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4)
2023(9071)
2022(7844)
2021(7508)
2020(6470)
2019(15562)
2018(15159)
2017(28937)
2016(15838)
2015(18483)
2014(18362)
2013(18512)
2012(17627)
2011(16185)
2010(15843)
2009(14756)
2008(14678)
2007(13045)
2006(11158)
2005(10083)
作者
(45682)
(38670)
(38400)
(36807)
(24514)
(18633)
(17720)
(15123)
(14525)
(13528)
(13142)
(12961)
(12255)
(12229)
(12040)
(12030)
(11799)
(11347)
(11183)
(11050)
(9665)
(9442)
(9231)
(8747)
(8727)
(8638)
(8426)
(8416)
(7799)
(7707)
学科
(70219)
经济(70158)
管理(37917)
(36411)
方法(32409)
数学(29525)
数学方法(29271)
(26926)
企业(26926)
中国(20600)
(19455)
(15780)
贸易(15772)
(15374)
(15338)
地方(14154)
(14053)
农业(12799)
业经(12421)
(12055)
环境(10226)
(10208)
(10058)
(10051)
金融(10047)
银行(10032)
(9659)
(8596)
财务(8580)
(8571)
机构
大学(232896)
学院(228088)
(101046)
经济(99119)
研究(85497)
管理(83097)
理学(71390)
理学院(70455)
管理学(69335)
管理学院(68892)
中国(64914)
科学(51395)
(50834)
(43852)
(43395)
(40417)
研究所(40172)
中心(38812)
财经(35035)
业大(33604)
(33284)
北京(32674)
经济学(32653)
(32510)
师范(32245)
农业(32189)
(31976)
(30403)
经济学院(29632)
师范大学(26570)
基金
项目(150871)
科学(118061)
研究(110682)
基金(110208)
(96605)
国家(95843)
科学基金(80248)
社会(70523)
社会科(66769)
社会科学(66749)
基金项目(58388)
(56120)
教育(50766)
自然(50601)
自然科(49356)
自然科学(49339)
(48986)
自然科学基金(48480)
资助(45496)
编号(44273)
成果(37036)
(35174)
重点(34579)
(33459)
课题(30881)
(30516)
教育部(29964)
国家社会(29882)
中国(29788)
科研(29179)
期刊
(108794)
经济(108794)
研究(70389)
中国(44264)
学报(36743)
(36209)
科学(34109)
(33348)
大学(27128)
管理(27092)
学学(25143)
农业(24877)
教育(24422)
(19771)
金融(19771)
技术(18497)
经济研究(18270)
财经(17458)
业经(15501)
问题(15403)
(15161)
(14923)
(14681)
世界(13497)
国际(13154)
图书(12031)
资源(11819)
技术经济(11458)
(11149)
统计(10288)
共检索到342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傅建明  
教科书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精心选择的体现特定意识形态的一种文本表达,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隐含着不同的意识形态。运用话语分析技术,从语词、语句、故事主线三个维度对大陆北师大版和香港新亚洲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分析后发现:两个版本都表现出明显的男性霸权;优良品质更多地被赋予给男性而不良品质则强加给女性;男性处于主宰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才华与优良品质不是被忽视或省略就是被刻板化或歪曲。而且这种倾向香港新亚洲版比大陆北师大版更为明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阮青青  刘力  
本文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成人的性别角色和形象地位。研究对象为浙江省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选用较多的四个版本实验教材。研究方法是分析课文和插图所反映的成人的角色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四套实验教材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发展,特别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两套教材,对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两性形象有所改变,但仍有不少符合传统的性别角色特征的描绘。这个结果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儿童所灌输的两性的形象地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王代月  
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和边界,其中大部分的流派及其主张源于或者属于马克思主义传统。深入了解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首先,需要阐明它的基本研究范式—话语分析方法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其次,需要梳理其演进过程中蕴涵在“结构—能动”、“国家—社会”、“批判—建构”三个维度上的内在张力以及相应的调适;最后,需要厘清它所面临的诸多疑问以及所做出的回应,例如如何从话语中读出意识形态、如何摆脱“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立场也属于意识形态”的解释循环等问题。意识形态话语分析长期以来也是在这些调适与辩护中不断发展的,并且最终还是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确定更加合适的方法论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鹏  吕立杰  
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民众往往是借助具体的国家形象去理解、认同作为抽象意义的国家观念并基于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教科书中的国家物质、制度、文化、国民形象将深深影响着学生对国家的认知、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A版语文教科书为学生塑造了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国民仁义的国家形象。但在涉及各地区及民族之间形象均衡、封建时期国家样态、我国现当代及国际形象等方面依旧有可商榷的空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世铎  
本文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对其中所涉及的农村文化进行分析。结论是:现行教材中农村文化所涉及内容应占教材全体文化的56%;并预测出2013—2022年新一周期里,新编或修订版教材中农村文化所涉及内容应占比例约为43%。解决教材中农村文化偏少的主要对策有:按照农村在校小学生数在全体在校小学生数中的比例,并结合未来我国城镇化的水平,调整教材中农村文化内容所占的比例;调整农村文化部分子维度内容的呈现,矫正教材中城市中心的价值偏向;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村人文地理环境"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对我国未来小学品德课教材的编制与修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艳  程治国  
语文教科书不仅在传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训练思辨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蕴涵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本文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和新加坡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从两套教科书中的主题分析入手,对隐藏在文章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教材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钧  高琦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对语文教科书中的党史内容进行解读,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阶段语文教科书中的党史内容编排。语文教科书在尊重语文学科素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呈现党史内容,选取典型历史人物事迹呈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选取重大历史成就呈现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接续相传。以党史视角梳理语文教科书课文编排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具体包括依托语文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性革命文化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达成,在历史思维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系统印证中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闫建敏  梁晨  
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反映节气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了节气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呈现内容、呈现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其主要呈现于教科书的选文、练习、助读三个系统之中。此外,指出节气文化所含理念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创造性渗透,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重民爱民以民为本理念、以劳树德促人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节气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路径的创造性转化,一是教学目标重视文化教育,科学定位板块,提出恰当的节气文化教学目标并合理落实;二是教学内容注重学科内部融合,加强学科之间链接,体现节气文化的系统性并注入外部活力;三是教学实施引导学生勤于诵读,激发学生实践精神,深化节气文化情感认同并注入生活体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傅建明  蒋洁蕾  
我国建国后的八套教科书承载着丰富的异域文化,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异域文化存在着从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从政治文化到生活文化、从成人文化走向儿童文化的演变规律。教科书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演变规律是由于意识形态、文化前见、文化认同在教科书的文化选择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异域文化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媒介,因此,国际理解理应是教科书进行异域文化选择的基本准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杨莉  孙海涛  
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界纷纷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为了对我国大陆地区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调查分析 ,我们选取了四所有代表性的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大陆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状况 ,找出目前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为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如峰  
本国语文——法语的教学在法国中小学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本文简述了21世纪初法国中小学本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向:强调本国语文的重要性;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估活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何文胜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香港现行几套教科书的课后练习在创造性思考能力元素训练安排的情况,以便老师在教学时可因应校本的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更希望能把成果供教材编写者参考,以便日后修订教材时作出相应的行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娄元元  李青懋  袁文杰  
语文教科书构建的职业世界,对于学生认识职业、形成正确职业观具有重要影响。以义务教育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例,从职业类别、职业性别、职业地位、职业形象等方面对教科书中的职业角色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行语文教科书在职业世界的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职业类型不够丰富,缺乏新兴职业;男性职业角色多于女性,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部分职业形象污名化,存在隐性职业阶层歧视。语文教科书的后续修订应进一步丰富职业类型,增加新兴职业;消除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增加女性职业角色;弘扬职业无贵贱、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明  
教科书中的美好生活会对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对义务教育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发现,教科书主要呈现的是精神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美好生活,且偏重美好生活的客观要素。进一步来看,教科书中的美好生活聚焦于“社会层面—客观要素”“精神层面—客观要素”与“精神层面—主观体验”,主要指向伦理道德、人生意义与自然审美体验等内容。教科书呈现出的这一美好生活样态与我国新时代背景具有契合性,但在完整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为进一步优化教科书,在编写环节需关注完整的美好生活的呈现,并关注语文学科之外其他学科教科书中的美好生活要素;在使用环节要重视教师对教科书中美好生活要素的解读与“再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