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9)
- 2023(3058)
- 2022(2551)
- 2021(2749)
- 2020(2050)
- 2019(4755)
- 2018(4899)
- 2017(7439)
- 2016(5155)
- 2015(5906)
- 2014(6105)
- 2013(5190)
- 2012(4862)
- 2011(4524)
- 2010(4749)
- 2009(4003)
- 2008(3856)
- 2007(3745)
- 2006(3575)
- 2005(3084)
- 学科
- 教育(18925)
- 中国(11166)
- 济(10008)
- 经济(9874)
- 理论(8787)
- 管理(6699)
- 教学(5547)
- 企(5391)
- 企业(5391)
- 业(5216)
- 学(5183)
- 和(4399)
- 方法(4366)
- 农(3983)
- 业经(3928)
- 发(3781)
- 革(3769)
- 社会(3680)
- 发展(3626)
- 展(3504)
- 政治(3498)
- 研究(3443)
- 思想(3426)
- 改革(3198)
- 高等(3165)
- 思想政治(3060)
- 政治教育(3060)
- 治教(3060)
- 德育(3033)
- 财(2985)
- 机构
- 大学(64513)
- 学院(58656)
- 教育(26650)
- 研究(24876)
- 范(20377)
- 师范(20346)
- 师范大学(17073)
- 京(15552)
- 管理(15368)
- 济(14780)
- 经济(14118)
- 科学(13227)
- 理学(12985)
- 理学院(12678)
- 管理学(12278)
- 管理学院(12114)
- 所(11875)
- 中国(11350)
- 职业(11156)
- 北京(10939)
- 研究所(10633)
- 江(10631)
- 教育学(10413)
- 技术(10067)
- 中心(9696)
- 院(8710)
- 财(8426)
- 州(8001)
- 教育学院(7643)
- 职业技术(7565)
共检索到104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艾沃·古德森 贺晓星 杨灿君
艾沃·古德森对教育变革中出现的各种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指出国家的学校体系是世界变革力量的折射镜,理解这种社会折射过程,才能发展出一套变革的理论,才能对学校教育保持高度的灵敏度。20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内生变革理论一直是变革理论的关键,这一理论关注那些被教育工作者群体用以发起和促进变革的各种资源,而此后,变革理论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分析并历史地比较不断变化的变革的各种条件,对外生关联和内生因素之间不断变动的平衡做出解释,从而发展出教育变革的"外生关系"模式。教育变革的两难困境只能在具体的地方情境中被理解。英国的案例表明,教育变革对"老的专业人员"之职业精神的攻击,导致了共同记忆的丧失、导师的流失、...
关键词:
变革理论 外生关联 内生因素 职业精神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林
教育是需要同时兼顾文明传统、社会现实及未来发展的关键事业。其中,“未来”议题尤其是当前全球教育领域普遍关切、亟待推进的核心课题,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倡行的“未来素养”理论架构和实践经验,为阐明该议题指明路向、贡献方案。未来素养内涵丰富,其中关联着重要的史学修养,具体表现为历史的知识与经验、视野与方法、责任与伦理、意识与意境,共同筑成未来素养的关键基底。历史会通未来的基本原理在于“时空相续”,在此种时空交织的场域之中,恰当地因人见事、察物明理,进而认清不变、以变应变,即是未来素养可以取资于“历史之镜”的要义所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汇中
本期是《开放教育研究》的第100期。回首1983年,(文科季刊》创刊,旨在满足当时电大学生对教辅材料的需求。1995年,为了进一步适应开放远程教育的发展,本刊更名为《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起,我们进一步明确定位,在大教育的视野下,立足开放远程高等教育,紧跟国际教育科学研究和期刊的发展趋势,始终将提升质量和品质放在首位。就像《开放教育研究》的成长与发展一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建立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本期,张祖忻教授就基于多年一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继终身教育之后,人类教育将步入“跨界教育”的时代。学会跨界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之外的第五大人类学习的支柱。如何“跨以成人”、“跨界生长”,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问题。跨界教育的产生,根植于人及其创造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人类存在并经历了教育空间、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和教育主体等不同类型的跨界教育。跨界教育的前期研究,围绕着“是什么”、“跨什么”、“谁来跨”、“如何跨”等议题展开。跨界教育的内涵,是一个多元性、层次化的复杂结构,由预设、性质、对象、目标与内容等不同要素综合构成。跨界教育带来新的教育体系,包括教育实践体系、教育理论体系与教育政策体系等。
关键词:
跨界教育 跨以成人 未来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钧
文章对美国社会学者大卫·拉伯雷的《教育学院之困境》进行了评价。该书采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教育学院特别是教师教育处于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层结构底层的原因,探讨了当今美国大学教育学院的结构性特征和教育学院教授的地位,认为教育学院既不会给美国教育带来危害,也没有给美国教育带来帮助。
关键词:
历史社会学 美国 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晓飒 李申申
建设教育强国,开展"双一流"建设,必须充分挖掘我国高等教育的内生资源,以实现优秀高等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最具本原价值的内容主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以思想原创为大学生命的真谛、寓道德规范教育于教育教学之中的育人方法、自由平等的学术争鸣风气、基于"道"和"情"的融洽师生关系,以及注重质疑论辩的古典研讨性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红玲 宋谱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国民素质。而社会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全纳性、包容性、开放性的教育类型,是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和核心枢纽。尤其在我国步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教育更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中国社会教育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再到当代的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演进,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蕴含的内容、功能和形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会深刻影响其今后的发展。首先要对中国社会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演进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关键词:
社会教育 历史演进 未来展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亚夫
《历史与社会》所强调的综合,首先不是以课程的创新为第一目的。至于何种课程的存在,特别是使其成为一种有何种意义的存在,全赖这门课程有着怎样的教育功能。故此,当《历史与社会》与公民素质与能力的养成直接关联,且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促进公民教育朝着更健全的方向发展时,其课程价值就不会纠缠显在的课程综合度的深浅等问题,而在厘清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需要综合以及怎样综合才更能体现这门课程特有的精神实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倪波
吴: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远比医生对医院的依赖性要大得多。但是,当图书馆实现电子化以后,图书馆的建筑作为其物质外形,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作为情报学与图书馆学专家,倪波教授,你认为图书馆在这种情形下应如何适应变化的形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菁菁
重庆的历史与未来●何菁菁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这是我国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诞生的第4个中央直...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郝克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离不开对教育的宏观研究。《郝克明教育文集》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研究者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兰德尔·柯林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本书通过考察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一百多年来美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以医学、法律和工程学教育为例,以文凭社会的文化生产为研究切入点,从社会学视域分析了文凭的本质和文凭异化的过程,揭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予以反思和批判。作者揭穿了关于教育的诸多神话,认为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层机制。
关键词:
历史社会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王远
伴随中国教育的不断变革和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中国比较教育理论体系逐步成熟,学科身份在论争中逐步明晰,知识领域逐步拓展并不断丰富,学科制度不断完善,这些成果对于繁荣教育理论和革新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式、内生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总结和反思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需要从纵向上更多地关注其当代性意义,立足于服务人类教育发展的高阶追求,贡献中国智慧;从横向上更多地开拓其兼容性价值,在构建学术共同体、提升学科内生动力方面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研究 学科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进入了全面战略调整的关键期,对未来改革目标的定位和路线设计依赖于对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经验的梳理和反思。从高中教育的本体视角来看,我国正确地作出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性质定位,同时探索构建"升学、就业、生活"三位一体、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辩证统一的高中任务观,克服高中培养目标的空泛,而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表述。这些经验对当前相应领域的争论和未来道路选择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高中教育改革 高中性质 任务 培养目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王远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实质性地推进了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整体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系统性地拓展了服务国家发展能力,为建成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教育强国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历史逻辑来看,教育强国建设助推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强国建设彰显了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的理念;从实践逻辑来看,教育强国建设深度嵌入并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被赋予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境遇中,教育强国建设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教育;坚持系统发展观念,担负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
关键词:
新时代 教育强国 高质量发展 教育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