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5)
2023(2347)
2022(1838)
2021(1965)
2020(1445)
2019(3446)
2018(3568)
2017(4907)
2016(3960)
2015(4604)
2014(4951)
2013(3983)
2012(3742)
2011(3374)
2010(3547)
2009(2868)
2008(2806)
2007(2664)
2006(2344)
2005(2222)
作者
(7594)
(6134)
(6035)
(5894)
(3916)
(3047)
(2965)
(2581)
(2386)
(2327)
(2164)
(2125)
(2005)
(1981)
(1965)
(1898)
(1887)
(1858)
(1851)
(1812)
(1738)
(1638)
(1604)
(1483)
(1469)
(1427)
(1395)
(1362)
(1331)
(1318)
学科
教育(19103)
中国(8997)
理论(6722)
教学(5492)
思想(3817)
文化(3693)
研究(3693)
政治(3690)
思想政治(3567)
政治教育(3567)
治教(3567)
(3565)
经济(3562)
(3539)
德育(3533)
(3211)
(3189)
发展(3137)
高等(3134)
改革(3130)
(3015)
管理(2860)
教育改革(2776)
学校(2631)
学法(2443)
教学法(2443)
(2234)
教育学(2209)
计算(2176)
算机(2172)
机构
大学(45629)
学院(41197)
教育(25516)
(18326)
师范(18296)
研究(17634)
师范大学(15303)
(11752)
职业(10921)
教育学(9958)
科学(9624)
技术(9354)
北京(8444)
(8243)
(8063)
管理(8011)
研究所(7515)
职业技术(7495)
教育学院(7315)
理学(6657)
中心(6593)
理学院(6416)
(6335)
技术学院(6324)
(6240)
(6117)
管理学(6082)
管理学院(5952)
中国(5755)
经济(5620)
基金
研究(26022)
项目(23305)
教育(21278)
科学(19723)
成果(14804)
编号(14101)
课题(13435)
社会(13344)
基金(12286)
社会科(12249)
社会科学(12248)
(12232)
(11411)
(10961)
规划(9547)
(9327)
国家(9032)
(8613)
项目编号(8416)
研究成果(8251)
年度(7926)
(7600)
(7208)
(7187)
阶段(7164)
(7130)
重点(6964)
科学基金(6951)
(6929)
教育部(6760)
期刊
教育(44800)
研究(23816)
中国(19202)
职业(10742)
技术(7688)
(7591)
经济(7591)
技术教育(6997)
职业技术(6997)
职业技术教育(6997)
高等(5250)
成人(4838)
成人教育(4838)
大学(4830)
(4681)
论坛(4681)
高等教育(4662)
学报(4360)
(4153)
发展(3723)
(3723)
职教(3722)
科学(3684)
图书(3410)
比较(3297)
教研(2883)
高教(2883)
书馆(2775)
图书馆(2775)
(2627)
共检索到74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 ,实质上蕴涵着教育的文化价值的判断和选择问题。考察教育、文化、价值、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属教育哲学的使命。文化差异性的影响和教育文化的价值迷失 ,在某些时候或某些地方往往表现出文化教育上的教条主义及狭隘的民族主义。只有坚持文化相对主义和本真的教育理念 ,恪守以人为本 ,时时反省人的存在和价值准则 ,执著于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的共同发展 ,才能以健全的理性澄清这种教条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政  邓莉  
本研究尝试将文化视角引入教育公平的研究,介绍了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以及威利斯的"亚文化理论",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对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启示。文化视角的引入为我们审视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并为教育公平的实践提供了新的维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项红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以知识为中心、过于注重解题训练、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等。总体说来,当今的科学教育还缺乏“科学文化”的底蕴。许多人学了多年的科学,既不能从文化的视角观察科学,也不会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文化。我们认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本文从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史研讨了比较教育中的文化研究及其表现,对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文化研究与克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与教育的互动关系和文化研究的困难与课题等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和诠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志臣  
教育文化是教育有机体的理论形态,其理论特质表现为:精神层面的教育文化是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制度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运行的轨道,器物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的硬质资源,行为层面的教育文化具有目标终端达成的功能。教育文化功能在于:对教育的整体性观照,对生态有机体性质的揭示,对自组织动力的探寻,对主体的关注,对动态文化观的展示。其实践旨归强调:把握整体、精准定位,强化多维参照意识;坚持价值普照的一维性;破除"制度拜物教",促进主体理性回归;努力实现教育文化的自觉与自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荆建华  
教育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虽然文化影响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教育同样又对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活力。如果一种文化不借助于教育的力量,那将缩短它自身存在的历史长度。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文化传播来实现。文化传播包括纵向传递和横向扩散两种形式。文化的纵向传递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表现为同一文化系统内知识、观念、价值规范等的传承。文化的横向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流动,表现为不同文化的接触、采借。文化的纵向传递和横向扩散都必须借助教育来实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盛君  
一、图像文化的概念 直到本世纪中叶,“有文化”这一概念几乎无一例外地代表读书和写作的能力。如果某人不识字,或者说,不会读书和写字,即可说这个人是文盲。然而,在六十年代中期,一种不同的“文化”——“图像文化”(visual Literacy)诞生了。这一新的文化概念的产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新认识,即要求用特别的技能去“读”和“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守福  
日本的文化与日本的教育李守福日本的民族文化是在日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和在为这种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各国的经济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游牧经济、农牧混合经济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经济形态的社会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肖俊洪  
质量保证是远程教育摆脱边缘地位的关键,因此,构建远程教育的质量文化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英联邦学习共同体2006年出版的《远程教育新视角:构建质量文化》一书收录的12个案例研究中所凸现出来的7个质量文化主题:政府政策的导向,领导和机构的质量意识,权力下放、包容式民主和参与式管理,能力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内外结合的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引进与创新,并对电大的质量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反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论大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孙喜亭1谈文化选择与大学教育的关系,不能不先从文化说起。文化含义甚广,学者给它的规定又颇多,想找一个公认的定义,并不容易。通常说,文化不仅直接通过物质产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卫生等呈现出来,而且还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雁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本文从《礼记.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出发,对其作了简扼描述。在此基础上,首先,论述了道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其次,论述了教育就是文化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是"率性",是素质教育;教育的手段是文化育人,是"修道",是文化教育;特别论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裂。最后,论述了"性"、素质,讨论了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个人主观因素三者的关系;讨论了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认为当前必须坚持全面素质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