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98)
- 2023(3649)
- 2022(3023)
- 2021(3116)
- 2020(2400)
- 2019(5651)
- 2018(5626)
- 2017(8656)
- 2016(5739)
- 2015(6542)
- 2014(6763)
- 2013(5633)
- 2012(5180)
- 2011(4773)
- 2010(5175)
- 2009(4320)
- 2008(4369)
- 2007(4055)
- 2006(3788)
- 2005(3708)
- 学科
- 教育(18798)
- 中国(11160)
- 济(10543)
- 经济(10512)
- 管理(8625)
- 业(8582)
- 企(6944)
- 企业(6944)
- 理论(6722)
- 教学(5708)
- 学(5452)
- 发(4253)
- 农(4133)
- 发展(3847)
- 展(3724)
- 研究(3485)
- 财(3477)
- 思想(3397)
- 革(3366)
- 政治(3258)
- 方法(3255)
- 技术(3207)
- 改革(3204)
- 高等(3155)
- 思想政治(2943)
- 政治教育(2943)
- 治教(2943)
- 德育(2918)
- 学校(2835)
- 教育改革(2803)
- 机构
- 大学(72538)
- 学院(65921)
- 研究(27972)
- 教育(26973)
- 范(21042)
- 师范(20994)
- 济(18969)
- 经济(18247)
- 管理(17906)
- 师范大学(17604)
- 京(17535)
- 科学(15072)
- 理学(14781)
- 中国(14612)
- 理学院(14470)
- 管理学(14056)
- 管理学院(13893)
- 所(13577)
- 江(12381)
- 北京(12302)
- 研究所(12194)
- 中心(11608)
- 职业(11560)
- 技术(11165)
- 财(10553)
- 教育学(10467)
- 院(10063)
- 州(9250)
- 研究院(8112)
- 财经(7931)
- 基金
- 项目(38825)
- 研究(37019)
- 科学(32201)
- 教育(25807)
- 基金(24809)
- 家(21508)
- 社会(21180)
- 国家(20692)
- 社会科(19631)
- 社会科学(19623)
- 成果(18169)
- 编号(17858)
- 科学基金(16386)
- 划(15776)
- 课题(15729)
- 省(15591)
- 年(13906)
- 基金项目(11793)
- 规划(11608)
- 项目编号(10865)
- 性(10770)
- 部(10690)
- 度(10313)
- 重点(10243)
- 教育部(10067)
- 研究成果(9724)
- 资助(9627)
- 阶(9513)
- 段(9461)
- 阶段(9441)
共检索到121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卡洛斯·阿尔伯托·托里斯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批判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以来已成为左派知识分子用以批判新右派、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教育市场化的理论武器,也为教育实践打开了一扇富于批判和解放色彩的希望之窗。由于这种思潮在发迹和转型中曾受益于欧洲法兰克福学派、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批判种族论、女性主义的实践性格、后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首先概述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一般特征,然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发展,最后,考察了自身逻辑的探讨对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且指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参与能力。
关键词:
自身逻辑 判断能力 参与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熊淳
日本教育学家大田尧先生提倡"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人的内在价值,承认人的内在发展可能性"。他认为当前日本存在的种种社会危机,归根到底皆源于人的危机,"要克服这种危机,就必须加强与中国等国家的交流,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唯有这样才能为和平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因此,作为中日教育研究交流会名誉会长,现年90高龄的大田先生仍孜孜不倦的热心于中日间教育学术交流。时值中国新年之际,笔者有幸造访大田先生府邸参加了小规模的交流聚会,并就其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使命和发展方向"一话题对其本人进行了采访。
关键词:
教育使命 学习能力 发展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林小遐
近年来,教育现象学在中国教育研究界的地位与影响日渐提升,其研究方法备受关注并广为应用。但在现实研究中尚缺少方法论意义上的反思:这一研究方法适合于何种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相对于其他学科,如现象学、社会学和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它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其局限或限度在哪里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德国洪堡大学本纳教授教席继任者布因克曼教授(Malte Brinkmann)。布因克曼教授长期致力于教育现象学研究,将其置于普通教育学的背景之下,并延伸至教育人类学领域,力求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同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娟
在本篇访谈中,作为美国第一代物理教育研究从业者、美国物理教学领导者的迪恩·佐尔曼教授介绍了他进入物理教育研究(PER)的经历、职业生涯中主要的工作特征、对美国PER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看法和对未来PER的期望。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开始研究美国物理教育,并认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将技术与学习模型应用于教学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工作;为适应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师范生教育与在职教师教育正在改变,而初级大学物理课程的调整非常缓慢,但相关研究正在开展;高校物理系执行PER非常重要,保持PER人员与非PER物理教师之间的联系是避免PER脱离课堂的关键;不同国家的很多教育基本问题是一样的,应加强教育研究国际合作和比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永博
8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首创的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正在被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所丰富或取代。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一批远程教育院校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证明,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最活跃的变革因素之一。但在新的世纪.远程教育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这是远程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第13届亚洲开放大学协会年会上,我们幸运地邀请到国际远程教育领域的几位专家,请他们就我们所关心的这些问题发表看法。现将有关内容辑录如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束漫 苏福
针对图书馆学教育应如何改革以及图书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两个热点问题,对国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专家学者对如何改善高考招生困境、图书馆学教育层次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进行用人制度的改革、图书馆学学生入职图书馆的优劣势、图书馆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图书馆学核心课程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图书馆员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访谈 图书馆学 教育 人才 就业 建议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段晓林
Lexile(蓝思指数)是美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院(NICHHD)为提高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研究出的一种衡量学生阅读水平和标识书籍难易程度的标准。在美国,每年有3000万以上的学生通过"蓝思指数"来衡量自己的阅读水平。蓝思阅读从2014年介绍到中国,目前分级阅读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生所接受。本期"悦读·阅读"栏目,重点关注蓝思
关键词:
分级阅读 阅读能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崔光营 窦清红
苏珊·海姆斯夫人(SusanHimes),OECD主要行政官员,美国税务专家,毕业于美国乔治城大学,曾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新西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工作,从事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咨询;青木寅男(ToraoAoki),日本税务专家,1950年开始在日本...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批判教育学将教育置于文化、政治、经济和权力这些更本源的问题框架之中,探究教育的功能,思考课程的实质。它不断地追问:"谁的知识?""重点学校对贫困生意味着什么?""现行教育政策是否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群都是公平的?""谁在其中受益了?"……它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自我观察和反思的镜子。
关键词:
批判 教育改革 课程 知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曲铭峰 龚放
德里克·柯蒂斯·博克(Derek Curtis Bok),1930年生,1971-1991年间担任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15年后,因校长劳伦斯.萨默斯辞职,德里克.博克再度出山,于2006年7月1日至翌年7月1日担任哈佛大学代理校长,成为哈佛大学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度执掌校政的校长。2011年5-6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曲铭峰赴哈佛大学作短期学术访问,先后四次访谈德里克.博克。访谈话题涉及他对哈佛大学治理的成就与欠缺,大学校长的角色、地位与管理专业化问题,大学的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本科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商业化取得的成效和付出的代价,美国高等教育正在和行将面临的挑战与威胁,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慧敏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伴随着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所产生的愤怒长大。他认为,知识分子的活动是一种投身于真实生活,饱含着情绪和认知的活动。愤怒是其中的一种情绪,它与希望同在,是很多东西的混合体。早期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和对大学责任的期许可以保持着一个人的愤怒。在教育领域,愤怒的使命是要持续地发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呼吁,激发实际的行动,理论用之于现实。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是劳动者,无论是写书还是教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关注社会良心。而未来的批判教育学要做真正的批判性工作,根据社会现实而发展自己的理论。
关键词:
愤怒 使命 批判教育学 迈克尔·阿普尔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磊
在多元价值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也难免受到一些消极影响。问题背后所隐藏的事实是社会各界对大学教师"知识性"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道德性"。因此,对大学教师的关注应该逐渐由"知性"转向"德性",大学教师的"德性"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此,笔者早在2015年6月8日,曾就此问题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专访许美德教授(Ruth Hayhoe)。许美德教授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中国教育问题研究专家。虽已年过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先生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经过30年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逐渐成熟;并于2004年酝酿生成“生命·实践”教育学。这是一种共生共长的“双子星”创生样态,走出并走通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双向滋养、交互生成的研究路径。这践行了叶澜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心愿:一个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自己原创的教育学理论;这个“自己的”教育学,是指由中国学者提出,扎根中国土壤,以中国自己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为根基的教育学。2024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和“生命·实践”教育学已分别走过30年和20年的历程,正在向纵深和拓展两个方面推进。与此同时,这个团队依然定期行走在中国各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大地上,思考着、创造着、成长着,他们走出了一条时代的、中国的、自己的教育学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之路,为中国教育学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原创范本。值此之际,本刊对叶澜先生进行采访,以期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强国建设带来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祚臣
市场机制、政府措施与耕地保护———三专家访谈录本刊记者刘祚臣培育土地市场与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两大中心任务。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对两项工作都做了不懈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管培育市场还是保护耕地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在正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