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
- 2023(1951)
- 2022(1349)
- 2021(1444)
- 2020(1061)
- 2019(2241)
- 2018(2220)
- 2017(3321)
- 2016(2411)
- 2015(2857)
- 2014(2844)
- 2013(2150)
- 2012(1864)
- 2011(1646)
- 2010(1683)
- 2009(1464)
- 2008(1471)
- 2007(1510)
- 2006(1304)
- 2005(1158)
- 学科
- 管理(4963)
- 教育(3887)
- 济(3052)
- 经济(3051)
- 学校(3040)
- 中国(2986)
- 工作(2951)
- 教学(2507)
- 政治(2028)
- 理论(1996)
- 思想(1983)
- 思想政治(1934)
- 政治教育(1934)
- 治教(1934)
- 德育(1928)
- 研究(1830)
- 业(1651)
- 学法(1567)
- 教学法(1567)
- 企(1388)
- 企业(1388)
- 农(1339)
- 图书(1278)
- 业经(1158)
- 学理(1146)
- 学理论(1146)
- 书馆(1119)
- 图书馆(1119)
- 读者(1078)
- 学(1036)
- 机构
- 大学(29301)
- 学院(25818)
- 研究(7912)
- 管理(6763)
- 范(6472)
- 师范(6442)
- 教育(6005)
- 京(5951)
- 理学(5542)
- 理学院(5470)
- 济(5431)
- 管理学(5192)
- 管理学院(5149)
- 经济(5140)
- 科学(4933)
- 图书(4745)
- 师范大学(4702)
- 江(4681)
- 书馆(4678)
- 图书馆(4676)
- 中国(4673)
- 业大(4105)
- 州(3935)
- 农(3796)
- 北京(3744)
- 技术(3620)
- 所(3578)
- 财(3509)
- 中心(3415)
- 研究所(3296)
共检索到43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昌明
目前国内民办高校基本上是教学型高校。教研先行是民办高校办学类型定位的内在逻辑。民办高校的师资大多数以青年教师为主,而青年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懂教研、不会教研、不愿教研的缺陷。要改变该现状,需要民办高校充分认识教研先行的现实价值,采取刚柔并济策略,促进教学研究规范化、前置化、制度化、常态化,提升教师的教研热情、教研能力和教研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吉昌 周朝成
经过30多年的恢复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办学层次类型呈现多样化,办学质量得到逐步提升。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发展迅速,高校之间竞争激烈,民办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自身诸多问题矛盾和挑战,必须进一步科学谋划,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发展模式与路径,提升办学质量,走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赤弟
大学主体构建首先是财产及其产权构建。财产制度是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四类主体办学情况,即捐助法人办学、信托法人办学、BOT模式办学和公司法人办学。一、捐助法人办学以捐助方式构建民办学校法人财产相当普遍。捐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公益为目的而捐赠资产或捐助资产,捐助者自愿无偿转让所捐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新华
三江学院是全国首批和江苏首所民办本科高校,1992年创建,2002年升本,2007年作为全国首家民办本科高校以"良好"等级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创办伊始,三江学院就将不断提高质量视为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学校的立校之基、发展之本。多年以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丽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经历了改造消失、恢复重建、规范支持、快速崛起和内涵发展五个阶段,形成了起步晚、发展快的特征。与公办高校相比,仍存在底子薄、群众基础差、社会认可度不高、竞争实力有限等问题,其发展困难重重。在办学模式方面,民办高校存在不稳定的投入模式、频受质疑的目标模式、非专业的管理模式和"短、平、快"的培养模式等实然问题。为此,要在多元化的投入模式、宽容的目标模式、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特色化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突破,扬弃办学模式的实然,实现办学模式的应然。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办学模式 应然选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新田
新时期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呈现新的政策风险,主要包括独立学院转设政策风险、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风险、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政策风险、民办高校申报硕士点政策风险,这些政策风险实实在在影响了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四大政策风险的背景、成因、后果等,并分别从民办高校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办学政策风险 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林
今年是新中国民办高校恢复发展25年。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近乎“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历尽艰难坎坷不断发展,在自身成长壮大的同时,为满足广大群众子女升学需要,为把大批有志青年培养成为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实用人才,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不利的缺陷,在长期发展中积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海鹏
民办高校基于其产权结构及法人属性,在二级学院权力配置中具有权力性质私法性、权力运行市场性及权力配置集中性特征。对100所民办高校的章程分析表明,当前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的权力配置具有"行政化"与"市场化"双重色彩,呈现出重管理轻治理、重市场轻公益、重行政轻学术倾向。民办高校系"底部沉重"的权力分散型组织,在二级学院权力配置中应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理念。在增强二级学院自主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政治引领、学术主导、行政服务、民主参与"的权力配置体系。同时,民办高校从完成分类登记、完善治理结构,学校外部从加强治理监督、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撑。如此方能实现自主性与公共性之平衡,提升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水平。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二级学院 学院治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利明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大学的关键是加紧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法》,通过法律扶植、规范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法》应当明确民办高校的地位,民办高校的投资者与民办高校的关系,校董会与民办高校法人的关系,民办高校享有的权利,兴办民办高校的方式。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法 民办高校 办学行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俊茹 王一涛 石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买方市场",不少民办高校遭遇了办学风险。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可以归纳为错失"上规模"的最佳时机、领导层素质不足、财务运行不善、内部管理亟待完善、地理位置不合理等五个方面。为有效防范民办高校办学风险,从民办高校来讲,要端正办学动机、明确发展理念,提升内涵和质量、追求特色发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强宏观管理与监督,完善评估管理标准,强化事前事中控制,建立民办高校和举办者(投资方)之间的风险分割机制。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办学风险 风险防范 内部治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莺
自2009年起,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五年下降。随着高招生源的锐减,民办高校招生形势严峻,办学风险骤然增加。文章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战略选择、舆论导向和办学质量五个维度对民办高校当前所面临的办学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应从防范政策风险、控制市场风险、规避战略风险、降低质量风险、化解舆论风险五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
关键词:
生源危机 民办高校 办学风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全省各地进一步依法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意见要求严格准入制度,审批机关应当认真审核申办者资格、资金来源,考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炜长
民办高校的风险防范需要寻求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合作。民办高校举办者、学生、家长、管理者、教师、政府、银行和社会公众等,都是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现阶段,一些利益相关者的职能缺位和民办高校自身未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是我国民办高校陷入风险困境的根源所在。为此,民办高校应在明确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共同构建风险防范平台。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民办高校 风险防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旭
本文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防范的思路对现阶段民办高等学校办学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探讨。通过专家征询科学识别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质量风险、财务风险等共五大类、十五个子类的潜在办学风险因素,然后综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各类风险进行风险权重的评价与分级,并针对强度风险、半强度风险及弱度风险从政府管理的视角进行创新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民办高等学校 办学风险 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俞兆达
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环节。基于多元主体理论视角,对Q校校方、教师、学生、企业四方核心利益主体访谈语料的混合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利益主体的办学质量诉求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将“质量”视为主体参与、教学互动、制度规范和环境形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各利益相关者在核心主体、比较评价和微观场域建设层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在主体带宽、教学导向和宏观环境感知层面还存在一定分歧。应以“协商质量”为行动目标,在夯实“教/学”互动的共识基础上,对外注重教育“供/需”动态均衡,对内调和“制度(规范)”与“主体(发展)”之间的价值冲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