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5)
- 2023(12387)
- 2022(10538)
- 2021(9800)
- 2020(8258)
- 2019(19732)
- 2018(19691)
- 2017(36980)
- 2016(21052)
- 2015(24188)
- 2014(24724)
- 2013(23723)
- 2012(22248)
- 2011(20378)
- 2010(21251)
- 2009(19653)
- 2008(19296)
- 2007(17553)
- 2006(15571)
- 2005(14229)
- 学科
- 济(102824)
- 经济(102742)
- 管理(53277)
- 业(49822)
- 方法(43938)
- 企(40410)
- 企业(40410)
- 数学(38900)
- 数学方法(38260)
- 中国(27645)
- 农(22576)
- 学(21864)
- 地方(21841)
- 教育(21409)
- 财(20790)
- 理论(18763)
- 业经(18730)
- 农业(15310)
- 制(14861)
- 贸(14779)
- 贸易(14771)
- 易(14236)
- 地方经济(14071)
- 和(13709)
- 融(12676)
- 金融(12674)
- 环境(12432)
- 发(12395)
- 银(12310)
- 务(12285)
- 机构
- 大学(306941)
- 学院(303369)
- 济(128364)
- 经济(125591)
- 管理(109949)
- 研究(107190)
- 理学(94615)
- 理学院(93462)
- 管理学(91437)
- 管理学院(90841)
- 中国(75305)
- 京(65713)
- 科学(63464)
- 财(57351)
- 所(54756)
- 研究所(49611)
- 范(47821)
- 师范(47477)
- 中心(47274)
- 江(46941)
- 农(46763)
- 财经(45614)
- 北京(42492)
- 业大(41814)
- 经(41255)
- 经济学(40787)
- 师范大学(38537)
- 院(37676)
- 教育(37170)
- 州(36849)
- 基金
- 项目(191665)
- 科学(151699)
- 研究(144839)
- 基金(136027)
- 家(117334)
- 国家(116282)
- 科学基金(99102)
- 社会(90263)
- 社会科(85315)
- 社会科学(85291)
- 省(76377)
- 教育(74453)
- 基金项目(70184)
- 划(65490)
- 自然(62224)
- 编号(60857)
- 自然科(60790)
- 自然科学(60774)
- 自然科学基金(59664)
- 资助(57582)
- 成果(52146)
- 课题(45040)
- 重点(44895)
- 部(44268)
- 发(43005)
- 创(39494)
- 教育部(38684)
- 性(37075)
- 大学(36949)
- 创新(36704)
- 期刊
- 济(144575)
- 经济(144575)
- 研究(100518)
- 中国(64957)
- 教育(60172)
- 财(45218)
- 学报(43788)
- 农(42024)
- 科学(40114)
- 管理(39978)
- 大学(34163)
- 技术(31878)
- 学学(30899)
- 农业(28323)
- 融(24460)
- 金融(24460)
- 经济研究(24376)
- 财经(23620)
- 业经(20868)
- 经(20483)
- 问题(18520)
- 统计(17649)
- 技术经济(16754)
- 职业(16011)
- 业(15772)
- 策(15460)
- 贸(14342)
- 决策(14256)
- 世界(13628)
- 商业(13513)
共检索到462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 (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正规教育 闲暇 外在性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长林
本文通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最优平衡增长路径。随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翔
随着后工业化进程加深,闲暇活动对经济体的影响愈加显著,本文将闲暇引入基于创新的增长模型并利用近20年的OECD国家跨国面板数据,指出闲暇时间和不平等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健康而积极的闲暇可经由闲暇的积极效应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建设后工业化社会或和谐社会过程中,在不损害效率(保持一定程度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健康的闲暇安排即可以弥补维持高效率所引致的个体效用损失,还可以保证经济长期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翔 陈倩
该文以闲暇促进效用(幸福感)的提升为线索、以闲暇对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为基础,建立内生增长模型。模型分析显示,长期经济增长率可以由闲暇的跨期替代弹性和边际效率增长率决定,如果闲暇能强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经济体就可能保持稳定持续增长。因此,我国在制定和指导国民休息、休闲和休假等政策时,一是要努力促使国民的闲暇活动具有积极健康的内涵,发挥出闲暇对生产的积极互补效应,二是要保证这些政策具有连续有效性、政策效果被不断强化。
关键词:
内生增长 闲暇效应 幸福感 经济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翔 陈倩
文章以闲暇促进效用(幸福感)的提升为线索,以闲暇对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为基础,构建内生增长模型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增长率由闲暇的跨期替代弹性和边际效率增长率决定。前者表征闲暇对生产是替代的还是互补的,后者代表闲暇对效率的动态作用。文章还对此结论做了数值仿真,结果显示,当闲暇对效率的作用为负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经济最终收敛或出现衰退。文章最后在对不同情形下闲暇对内生增长的作用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努力推动国民的闲暇活动具有积极健康的内涵,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幸福感,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内生增长 闲暇效应 幸福感 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翔宇 叶提芳 胡超斌
笔者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4年~2012年中国和丹麦的经济数据探讨了收入税、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税和闲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中国,收入税和闲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而对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的丹麦,较高的收入税水平和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 闲暇时间 收入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探究贸易利益的产生及其分配,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联系。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均表明,一国外贸规模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对外贸易的变动往往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关键因素。文章从理论和经验模型上对我国近10多年来外贸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给出了相关的实证检验,旨在探讨并揭示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 开放度 经验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旭昆 徐俊
本文将闲暇视为一种重要的消费资源 ,通过建立一个闲暇时间约束模型 ,以此来分析闲暇时间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并说明“假日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
闲暇时间 耗时性消费 省时性消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炎亮 林源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将模型由比较静态分析发展到完全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交易成本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均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与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引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分工 超边际分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康玉洁 曾小梅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996工作制”和“2.5天小长假”的激烈讨论。为了避免价值判断,文章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利用41个较大规模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闲暇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地理特征分别对样本国家分组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闲暇时间比例在0.6608至0.6855区间下经济增长率明显较高;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数量闲暇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即质量闲暇)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政策含义是:既不“996”也不“2.5”,保持闲暇时间比例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比例而增加教育时间比例,既能提升人力资本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又能通过人力资本改善闲暇质量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翔 王鹏飞
在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的现代经济体中,人力资本的积累不仅依赖教育、医疗等传统投入,对闲暇时间中非正规教育的依赖亦日益增长。通过引入有效闲暇及其“玩中学效应”(Learning by Playing),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模型化构建,进而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扩展,更新了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1995—2019年全球138个主要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有效闲暇所引致的新人力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闲暇增加后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积极的关联路径:技术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居民闲暇增加经过优化配置,能塑造新人力资本、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有效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翔
文章放宽了国外对闲暇研究的假设条件,突出考虑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和对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引入增长模型研究了闲暇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对中国1981~2003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健康的闲暇活动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工业化阶段居民较低的闲暇偏好会拉低经济增长率,因此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展现出微小的负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应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同时,合理安排契合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公休假制度。
关键词:
闲暇时间 外部性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翔 庞世明
本文综合利用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闲暇的经济含义进行了扩展,认为闲暇对生产具有积极的互补效应,并通过将该类效应引入到带人力资本的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利用中国和瑞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本文的计量分析显示,瑞典的闲暇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作用,但中国与此相反,因而瑞典的技术进步、人口状态等因素对增长的作用优于中国。最后,本文建议推动休闲经济发展、适时推进弹性工作制,实现"工作—闲暇平衡"。
关键词:
闲暇经济 经济增长 分布滞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博
在产权分享的理念下,本文通过假定短期内产权制度不变与中长期内产权制度将随着生产力的变迁而变迁两种路径,提出了四个包含产权分享因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指出在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中构建产权分享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廷春
发育良好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储蓄的增加、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在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计量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有关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经验分析。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 ;金融深化理论与利率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 ;不能单纯追求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 ,应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知识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