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6)
- 2023(12463)
- 2022(10773)
- 2021(10425)
- 2020(8558)
- 2019(20043)
- 2018(20123)
- 2017(37681)
- 2016(21461)
- 2015(23877)
- 2014(24376)
- 2013(23516)
- 2012(21432)
- 2011(19253)
- 2010(19139)
- 2009(17032)
- 2008(16413)
- 2007(14321)
- 2006(12361)
- 2005(10760)
- 学科
- 济(75337)
- 经济(75240)
- 管理(55152)
- 业(53572)
- 企(43459)
- 企业(43459)
- 方法(37923)
- 数学(33105)
- 数学方法(32723)
- 中国(24894)
- 教育(22491)
- 财(21887)
- 农(20883)
- 学(19901)
- 理论(16466)
- 业经(16124)
- 地方(14731)
- 农业(14537)
- 技术(13357)
- 制(12854)
- 贸(12726)
- 贸易(12722)
- 易(12306)
- 务(12263)
- 财务(12203)
- 财务管理(12182)
- 和(12078)
- 企业财务(11598)
- 环境(11239)
- 银(10898)
- 机构
- 大学(296677)
- 学院(290517)
- 管理(112348)
- 济(106795)
- 经济(104215)
- 研究(98967)
- 理学(98613)
- 理学院(97369)
- 管理学(95506)
- 管理学院(94951)
- 中国(65698)
- 京(64202)
- 科学(62671)
- 所(49673)
- 财(48798)
- 范(47669)
- 师范(47326)
- 研究所(45820)
- 农(45065)
- 业大(43638)
- 中心(43165)
- 江(41548)
- 北京(41074)
- 财经(39972)
- 师范大学(38914)
- 教育(38101)
- 经(36558)
- 院(35822)
- 农业(35358)
- 州(33912)
- 基金
- 项目(204159)
- 科学(161697)
- 研究(152686)
- 基金(146373)
- 家(127372)
- 国家(126186)
- 科学基金(107865)
- 社会(93956)
- 社会科(88726)
- 社会科学(88703)
- 省(80089)
- 基金项目(77885)
- 教育(76353)
- 自然(70382)
- 划(69436)
- 自然科(68767)
- 自然科学(68751)
- 自然科学基金(67510)
- 编号(63495)
- 资助(60164)
- 成果(53399)
- 部(46509)
- 重点(46415)
- 课题(45910)
- 发(43261)
- 创(42411)
- 教育部(40383)
- 项目编号(39236)
- 创新(39229)
- 科研(39081)
- 期刊
- 济(110414)
- 经济(110414)
- 研究(91476)
- 教育(60092)
- 中国(58190)
- 学报(47346)
- 科学(43086)
- 农(39806)
- 管理(38506)
- 大学(36384)
- 财(35342)
- 学学(32974)
- 农业(28152)
- 技术(27159)
- 融(19713)
- 金融(19713)
- 财经(19063)
- 业经(17920)
- 经济研究(17911)
- 经(16178)
- 图书(15438)
- 问题(14294)
- 职业(14134)
- 业(14104)
- 科技(13749)
- 理论(13680)
- 版(13054)
- 技术经济(12774)
- 实践(12686)
- 践(12686)
共检索到414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国 范亚静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偏低,而且近年还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婚配等。在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这是因为高等教育对我国居民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消除户籍歧视及由其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社会资本,并改变在婚姻中的劣势地位。因此,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对于社会平等至关重要。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性 高等教育 社会平等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虹
在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契机下,我国居民收入获取公平性的重要程度也逐渐凸显。本文基于CHNS微观数据库,系统研究了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为代表的对外开放产生的规模效应和质量效应与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外资流入产生的规模效应和质量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收入的代际流动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收入的包容性增长。其次,外资流入的规模能增加居民从事非农就业和工人类型就业的可能性,外资引入的质量能增加居民工人类型就业和正规部门就业的可能性。第三,就作用机制而言,积极扩大外资规模能够借助就业性质转变(非农就业)以提升居民家庭收入代际流动性水平,而积极提升外资质量能够借助就业部门(非正规就业)和就业类型(工人就业)以增加居民家庭收入代际流动性水平。第四,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规模和质量在东部和城市地区相比西部和农村地区更能提升收入的代际流动性水平,可能更能促进收入的公平性。因此,政府应当继续推进全面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优化就业资源的区域配置,增强就业形式和方式的多样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杜冰青 吕之望
本文基于CHNS数据建立一个多项Logit模型,分析教育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总体上,教育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不过在更具体的层面上,虽然较高的教育程度可以有效阻止农村居民收入的下滑,但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对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却没有对向下流动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教育 收入流动性 多项Logit模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海港
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指一个人在总体收入分配中的位置在多大程度上由他上一代人的位置所决定,或说子辈收入对父辈收入的弹性的大小。本文利用1988年和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查资料,建立了城镇居民子女收入对家长(父亲或母亲)收入的回归方程,得到了1988 年和1995 年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384和0.424。按父母收入高低的居民分组显示,虽然1995年低收入组父母收入对子女收入的影响比1988年有所下降,但高收入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收入弹性 中国城乡居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不同类型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趋势略有不同,“90后”工资性收入和主要工作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与“80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劳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下降趋势。(4)同住样本选择偏差对分性别和工资性收入、主要工作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敏感度较大,但也没有改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本文为提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李芳芝
文章基于1988—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使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2SLS)获取父辈收入,估计了中国居民2013年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存在异质性,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父子高于父女,中等收入群体高于高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沫 王岩
基于1989~2015年共计10轮CHNS数据,本文采用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收入秩关联系数双重测度指标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算,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在1991~2004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2004年以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基于收入分组视角的研究发现,各收入组2004年以后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程度均有所降低,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固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各组,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保持较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主要动力来源。从城乡差异视角看,受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影响,2000年后农村家庭的代际流动性显著提升,且持续高于城市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基于人力资本分析框架对我国代际收入传递机制进行了探究,发现父亲的非教育因素在代际收入传递中起到主导作用。受整体社会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的积极影响,2004年以后非教育传递机制不断减弱,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起到较大助推作用;而受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影响,教育因素在2004年左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娟 何婷婷
以往分析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文章,多采用相关性分析或简单的OLS回归,但由于个体能力的不可观测性,OLS估计值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2002)为基础,将外生事件"文化大革命"(CR)作为工具,研究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教育受到"文革"影响的父亲(实验组)比没有受到"文革"影响的父亲(对照组)的受教育年限低2.485年,并且"文革"对于子辈的受教育年限没有影响。以"文革"作为工具变量可以克服估计中的内生性问题,得到较为准确的估计值。PRObIt回归结果表明,父亲的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子女上大学的可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娟 王璐 刘延平
文章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与流动趋势,研究发现:总体上居民收入流动性在下降,农村与城市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均是先上升后下降,这与我国同时期的经济政策走向趋同。农村居民脱离贫困的概率大于城市同期,但农村居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的提高,这与收入水平的波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CHNS数据 城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臧微 白雪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本文基于收入流动性结构视角,研究区域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通过CHNS提供的中国9省份调查数据,运用转换矩阵分析区域居民家庭1989~2011年收入流动性结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贫富僵化的现象最为严重,东北地区则是富人的收入地位固化。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揭示职业特征、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期初收入地位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显著。从制度和体制上推进"提低、扩中、控高"确实已刻不容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守哲 杨春山
过去的3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成为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那么,关于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分配结果问题,传统研究方法的结论是贫穷现象急剧减少,但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收入分配研究的新方法是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收入流动性。与静态的研究方法相比,收入流动性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对目前研究国内收入的文献进行综述,内容涵盖收入流动性的概念、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和实证研究国内情况的进展,最后对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转换矩阵 流动性指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数据,系统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程度、方向、趋势、合意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绝对收入流动指标来看,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考察期内下降30.68%;从流动性质量来看,考察期内向上流动大于向下流动,总体上是合意的。收入流动能够促进收入均等化,但其作用随时间逐渐降低。结构分解表明,在增长、分布、交换三类流动中,交换流动对总流动性的贡献最大,决定着总流动性的变化;增长流动次之,分布流动最小。子群分解表明,低收入群体的流动性对总体流动性贡献最大,中等群体次之,但均呈下降趋势,而高收入群体流动性最低,地位趋于固化。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量、体制内就业、工资性收入比重均有利于居民向上流动;城镇居民和东部地区居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期初收入较高或家庭规模较大的居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臧微 白雪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农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本文基于1989—2011年CHNS提供的西部省区调查数据,研究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及结构指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动态演进轨迹,结果表明贫富阶层僵化现象严重,中间阶层趋于脆弱化。用多分类逻辑模型揭示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职业特征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显著。表明从制度和体制上改善西部农村收入流动性结构确实已刻不容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凤战 张丹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构建Mincer收入对数模型,采用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收入过程的不同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及其社会福利效应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农村还是城镇,2014—2018年的收入流动性均低于2010—2014年,但前者的社会福利水平更高,表明2014—2018年的收入流动性质量更好;收入流动性的社会福利效应取决于引发收入变化的不同因素的力量对比;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大部分是由暂时性收入冲击引发的,持久性收入趋势引发的收入流动性对福利变化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持久性收入冲击和初始收入差异。缩小初始收入差距、拓宽中低收入阶层的增收路径、防止阶层固化、促进收入合理流动,是形成“好”的流动性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小鸽 司海平 庞嘉伟
本文从居民幸福感的角度回答了代际流动为何重要,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我们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构建了省级层面的代际教育流动指标,并将地区层面的宏观数据与微观个体数据相匹配,考察了地区代际流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代际流动会影响居民幸福感,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从提高居民幸福感的角度看,代际流动并非越高越好。当前中国的代际流动低于最优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代际流动以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地区代际流动可以缓解贫富差距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对当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与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是地区代际流动缓解贫富差距负面影响的重要渠道。更换样本及指标之后,上述结果保持稳健。研究代际流动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不仅能够为客观评价代际流动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