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8)
2023(6823)
2022(5472)
2021(5321)
2020(4075)
2019(9439)
2018(9331)
2017(15854)
2016(9373)
2015(10548)
2014(10593)
2013(9468)
2012(8523)
2011(7661)
2010(8030)
2009(7067)
2008(6916)
2007(6661)
2006(5929)
2005(5472)
作者
(22467)
(18731)
(18607)
(17645)
(11863)
(8947)
(8504)
(7430)
(7019)
(6835)
(6456)
(6127)
(5940)
(5930)
(5877)
(5640)
(5564)
(5524)
(5483)
(5298)
(4820)
(4506)
(4386)
(4365)
(4355)
(4209)
(4146)
(4111)
(3705)
(3658)
学科
(28522)
管理(27026)
(26509)
经济(26490)
(23799)
企业(23799)
教育(19639)
中国(17096)
技术(15765)
技术管理(11307)
方法(10615)
理论(10445)
(9260)
数学(8966)
数学方法(8889)
教学(8573)
业经(6994)
(6460)
(6277)
农业(6260)
(6140)
(5793)
劳动(5776)
(5766)
(5567)
金融(5567)
(5381)
银行(5381)
(5250)
发展(5135)
机构
大学(123867)
学院(120607)
(46182)
经济(45050)
管理(44784)
研究(41951)
理学(38261)
理学院(37829)
管理学(37264)
管理学院(36983)
教育(28036)
(26918)
中国(26682)
(25162)
师范(25051)
(21424)
科学(21089)
师范大学(20617)
(20159)
(19023)
中心(18320)
北京(17979)
财经(17002)
研究所(16882)
技术(16676)
职业(16276)
(15538)
(15510)
(15253)
经济学(14384)
基金
项目(75727)
研究(66112)
科学(63704)
基金(52036)
(43179)
国家(42629)
社会(40872)
教育(39405)
社会科(38535)
社会科学(38529)
科学基金(37897)
(32199)
编号(28548)
(28434)
基金项目(26948)
成果(25190)
课题(23940)
(22614)
自然(21729)
自然科(21352)
自然科学(21349)
自然科学基金(21045)
(20062)
创新(19858)
资助(19537)
规划(19116)
(18815)
重点(18291)
(17884)
教育部(17577)
期刊
(52115)
经济(52115)
教育(51148)
研究(48803)
中国(40019)
管理(19889)
技术(16707)
(16108)
职业(13431)
科学(13001)
(11888)
金融(11888)
学报(10989)
大学(10685)
(10602)
财经(9252)
技术教育(8741)
职业技术(8741)
职业技术教育(8741)
(8489)
论坛(8489)
业经(8482)
学学(8211)
(8107)
经济研究(7904)
科技(7745)
农业(7197)
高等(6846)
(6763)
技术经济(6703)
共检索到198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创新型人才既是教育培养的结果,也是劳动力市场使用的结果,但当前人们更多地把创新型人才的短缺归责于教育,其实,劳动力市场的缺陷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抑制了创新型人才配置能力的发挥,收入分配问题扭曲了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因此,为使创新型人才涌现,既有赖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要继续增加和改善教育的供给,建立统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使市场在人才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要衔接好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教育主管部门与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的沟通对话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凯  黄容霞  
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业保护程度指标,可以构建适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弹性体系。利用2003—2016年相关数据验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弹性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劳动力市场弹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弹性均会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用大小依次为中、东、西部;从时间效应来看,短期作用大于长期。此外,劳动力市场弹性通过工资效应和社会保障效应对中国创新型人才产生影响作用,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以及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都有利于吸引创新型人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慧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竞争程度 ,既影响到接受教育消费者寻找工作的难易与满意程度及可能获得的收入水平 ,又影响到潜在的接受教育消费者与尚未完成教育消费者对未来教育消费的决策。本文在分析我国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 ,发展教育消费的对策建议 :( 1)培育市场机制 ,加强市场在配置劳动力中的作用 ;( 2 )打破所有制、地区和城乡界限 ,真正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 3 )将发育劳动力市场与发展教育消费相互配合 ,理顺劳动力参与率 ,均衡劳动力市场供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孟续铎  李晓曼  詹婧  王阳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资料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评价劳动力市场可以从市场景气、市场流动、市场匹配、就业质量和全面薪酬五个方面进行,每个方面下设若干指标项,并对这些指标在苏州市进行了实地验证,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机制和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赖德胜  
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00875)教育对收入分配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社会的发展而日见明显。因此,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都自觉地把发展教育看作是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措施,有关这一主题的文献更是汗牛充栋,现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秀华  
教育是多层次递进式的,经过多次甄别筛选,将劳动力纳入高低不同的生产力群体;教育也是多方向发散式的,当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会接受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掌握不同的生产技能。这样,教育甄别筛选出高生产力者,并使其具有不同的生产技能,确定了劳动者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以及在求职序列中的排位,决定了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最初定位点,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初步配置。本文在研究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对劳动力的甄别配置模型,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甄别配置功能的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荣清  王静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劳动统计制度和相关的劳动统计体系,它在我国现行的劳动力配置和就业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现有的劳动统计尚存在着一些与劳动力市场不相适应的地方,它表现在:(1)劳动力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成刚  祝慧琳  
本文尝试梳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既不同于传统正规就业,也不同于传统的非正规就业的新型灵活就业模式。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新型灵活就业模式仍处于快速变化中。本文总结了三种相对稳定,且初具发展规模的新型灵活就业模式:电商平台就业模式、分享经济就业模式和创业式就业模式。三种新型灵活就业模式正逐步改变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局面,对现有经济社会的运行以及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红  
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要在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同时,对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创建有利于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新制度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薛彦  
匹配2006—2020年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和全球经济自由度数据库,研究中等收入阶段以上国家推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创新主要起正向影响;(2)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正向创新效应对服务业企业、高生产率企业更为明显;(3)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顺序效应,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应先选择工时规定、解雇费用规定两项政策工具,待步入高收入阶段再整体推进改革;(4)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会通过劳动灵活性作用于企业创新,要想充分发挥改革的正向创新效应,需要着力解决改革引致的职能灵活性下降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军利  
"过度教育"最明显的表现特征是失业现象严重,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过度教育"的评价维度有个人、岗位要求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三方面。"过度教育"的结果是教育收益率下降,资源得到浪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过度教育"问题,需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