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51)
2023(18178)
2022(15082)
2021(14146)
2020(11963)
2019(27450)
2018(27493)
2017(50800)
2016(28128)
2015(31654)
2014(31999)
2013(31095)
2012(28713)
2011(25633)
2010(25857)
2009(23882)
2008(23699)
2007(21645)
2006(18723)
2005(16873)
作者
(79352)
(66479)
(66116)
(63003)
(42114)
(31829)
(30303)
(25906)
(25400)
(23792)
(22577)
(22203)
(21044)
(20988)
(20611)
(20527)
(20283)
(19705)
(19338)
(18948)
(16524)
(16461)
(16133)
(15412)
(15064)
(14896)
(14816)
(14720)
(13544)
(13364)
学科
(111353)
经济(111220)
(98147)
管理(90559)
(86235)
企业(86235)
方法(50630)
数学(41199)
数学方法(40656)
(35525)
(34147)
中国(33166)
业经(32455)
技术(24774)
农业(24555)
理论(23878)
(23405)
财务(23346)
(23304)
财务管理(23303)
教育(23106)
地方(22984)
(22693)
企业财务(22045)
(19759)
(19114)
贸易(19102)
(18499)
(18046)
(17805)
机构
学院(394469)
大学(392672)
(155499)
管理(153732)
经济(152052)
理学(131741)
理学院(130328)
研究(129194)
管理学(128100)
管理学院(127336)
中国(95609)
(83662)
科学(78923)
(73015)
(67402)
(64627)
(63646)
中心(60548)
研究所(58381)
业大(58031)
(57255)
财经(57185)
师范(56730)
农业(52827)
北京(52230)
(51767)
(49565)
(46790)
经济学(46077)
技术(45989)
基金
项目(259124)
科学(206521)
研究(194944)
基金(185169)
(160074)
国家(158565)
科学基金(137563)
社会(121899)
社会科(115328)
社会科学(115298)
(106399)
基金项目(97890)
教育(95504)
(88412)
自然(88349)
自然科(86392)
自然科学(86367)
自然科学基金(84870)
编号(81118)
资助(74451)
成果(66669)
重点(58821)
(58111)
课题(58070)
(57962)
(56951)
创新(53560)
教育部(50147)
项目编号(49659)
科研(49484)
期刊
(174074)
经济(174074)
研究(119792)
中国(87837)
教育(68340)
(61851)
管理(60896)
(60862)
学报(58202)
科学(54291)
大学(45530)
农业(42129)
技术(41721)
学学(41535)
(33158)
金融(33158)
业经(30930)
财经(28483)
经济研究(26292)
(25195)
(24610)
问题(22719)
技术经济(21306)
科技(19800)
职业(18646)
(18563)
图书(18540)
统计(18481)
(18428)
财会(17811)
共检索到600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成军   李辉   王佳莲  
知识交流在促进大学与利益相关者协同起着核心传导作用。本研究从大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职能出发,构建了大学教育—科研—创业的微观三螺旋创新体系,为探讨大学系统提升知识交流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麻省理工学院三螺旋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交流的核心实践路径表现为:在教育方面,开设整合式课程、实施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推进跨学科教育制度化,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在科研方面,平衡好奇心驱动与应用导向驱动的基础研究、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激励学生参与研究,核心是发现新理论与方法;在创业方面,缩小成果与市场的差距、促进与合作伙伴的非正式对话和正式协商、积极推动学术创业,核心是创造新产品、服务和系统。结合麻省理工学院的实践案例与我国大学创新体系知识交流现状,本研究从改革教学与评估模式、优化科研环境与管理、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合作、构建一体化创业服务体系四方面提出加强知识交流的建议和举措。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林青  施冠群  陈晓霞  
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创业生态系统"为线索,通过案例研究试图寻求这个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推动该创业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龙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MITOCW)的成功以及在其推动下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是创新事物在互联网时代推广传播的新实践。文章以MITOCW的创新为主题,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运用创新推广理论的观点,结合创新事物推广的"S"曲线和MITOCW项目发展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总结提炼其在提高获取性、推广应用方面具体的创新性举措,探究项目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MITOCW具备创新事物的基本特性,实现了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和方法创新的综合实践创新,并体现出网络时代创新事物推广传播的新特点,成为网络时代知识开放分享的崭新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林青  夏清华  周潞  
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创业生态系统"将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借鉴。案例研究发现,这个创业生态系统由众多的功能互补且密切联系的项目与中心、学生团体和创业课程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其中创业活动、学生团体和创业教育这三股力量交互作用,成为推动该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主要动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崔军  汪霞  
大学教学促进机构的兴起与发展体现了教学质量保障价值观从外部评估到内部支持的转向。麻省理工学院教学促进系统的组织机构分散设立、协同运作,具有清晰的使命与目标、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专业化的人员队伍。该系统在教学理念、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支持、教师教学发展、教学评价和教育技术应用等六个方面积累了成功的运行经验。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促进工作可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在教学观念、机构建设、实践策略和政策制度等四个层面加快本土化的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晟  谭翱  成俊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重要特征,大学组织文化的分析研究对于大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清华大学和MIT作为对象,采用OCAI组织文化评估工具进行组织文化的量化分析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清华大学和MIT的大学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清华大学在创新文化中与MIT的差距,明确指出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氛围的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秦炜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大学如何助力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保障机制,依托学科优势先后实施了"中学亮点"和"MIT+K12"等诸多基础教育支持项目,致力于中小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体现了MIT助力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和时代责任。对于我国大学而言,增强大学支持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使命,基于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研究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面向具体学科实施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中小学支持实践项目,则是互联网+时代大学助力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F.莫迪格里亚尼  M.L.塞波尼  A.S.穆拉利海尔  王珊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成华  赵文鹏  谢彦洁  
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时代,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大学与社会联结的关键一环,校友创业影响力越来越成为现代大学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范围内校友创业成就最为丰硕的大学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创业影响力的培育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作为内核的创新精神在创业教育制度支持和创业协作网络的驱动下不断为校友创业提供动力,推动其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持续产出并反哺母校和区域发展,共同构建起具有麻省理工学院特色的“双循环”校友创业影响力培育模式。“双循环”模式对我国大学校友创业影响力培育有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一是以生态化思维,明确校友创业影响力培育的定位与层次,联动区域和全球创业资源;二是以专业化思维,基于创业支持平台、课程与师资塑造大学在校友创业影响力培育中的关键角色;三是以价值共创思维,协同校友创业影响力多元培育者共创行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买楠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工程观越来越为美国工程教育界所认可。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全美最好的两所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工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大工程观,其结构体系型和内容体系型课程设置模式,值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薛仪婷  朱剑  
在充分解读麻省理工学院出台的女教师地位调查报告后,本文发现该校五大学院的女教师在招聘、就职、资源分配和家庭责任承担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本文探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应对措施及其显著效果,提炼出该校在应对女教师在学术职业遭受性别不平等问题上取得的四条经验: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相关专业机构给予支持;基于证据制订决策与措施;唤醒和提升女性性别平等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雷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麻省就率先在全美高校开设了"新企业课程",为高技术人才提供与创业相关的课程。1996年,麻省正式成立创业中心,其举办的"10万美元创业大赛",已成为全美高校中最富盛名的学生创业竞赛。麻省能够成为"最具创业精神的大学",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他的理工科特色,"五分之一原则"、专利交易体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爱华  汪琼  姜海标  
基于对互联网经济时代如何发挥领导力的探讨,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秋宣布启动开放课件项目,并带动了全球高校的开放课程运动。本文综合多种来源的资料,从思路形成过程、项目动员策略、项目组织结构、课程材料构成、项目工作流程、网站可用性设计、项目筹资策略、项目评估方法、项目推广策略等九个方面,对MIT OCW项目进行了详细考察,总结出15条可供中国高校组织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时借鉴的经验,包括在学校层面重视教育技术变革、将项目目标与大学使命相关联、适度外包及内外优势组合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家祥  
世界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向来十分注重人文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即是范例。这两所世界名牌理工科大学重视人文学科建设,将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有机地融入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对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杰出人才产生了巨大影响。毫无疑问,这也为中国理工科大学如何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章达友  
1952年才创办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在短短的数十年里迅速成为美国众多商学院MBA教育的后起之秀。斯隆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理工技术与工商管理教育相结合 ,培养出的高质量科技型MBA ,受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制造业、金融企业集团的青睐 ,其中不少人业绩不凡 ,并已身居企业高位。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和造就科技型MBA的经验值得我国一些从事MBA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的借鉴 ,以发挥科技MBA教育的优势 ,创出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