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
2023(1999)
2022(1534)
2021(1681)
2020(1187)
2019(2955)
2018(3094)
2017(3836)
2016(3403)
2015(3926)
2014(4154)
2013(3206)
2012(2940)
2011(2846)
2010(3073)
2009(2410)
2008(2304)
2007(2185)
2006(2063)
2005(1953)
作者
(6357)
(5076)
(5047)
(5047)
(3269)
(2503)
(2493)
(2225)
(1973)
(1966)
(1813)
(1810)
(1780)
(1640)
(1614)
(1598)
(1568)
(1568)
(1562)
(1545)
(1489)
(1415)
(1362)
(1242)
(1224)
(1190)
(1160)
(1147)
(1131)
(1126)
学科
教育(18081)
中国(8223)
理论(5289)
教学(5239)
(3309)
(3149)
改革(3105)
(3073)
发展(3037)
高等(2995)
思想(2993)
(2915)
政治(2861)
研究(2835)
教育改革(2762)
思想政治(2752)
政治教育(2752)
治教(2752)
德育(2732)
管理(2568)
学校(2449)
学法(2322)
教学法(2322)
(2213)
教育学(2191)
计算(2165)
算机(2155)
计算机(2155)
机化(2138)
计算机化(2138)
机构
大学(38771)
学院(33771)
教育(24739)
(16490)
师范(16468)
研究(15894)
师范大学(13911)
(10212)
职业(9896)
教育学(9645)
科学(8508)
技术(8455)
(7584)
北京(7519)
教育学院(7068)
研究所(6943)
(6760)
职业技术(6755)
管理(5765)
中心(5755)
(5712)
技术学院(5601)
(5098)
教育科(5091)
教育科学(5055)
理学(4811)
研究院(4763)
(4754)
中国(4632)
理学院(4624)
基金
研究(21882)
教育(19526)
项目(18744)
科学(16291)
成果(12712)
课题(12033)
编号(12026)
(10771)
社会(10647)
(9896)
社会科(9733)
社会科学(9732)
基金(9583)
(8833)
规划(8382)
(7690)
(7293)
研究成果(7139)
年度(7111)
国家(7054)
项目编号(7027)
(6608)
(6262)
(6235)
阶段(6220)
(6141)
教育部(6033)
(6008)
重点(5968)
阶段性(5731)
期刊
教育(42790)
研究(21819)
中国(17663)
职业(10240)
技术(7287)
技术教育(6696)
职业技术(6696)
职业技术教育(6696)
(4817)
经济(4817)
高等(4783)
成人(4568)
成人教育(4568)
高等教育(4260)
(3954)
论坛(3954)
大学(3592)
(3538)
职教(3503)
发展(3358)
(3358)
比较(3220)
学报(2971)
教研(2765)
高教(2765)
科学(2642)
远程(2136)
远程教育(2136)
(1953)
图书(1838)
共检索到62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济良  
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师生生命质量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由此,生命教育的理念开始在教育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从生命的视角思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问题。本刊在这里编发一组有关生命教育的笔谈,以期引起大家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构道德的生命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方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并基于学生生命的需求而展开。生命文化的"离场"和生命教育的"缺席",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片面发展及其对生命的冷漠。新时期学校迫切需要基于生命文化的视野,围绕学生真、善、美的人格构成以及学生社会生命的成长需要,构建多元的生命课程体系,以智育课程激发生命之"真",以德育课程滋养生命之"善",以艺术课程彰显生命之"美",以活动课程绽放生命之"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苗睿岚  薛晓阳  
生命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与实践层面的需求没有取得同步和一致。许多研究者用哲学领域的生命诠释代替教育领域生命教育的知识建构。生命教育需要确立自己作为学科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及满足实践化、课程化及可操作性的要求,避免与德育和心理教育产生严重重叠和冲突。作为独特的知识领域,生命教育应当主要定位于生命健康教育。但生命教育又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命的教育,也应通过与道德教育的结合,实现精神生命的教育和提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的贫乏源于哲学的贫乏 ,哲学的贫乏源于对人单向度的理解。人不是单一因果关系的对象 ,而是自己综合意识的对象。人是能使自己获得新的生命的生命体 ,故教育的本性就是使人更像人 ,教师的神圣使命则在于使学生自己成为他自己灵魂的工程师。大学的崇高性来自于大学独立的个性和自由的精神。大学的理念首先是校长的理念 ,它植根于大学的传统 ,附着于大学主流文化。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大学理念 ,新世纪的大学理念将以人文为基调 ,人文与科学的高度融合为主要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Allan Thornley  Ranjit Perera  唐克胜  
从"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术语的定义,以及"人的发展"这一术语近来多次出现的背景及其所带来的对教育的不同规定,论述教育与个体发展的相互作用、个体发展的两个尺度,以及在这一问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鉴于目前人们对教育的看法过于狭隘,建议扩大教育的范围,将价值观念、性格、责任感和情感文化等也纳入教育的范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在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教育应当是最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理应最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从中我们将在有关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许多新的灵感。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我们不仅能够清醒地看到实然的教育和应然的教育之间的偏差和距离,而且更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教育及其改革的出路和希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  
教育研究曾长期致力于科学化的建设,把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其中,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曾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之争。实证的科学研究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在教育研究中已经丧失了鲜活的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具有生命的品性。教育研究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无视生命"走向"关怀生命",这就是人文科学的"理解的教育研究范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桑宁霞  张慧萍  
伴随人口老龄化即银发浪潮来临,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现象成比例上升,传统尊老文化被互联网信息取代,老年内在生命价值的拷问上线。面对无法阻挡的年龄衰老和无奈的英雄迟暮情感,面对创造体验的力不从心和意志的假性强势,面对灵魂信仰的精神坍塌和肉体生命的唯物破灭,老年教育价值使命处高临深:让老年人在爱的消融中悲悯体认自我,归正生命亵慢,找寻生命尊严;让老年人在尊重接纳中创造肯定自我,匡纠生命偏执,点燃生命激情;让老年人在价值信仰中超越唯物小我,拨开生命阴霾,重温生命高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关怀生命正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新的价值取向。构筑关怀生命的教育离不开对教育本初状态即教育起点与原点的追问,离不开教育之生命意识的确立。整全的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与根基,关怀生命的教育需要确立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与发展生命的生命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一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了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形成了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不仅实现了现代工业的自动化和技术化,而且对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提出了以“科学理性”为导向的分析、预测、规划和控制的更高要求,这意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目前的生命教育对传统的道德教育形成了挑战,甚至出现了以生命排斥道德的现象。本文在讨论生命与道德的关系方面提出了生命教育的能力原则和角色原则,并根据这两个原则具体分析了生命教育中受到质疑的英雄事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