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1)
2023(12675)
2022(10572)
2021(10024)
2020(8297)
2019(19466)
2018(19752)
2017(38380)
2016(21154)
2015(23994)
2014(24326)
2013(23497)
2012(20928)
2011(18757)
2010(18794)
2009(16952)
2008(16310)
2007(14239)
2006(12345)
2005(10877)
作者
(59664)
(49075)
(48922)
(46720)
(31409)
(23508)
(22284)
(19480)
(18844)
(17598)
(16877)
(16330)
(15545)
(15522)
(15245)
(14907)
(14781)
(14718)
(14048)
(13974)
(12230)
(12056)
(11998)
(11285)
(11002)
(10901)
(10887)
(10883)
(9851)
(9672)
学科
(83963)
经济(83875)
管理(58645)
(55946)
(46902)
企业(46902)
方法(41174)
数学(36036)
数学方法(35360)
(22504)
中国(22226)
业经(19454)
(18345)
(17878)
地方(16482)
理论(15650)
农业(14988)
(13674)
贸易(13666)
(13577)
(13352)
(13246)
技术(12868)
环境(12170)
(11949)
财务(11868)
财务管理(11849)
教育(11810)
(11379)
(11359)
机构
大学(294611)
学院(293580)
管理(118871)
(110772)
经济(108206)
理学(104022)
理学院(102902)
管理学(100654)
管理学院(100150)
研究(93684)
中国(67378)
(63111)
科学(60434)
(48667)
(46309)
(44709)
业大(44165)
研究所(42576)
中心(42098)
(41749)
(41676)
师范(41407)
财经(39881)
北京(39830)
(36251)
农业(34916)
(34551)
(34263)
师范大学(33420)
经济学(32308)
基金
项目(205514)
科学(161853)
研究(151307)
基金(147834)
(128098)
国家(127019)
科学基金(109919)
社会(93122)
社会科(88185)
社会科学(88160)
(81140)
基金项目(78373)
自然(72549)
教育(71618)
自然科(70915)
自然科学(70902)
自然科学基金(69575)
(68475)
编号(63247)
资助(61758)
成果(51196)
重点(45881)
(44943)
课题(43786)
(43224)
(42371)
创新(39412)
科研(39177)
项目编号(38918)
教育部(38782)
期刊
(117408)
经济(117408)
研究(84663)
中国(53264)
学报(45379)
管理(43047)
科学(42526)
(40856)
教育(40824)
(35290)
大学(34638)
学学(32250)
农业(28751)
技术(27467)
(21337)
金融(21337)
业经(20358)
经济研究(18905)
财经(18454)
图书(16713)
(15625)
问题(15466)
(14759)
科技(14470)
技术经济(14327)
理论(14221)
统计(13257)
实践(13221)
(13221)
现代(13212)
共检索到413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晨  吴黛舒  
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是指教师私人、职业与公共道德之间的边界,以及理想道德和底线道德界限的不确定状态。究其根源,道德传统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特性和教师实践的特殊性是造成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的重要原因。应该指出,某些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有些模糊化则会诱发教师实践和评价上的相关问题,如教师道德评价原则混淆问题、责任空洞问题和教师"道德高标"问题。因此,面对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宏  邓敏  杨保建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化 ,世界上众多知名的跨国公司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建 ,开始从规模型的生产性组织向灵活性、适应性和有机性的组织转化。跨国公司在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过程中 ,其组织边界日益朝着模糊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重点讨论了跨国公司组织边界的模糊化现象并对其成因做出理论分析 ;最后 ,为企业跨国经营的组织变革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冯拾松  
一、经济模糊化的概念 1.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在对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以传统数学为核心的精确方法,精确方法的应用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由此产生了对精确性和精确方法的迷信,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精确的,精确性是科学的,而模糊性则是非科学的。然而,20世纪以来,当人们将精确方法应用于系统科学研究时,却显得无能为力,从而引起人们的反思。现代系统科学主要研究复杂系统和人文系统,模糊性和复杂性是其显著特征,研究对象大多是没有明确界线的模糊事物,不允许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也不能进行精确测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本文通过分析教师的不道德行为的突出表现、产生根源和解决对策 ,指出教师道德首先来源于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切实保障 ,而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培训这一种途径。要妥善处理教师素质与教师待遇、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家颐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德识才学德为首,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必须重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良好的教师道德素质的形成,离不开道德环境的影响,更需要教师自己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坚持不懈地实践,对自己道德修养的偏差进行及时的调节和控制,因为道德修养的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唯有内因才是道德变化的根本依据。所以加强教师道德的自我调控,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是一种必然选择。研究教师道德的自我调控,也就成了教师素质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拟围绕教师道德自控的特征。价值与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一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道德的自我调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云虎  
教师道德在最深刻的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实践。这是因为,发生于现实历史情境中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外部行动和内在意义合一,既指向学生,又形成自我。实践的自我是师德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师德的目的。教师通过日常实践确定自身和世界的意义关系。这种实践既不是事先预设规则的直接执行,也非不受约束无原则的任意作为,而是持续发问、行动、创新、再反思,尤其根据实践要求不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走向自我觉悟的探求过程。文牍化、口号化师德训令抽空道德实践的情境蕴含,只会造成教师反道德;无条件无凭借的自主发展则无方向无坚守,侵蚀道德反思能力,引发教师随波逐流,两种倾向都应否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蕴诗  周皓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导致了行业边界模糊以及行业间的互相渗透与融合。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做出了快速反应,适时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创新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目前的产业政策相对滞后,对企业、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文章在综合分析产业政策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针对行业边界模糊现象的产业政策调整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峦  蓝海林  谢卫红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企业边界理论进行了回顾与评述,认为企业边界理论的发展表现出由注重企业外部边界到与内部边界的并重;由静态的企业边界观到动态的企业边界观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企业外部边界与内部边界的渗透与模糊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启亮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运动变化的过程,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为几个不同的境界。长期以来我们多重视外部规定性的、非自我的、被动遵守的规范道德,这只是教师道德发展的基础境界。拷问良心道德是追寻内在自觉和生成的责任道德,是教师道德发展的提高境界;体验幸福道德是关注教师主体体验和专业成长的道德,是教师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凯   周欣茹  
道德自我是道德行为所以可能的前提,是道德完善的出发点,因而师德发展应表现为教师道德自我的建构过程。教师道德自我是开放和发展的自我,在他律与自律的共同作用中发展,是教师教育实践的道德风貌。然而,长期以来师德建设重视规范性师德,导致教师道德自我被遮蔽,师德建构抽离生命历程,缺失内生动力,个体合理需求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回归实践,在行动中发现教师道德自我;重建规范,在互动中导引教师道德自我;直面问题,在探究中提升教师道德自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素月  罗生全  赵正  
教师道德是基于时代变迁的内外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遗传"与"变革"的双重特性。教师职业经历着从"无"到"有"到"专业"的历史发展进程,教师个体经历着从"社会人"到"职业人"到"专业人"的身份变迁与认同。教师道德具有多层次发展逻辑,体现在"社会人"范畴中的教师道德、"职业人"范畴中的教师道德以及"专业人"范畴中的教师道德。教师道德发展遵循从社会道德到职业道德到专业道德的多层次发展逻辑,具有内在的历史统一性与自我统一性。在当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教师道德的三大范畴基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趋势逐步走向内在统一,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依然是教师专业道德得以有效发展的恒久基础与必要条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糜万俊  江文奇  戴跃伟  
针对准则值和准则权重均为三角模糊数的多准则决策问题,研究了不同三角模糊数去模糊化方法适用的数学运算规则,应用VIKOR方法进行三角模糊数去模糊化的必要环节和前提条件,分析了去模糊化对群体效用值和个体遗憾值以及对妥协解的影响机制,给出了一种拓展的VIKOR方法的决策步骤,最后运用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有效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琰  易连云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道德榜样"教师形象的局限性逐渐凸显。"道德能动者"教师形象强调教师对教育实践中道德要素及意义的觉察和理解,更有益于学校伦理文化的建构,它凸显了教育过程的道德性,更有利于师生共同的道德成长。提升教师的道德想象力和教师的道德选择能力,可更好地促进"道德能动者"教师形象的建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教师道德成长是教师道德行为的结果,要想促进教师道德成长,必须激发教师的道德行为。由于组织公民行为与道德行为在内涵与特征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组织公民行为的诱导因素如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以及作用机制,可以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激发因素及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激活中层、团队合作作为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作用机制实现的保障策略,具有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价值,也是教师道德成长的组织公民行为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员工的工作与家庭边界模糊化策略在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困境。本文分析工作与家庭边界模糊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与危机,剖析了促进工作与家庭边界模糊化的双重驱动力,并分别从企业和员工层面提出了基于边界管理视角的危机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