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
2023(652)
2022(466)
2021(524)
2020(377)
2019(908)
2018(903)
2017(1180)
2016(1073)
2015(1135)
2014(1135)
2013(901)
2012(796)
2011(795)
2010(779)
2009(608)
2008(552)
2007(559)
2006(463)
2005(414)
作者
(1872)
(1489)
(1476)
(1473)
(970)
(757)
(754)
(612)
(599)
(575)
(574)
(560)
(523)
(487)
(473)
(468)
(463)
(462)
(447)
(432)
(427)
(408)
(405)
(379)
(363)
(341)
(338)
(331)
(326)
(325)
学科
教育(5249)
中国(2033)
研究(1847)
(1626)
教学(1608)
研究生(1532)
理论(1377)
思想(810)
政治(799)
思想政治(734)
政治教育(734)
治教(734)
计算(729)
德育(728)
算机(728)
计算机(728)
机化(727)
计算机化(727)
(684)
改革(679)
学法(665)
教学法(665)
(646)
学校(645)
发展(642)
学理(626)
学理论(626)
(626)
(612)
教育改革(602)
机构
大学(10839)
学院(9617)
教育(6736)
研究(4643)
(4383)
师范(4374)
师范大学(3656)
职业(2906)
教育学(2834)
(2705)
技术(2504)
科学(2316)
教育学院(2167)
职业技术(1995)
(1994)
北京(1925)
(1896)
(1846)
研究所(1842)
技术学院(1710)
中心(1600)
管理(1577)
(1421)
研究院(1389)
理学(1336)
教育科(1325)
教育科学(1309)
理学院(1281)
(1231)
管理学(1182)
基金
研究(7042)
教育(6446)
项目(5773)
科学(4981)
编号(4063)
课题(4061)
成果(3971)
(3662)
(3244)
社会(3161)
(2910)
社会科(2861)
社会科学(2861)
基金(2767)
规划(2766)
(2611)
年度(2410)
研究成果(2288)
项目编号(2281)
(2071)
(2056)
国家(1982)
(1948)
(1944)
阶段(1933)
教育科(1932)
重点(1902)
(1894)
(1877)
教育部(1870)
期刊
教育(11744)
研究(5763)
中国(4718)
职业(3015)
技术(2021)
技术教育(1887)
职业技术(1887)
职业技术教育(1887)
成人(1595)
成人教育(1595)
(1307)
学位(1282)
研究生(1282)
(1161)
论坛(1161)
(1159)
经济(1159)
职教(1076)
高等(908)
(865)
发展(834)
(834)
大学(809)
比较(793)
高等教育(720)
教研(714)
高教(714)
学报(652)
科学(592)
(553)
共检索到16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文龙  梁成艾  
调查表明,"9+3"中职生的总体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兴趣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而且在总体学习动机以及各个维度水平上,年级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生源"9+3"中职生总体学习动机以及掌握目标取向、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镇生源"9+3"中职生,且非独生子女类型"9+3"中职生的掌握目标取向和考试焦虑两个维度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类型"9+3"中职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付海兰  王立平  
中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离不开学生学习动机的支撑,而学习动机的形成主要受制于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自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需要从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尊;构建榜样型家庭、建立成熟型学校、创建关爱型社会等方面逐一展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艳林  
同一个平台不同群体的跨文化教育,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调查发现,不同群体在对经济社会状况的满意度、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对所在学校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以及文化信仰和恋爱的满意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正是给跨文化职业教育带来挑战的关键所在,应当从消除体制差别、改善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调适,以建构和谐的职业教育体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强  朱德全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四川省"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等典型经验。四川省"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以免费教育为核心内涵,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在政府统筹保障下,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投入保障体系,推动了藏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就业帮扶。通过5年的实践,"9+3"计划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加快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步伐,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民生,收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良好效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从2009年3月试点,到2009年9月全面启动,再到2010年8月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会上被作为经验加以推广,这不仅意味着四川省藏区"9+3"免费教育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更意味着这项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远英  颜泽英  刘保国  周泽扬  
为了加速研究生教育改革,适应社会、经济、学科发展需要,本文对四川省和重庆市各级农业科技推广系统队伍、机构和岗位设置状况,农业科技部门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及需求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省、重庆市拥有一支年轻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但其学历、职称层次较低,约有3000名以上(具有本专科以上的学历,年龄40岁以下)的业务骨干迫切需要改进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包括专业学位)在职教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银  
农村中职教育承担着未成年人保护,新生劳动力就业以及农民技能素质提升的社会责任。上海、北京等地区已率先进入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该在这些地区优先推行农村中职"9+2"义务教育,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将拟实施的中职免费教育升级为义务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祥  
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卓越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对于"卓越人才"来说,智商和情商相差不大,因此,逆商对他们事业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人们对"卓越人才"的逆商教育认识上存在误区。本文在分析"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逆商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志辉  
"卓越计划"给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许多新变革。本科一年级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期,面临特殊的任务和要求,新生教育须坚持思想引领与专业引导并重、方法指导与观念熏陶并举、工程体验与工程实践齐抓、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共促等原则,构建思想文化引导体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早期工程体验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等四大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小燕  
四川省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是藏区中职教育落后与内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双重效应,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应然。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确立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造峰填谷的基本内涵,构建了从入口到过程再到出口的人才培养本土化实现路径。转化人才培养动力,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养重心是"9+3"计划的发展方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晓丽  彭益全  吴彦宁  吕一雷  
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154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研,分析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立足新农科建设,坚持以生为本和农业使命教育相贯通以及坚持通识教育和农业专业教育相贯通,重新深度定位课程目标,并据此设计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艳林  
规模化的跨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工程,对于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以"9+3"教育工程为例,其具有政治性、计划性、义务性等特征,涉及跨区招生、跨区培养、跨区就业等适应性问题,且影响大、涉及面广、投入高、组织实施难度大。稳定生源,加强管理,协调职业教育与当地习俗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跨区教育进一步发展需处理好的必要环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明慧  曾绍玮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大工程。"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是基于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趋向转变、主线转变和模式转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着对类型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偏颇、产教融合中的行业企业边缘游离、前期规模扩张负面效应引致院校同质化现象突出等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高职院校亟待从深化类型教育定位的认知和实践、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三条路径上重点推进,以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和育人质量,实现"双高计划"建设和引领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翁登朝   卢彩晨  
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启动“国优计划”,组织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教师。然而,试点高校在执行“国优计划”过程中却面临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实践模式等诸多困难。研究发现,美国高水平大学通过兼顾目的与能力选拔学生、设置主次分明多元灵活的课程体系、设计层层递进构成闭环的实践模式、组建具有丰富经验的跨学科教师团队等举措实施教师教育。建议试点高校在实施“国优计划”过程中,兼顾考察申请者攻读目的与攻读能力、提高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灵活性、设计不断深化的实地实践模式、加强教师之间沟通协作,以确保新型教师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伟芬  
本文以师范生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学习成效为研究对象,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3类不同层次的18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分别从管理者和学生两个视角,采用分层抽样的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师范院校大学化的过程中,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得以提高,但是不同类别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课程学习成效出现了分层现象。由于大学任课教师缺乏对中小学校的了解或实践经验,因此,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必要的强化。而这一因素是影响师范生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总之,提高师范生课程学习质量,尚需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实践知识的情境性和个体知识的理念,设置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