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6)
- 2023(13761)
- 2022(11570)
- 2021(11286)
- 2020(9574)
- 2019(22508)
- 2018(22421)
- 2017(40889)
- 2016(23151)
- 2015(27110)
- 2014(27402)
- 2013(26173)
- 2012(24193)
- 2011(21961)
- 2010(21712)
- 2009(19626)
- 2008(19254)
- 2007(17074)
- 2006(14476)
- 2005(13008)
- 学科
- 济(88201)
- 经济(88117)
- 管理(56988)
- 业(54435)
- 方法(44978)
- 企(42130)
- 企业(42130)
- 数学(40933)
- 数学方法(40411)
- 中国(32566)
- 农(24552)
- 财(24195)
- 教育(23307)
- 贸(18405)
- 贸易(18399)
- 学(18109)
- 易(17992)
- 业经(16686)
- 农业(16436)
- 理论(16401)
- 制(15839)
- 地方(14729)
- 银(13955)
- 银行(13931)
- 务(13582)
- 财务(13539)
- 财务管理(13506)
- 行(13282)
- 技术(13140)
- 融(12964)
- 机构
- 大学(326107)
- 学院(316463)
- 济(131482)
- 经济(128900)
- 管理(117241)
- 研究(110722)
- 理学(101926)
- 理学院(100697)
- 管理学(98722)
- 管理学院(98107)
- 中国(78852)
- 京(69847)
- 科学(64495)
- 财(58175)
- 所(54239)
- 范(51219)
- 师范(50842)
- 中心(50826)
- 研究所(49604)
- 农(48652)
- 财经(47354)
- 江(46689)
- 北京(45052)
- 业大(44412)
- 经(43388)
- 经济学(42154)
- 师范大学(41766)
- 教育(41012)
- 院(39544)
- 经济学院(38282)
- 基金
- 项目(212570)
- 科学(169811)
- 研究(161637)
- 基金(154058)
- 家(132932)
- 国家(131743)
- 科学基金(113065)
- 社会(102233)
- 社会科(96722)
- 社会科学(96698)
- 教育(83203)
- 省(81861)
- 基金项目(80329)
- 划(71790)
- 自然(71039)
- 自然科(69455)
- 自然科学(69433)
- 自然科学基金(68214)
- 编号(66751)
- 资助(63986)
- 成果(56637)
- 部(50640)
- 重点(49289)
- 课题(48899)
- 发(46076)
- 教育部(44533)
- 创(44382)
- 大学(43376)
- 国家社会(42279)
- 人文(41655)
- 期刊
- 济(132411)
- 经济(132411)
- 研究(102839)
- 中国(69559)
- 教育(67859)
- 学报(46544)
- 财(45136)
- 科学(43079)
- 农(42529)
- 管理(40248)
- 大学(37680)
- 学学(33051)
- 技术(31568)
- 农业(29364)
- 融(25674)
- 金融(25674)
- 财经(23559)
- 经济研究(22548)
- 经(20412)
- 业经(19817)
- 问题(18021)
- 业(16726)
- 职业(16660)
- 贸(16542)
- 统计(16274)
- 技术经济(14973)
- 图书(14893)
- 世界(14700)
- 策(14356)
- 版(14064)
共检索到471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钋 程飞
本文利用2009年北京大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及2008年麦可思公司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将行业分割纳入对中国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利用布朗-穆恩-扎罗斯全因素分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行业中都存在性别收入差距,该差距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大。性别收入差距主要由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导致,而非行业间的收入差异。此外,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在本科毕业生群体中主要来源于行业内的性别歧视,硕士毕业生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性别间的个人特征差异所引起。因此,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政府应当首先考虑利用那些能改善行业内部性别歧视情况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
行业分割 性别收入差距 大学毕业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应松宝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多重分割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和一般劳动力就业市场分割因素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劳动力市场分割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峰 仇大勇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二元经济和管理体制因素引起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和打破行政垄断,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和体制内外劳动力市场之间自由流动,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才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就业 分割:一体化 市场配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史秋衡 文静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以就业能力培养的USEM模型为基础,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设计与调查,从实证的视角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和就业理念。调查表明,我国高校亟须改善大学生就业理念感知的内外部环境,以优化就业能力各要素的培养绩效为切入点,把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USEM模型 大学生调查 就业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湘红 曾耀 孙文凯
不同性别往往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进入概率和一定工资差异,但是否由性别歧视引起并不确定。我们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06两年随机抽样微观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工资水平高低进行行业划分,并采用Brown分解方法分析性别进入不同行业的概率差异和由此带来的工资差异。结果发现,女性在收入最高和最低的行业都存在进入优势。男女工资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行业内部因素,行业间可解释工资差异占比较小,这一结论在不同时间是一致的。工资水平越高的行业,性别歧视越小,而且如果行业属于服务业,女性由于性别特征而存在进入优势。但是从总体上说,女性收入受到性别歧视程度存在随时间加大的趋势。
关键词:
行业分割 性别工资差异 性别歧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调查情况概述本次调查对象为2011届毕业生。通过对省、高校、学生三级进行分层抽样,确定各省各调查学校的调查样本。调查的内容涵盖求职基本情况、就业满意度、就业影响因素、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情况等6个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芝 李超
文章基于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组群工资差异分解技术,研究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性别收入差异在雇员内部比雇主内部更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但是在两个群体中特征效应的贡献都较小,系数效应是导致性别收入差异的主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崔志颖
如何将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好地结合起来,一直就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就业问题却日益严峻。本文研究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谭洁 赵杨
本文对主要吸纳大学生就业的18个行业在2003-2010年8年间增加值及大学生就业人数两个基础数据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分析后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增加值结构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不均匀。从提高行业增加值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而言:应大力发展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4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2个新兴行业均具有一定的就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而且符合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应适当地予以扶持;制造业、金融业则应巩固和维持其当前的就业规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结构 行业增加值 关联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向前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就业难成为大学生面临重要问题。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高校都存在不少误区,只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问题 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建河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革充分体现了政策"去身份化"的过程;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再到"大众创业"对应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身份本位"、"身份淡化"和"身份剥离"。在"政策惯性"的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去身份化"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遗留问题。
关键词:
就业政策 去身份化 身份本位 政策惯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平
过度偏好于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区域间收入差距是引起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基于200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测算了各地区人均劳动报酬差异对大学生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收入差距对大学生就业流动的拉动效应显著大于高生活成本的阻力效应。最后,从调节区域收入差距、打破劳动市场分割两个方面为合理引导大学生就业流动、实现区域人才合理分布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区位选择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大勇 贾楠 陈忞潇
大学生就业难题显现出职业指导机制的不足。教育的信号作用失真、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寻找成本与交易成本过高、劳动力市场的失信现象与人才结构性困境,都使得学生的求职需求与社会产业需要不一致、人才的流动意向与社会人才结构布局相违背。在大学生、高校进行更加科学规划的同时,社会服务体系的介入也成为趋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茹华 甄月桥
通过实证调研,研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单位性质、劳资关系、就业环境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岗位特性、社会保障和就业难度三方面差异显著。传统观念、角色期待及市场竞争机制客观上对这一差异起到助推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质量 性别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