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2)
2023(3071)
2022(2287)
2021(2477)
2020(1663)
2019(4089)
2018(4270)
2017(5620)
2016(4487)
2015(5151)
2014(5265)
2013(4206)
2012(3909)
2011(3579)
2010(3923)
2009(3030)
2008(2910)
2007(2650)
2006(2393)
2005(2295)
作者
(8664)
(7045)
(7034)
(6913)
(4530)
(3476)
(3408)
(2989)
(2773)
(2754)
(2471)
(2468)
(2465)
(2304)
(2304)
(2210)
(2205)
(2200)
(2165)
(2096)
(2070)
(1931)
(1809)
(1728)
(1695)
(1677)
(1651)
(1555)
(1550)
(1547)
学科
教育(19079)
中国(9069)
教学(7570)
理论(6883)
管理(4131)
学法(4123)
教学法(4123)
(3645)
学理(3530)
学理论(3530)
(3528)
(3496)
经济(3487)
思想(3485)
(3410)
发展(3378)
政治(3375)
研究(3363)
改革(3276)
(3256)
思想政治(3220)
政治教育(3220)
治教(3220)
德育(3188)
高等(3187)
学校(3017)
教育改革(2790)
(2535)
计算(2440)
算机(2423)
机构
大学(47533)
学院(43502)
教育(26133)
研究(19142)
(18209)
师范(18137)
师范大学(15212)
职业(12915)
(12297)
技术(11242)
科学(10388)
教育学(10163)
(9257)
职业技术(8996)
北京(8965)
(8935)
研究所(8096)
管理(7927)
中国(7794)
技术学院(7763)
中心(7737)
教育学院(7449)
(7215)
(7154)
(6735)
理学(6253)
经济(6153)
理学院(6040)
研究院(5775)
管理学(5700)
基金
研究(28117)
项目(24906)
教育(23216)
科学(20242)
成果(15666)
编号(15280)
课题(14792)
(13446)
社会(13309)
基金(12370)
社会科(12165)
社会科学(12164)
(12044)
(11849)
规划(9985)
(9564)
(9392)
国家(9279)
研究成果(8826)
项目编号(8789)
年度(8580)
(8217)
(7686)
(7657)
阶段(7633)
(7619)
重点(7527)
(7270)
教育部(7072)
阶段性(7014)
期刊
教育(47995)
研究(24955)
中国(22606)
职业(12746)
技术(10067)
技术教育(8587)
职业技术(8587)
职业技术教育(8587)
(8366)
经济(8366)
高等(5526)
(5028)
论坛(5028)
成人(5027)
成人教育(5027)
大学(4761)
高等教育(4678)
学报(4231)
(4211)
职教(4095)
发展(3807)
(3807)
图书(3584)
科学(3491)
(3404)
比较(3386)
(3156)
教研(3140)
高教(3140)
管理(3007)
共检索到82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理论的生产与使用实际上是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理论的分配与流通,在教育研究者看来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关键;对于使用者来说,却意味着两种生产的相似或差异。我们需要揭示那些在教师群体或个人中分散的、策略性的以及权宜性的创造力所采取的潜在形式,即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运作方式,描述其潜在的变化因素。把日常教育实践作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着力关注教育实践者对教育的主动参与,并使日常教育实践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沃土。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勤勤  
陈翠娜是20世纪上半叶的重要女作家。她通过小说书写与日常生活的双重实践,形塑了自身的闺秀身份与主体形象。创作主体的闺秀意识,使其小说的思想主旨表现为对传统礼教的恋守,而在艺术上呈现出温柔敦厚的美学风格。同时,文本中的实践主体是开放的,陈翠娜一生都在维持闺秀身段的名实相符。尽管她的文学选择和行为方式与传统闺秀似出同源,但精神气质已大不相同,不应为新旧女性"两分法"的叙事模式所遮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Ulrich Bernath  齐宏  刘莉  
文章介绍了德国奥登堡卡尔冯奥斯基大学远程教育中心自 1995年以来对在线教学的研究成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美玲  
日常教育实践是教师赖以成长的沃土。基于日常教育实践的教师研究,则意味着教师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即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师成长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师发展意义,其目的旨在促使教师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生长点和自我成长的空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愚顽  
由于笔者"忘性"太好,一大早收拾好的垃圾袋往往出门时就忘记带下楼。一天早上想到了一个"小窍门",收拾好垃圾袋之后,把垃圾袋堵在房门口,这样,如果不拿起垃圾袋门就没法打开。忽然想到,这不就是丰田开发的"防错法"吗?就是在作业过程中采用自动作用、报警、标识、分类等手段,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肖绍聪  
教育哲学作为一种活动,乃是教育实践者对日常教育生活的觉悟。日常教育生活觉悟的基本路径是赋予日常教育生活以内在价值秩序,使日常教育生活在中间性价值与终极性价值、可以追求的价值和值得追求的价值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由此促成日常教育生活朝向人的完整性生成,实现育人的最高目标。教育哲学意识的开启需要走出实践崇拜,保持实践者对教育理念世界的开放性,避免教育实践的自我封闭;同时也需要走出理论崇拜,避免理论研究者的居高临下。教育实践品质的改善需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积极对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芳  
随着旅游实践不再被看作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实践活动,而是一种日常实践活动,对旅游的认识也不应被束缚在传统的现代性框架之中,而需借助旅游发展史,揭示当代旅游实践自身的当代现实特征,并回归到其最初的实践形态——一种特定的移动方式,从而将思之方向落在旅游实践的建构意义之上,探讨旅游实践的日常化对于生活世界来说有何种"新"的建构意义。因此,当代旅游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应当经历一次"还原",将旅游从启蒙叙事中"解救"出来,悬搁已有批判,并将旅游放入移动性框架之中,通过"惯常-非惯常"背景、权力背景、生存背景和目的性假设4个层级还原出旅游实践的基本内涵。在一种最为基础的层面上,旅游实践在移动性中获得了日常化后的"新"含义,基于此,可对当代旅游实践的新特征和建构意义进行再认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以"学校评价"为中心,探讨了日本学校评价的政策依据、性质作用、发展现状、实施特点,以及"学校自律性"的概念框架。大胁康弘(Owaki Yasuhiro)教授系日本教育大学教授,专攻教育经营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思汉  
科学素养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关于它究竟"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美国科学教育在经历了知识习得、技能训练、本质理解、价值意识、社会参与、身份认同、读写本义等诸多观念之间的争论后,呈现出一种从"职业科学"转向"日常实践"的趋势,尤其明显地表现在2011年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这一"日常实践"的科学素养观强调科学理论与方法、认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以及为解决日常问题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观念下,科学教育应促进学生对科学认识论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在日常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熊晓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教育实践在广义上应该是教育之名下的一切行为,各种教育研究在这个意义上都没有完全脱离教育实践,它们都试图去描述或规范自己的教育实践。但是,以往的很多教育研究并非观照了全面的教育实践,特别是比较普遍地缺少对情境性、自由性的教育实践形态的真切关注,而这部分教育实践却是最能彰显人类能动性又占据核心位置的现实教育实践形态。因此,真正转向实践的教育研究需要在广义的教育实践观下,以整体性的立场对教育实践进行研究,并要求进行复杂性思维下的本体性教育实践研究,穿梭于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多样研究,深入理解教育实践者,集中研究教育实践关键事件,努力揭示教育实践机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颖  
~~
关键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宏妍  
当前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各个领域都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行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当下,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方面,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科学使用大数据技术以提高思政工作水平,是新时代高校面对的重要问题。由梅茹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一书,在深入展示大数据时代特征之后探寻了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联之处,并指出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如何进行优化,极具理论参考价值。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明  周倩  廖熙铸  
文章通过调查人口较少民族(EMSP)的日常信息实践,在查特曼(Chatman)圆周生活理论的概念化框架下,有效识别影响其日常信息实践的因素。文章选取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基诺山境内的基诺族和布朗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发放问卷、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收集样本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开放编码的方法分析样本数据。研究发现,EMSP的日常信息实践在小世界情境中社会规范、世界观、社会类型的作用下,深深地根植于其传统文化和日常情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EMSP日常信息实践会受到传统习俗、知识体系、生活习惯、个体经验、关系信任、族群认同的影响。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使EMSP有效融入信息社会的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守福  
日本的文化与日本的教育李守福日本的民族文化是在日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和在为这种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各国的经济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游牧经济、农牧混合经济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经济形态的社会经济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