研究等十个问题将会是教育学研究未来一年关注的重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宣小红 檀慧玲 曹宇新
202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紧跟学术前沿与时代步伐,转载论文来源广泛、栏目丰富,源杂志转载量较高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以师范院校为主,高等学校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奋斗历程与经验、实证取向与实践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评价改革、技术与教育双向赋能的突破与反思等十二个热点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教育研究、教育学学科范式的创新研究、中国特色教育政策与法律体系研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等九个问题将会是教育学研究未来一年关注的重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哲学的未来性是以教育的未来与可能为引线的思想向度。审视未来教育观念、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对人类教育的存在论筹划,要求教育哲学开辟未来性维度。从反思性走向未来性并不意在营造反思性与未来性的对举,而是以未来为坐标自觉校准思想发展方向,以未来性的观照引领学术范式转换,把对未来教育哲学可能性的思虑接纳为教育哲学的本己性任务。技术是影响未来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技术世界和技术统治将使人类精神、人类身体以及人类本质技术化和非自然化,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对教育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存在论级别的挑战。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是全新的、人类从来没有遭遇过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教育哲学需要对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人类的生命形态、生命本性、生命结构、生命意义进行重新规划,学会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人类生存处境,审视教育本身,对教育哲学“重新域定”,重建教育认识论,重估教育价值。“生成”、“或许”、“突变”是未来教育哲学的可能样态。人类对未来教育的形塑需要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协同,而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筹划,是教育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未来性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未来性 技术 重新域定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历史钩沉向未来——介绍王承绪先生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史》顾明远对每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整理和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都是一件很有意义而且非常必要的事情。比较教育还十分年轻,从朱利安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至今,不过一百八十年的历史。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秋葵
我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传统培养理念的导向下正在大规模地扩招,但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和阶段特性否定了这种大规模扩招的必要性。未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该实行职业性取向和学术性取向并行发展的双型模式,在导师队伍的改革上也必须进行结构性的重组。
关键词:
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 未来走向 思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叶隽
一、"吴家莹教育学体系"的标示特征吴家莹在《新教育学的建构——创新教育知识的经验》中将具体的实践经验研究上升到了理论总结的层面,慨然提出了"新教育学"的概念。作者有一个基本判断:"从十九世纪后半期起,原属于哲学领域的知识,纷纷离开哲学,各自独树一帜,成为独立的科学或学科。教育也勉强成了一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