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11)
- 2023(2476)
- 2022(2020)
- 2021(1955)
- 2020(1519)
- 2019(3486)
- 2018(3595)
- 2017(6294)
- 2016(3643)
- 2015(4182)
- 2014(4291)
- 2013(3941)
- 2012(3673)
- 2011(3467)
- 2010(3553)
- 2009(3235)
- 2008(3361)
- 2007(3215)
- 2006(2850)
- 2005(2569)
- 学科
- 济(12825)
- 经济(12805)
- 管理(9578)
- 业(7828)
- 企(7779)
- 企业(7779)
- 方法(5632)
- 理论(5558)
- 学(4316)
- 中国(3763)
- 数学(3615)
- 业经(3569)
- 数学方法(3523)
- 财(3259)
- 教育(3201)
- 和(3016)
- 教学(2729)
- 农(2667)
- 制(2417)
- 融(2285)
- 金融(2284)
- 银(2274)
- 银行(2274)
- 行(2191)
- 策(2075)
- 经济学(2015)
- 经济理论(1993)
- 划(1919)
- 务(1917)
- 财务(1913)
- 机构
- 大学(52969)
- 学院(52898)
- 济(18459)
- 管理(17942)
- 经济(17938)
- 研究(16497)
- 理学(15533)
- 理学院(15332)
- 管理学(14979)
- 管理学院(14880)
- 京(11232)
- 中国(11149)
- 范(10871)
- 师范(10828)
- 科学(9895)
- 财(9885)
- 教育(8695)
- 师范大学(8638)
- 江(7864)
- 财经(7734)
- 所(7693)
- 中心(7320)
- 北京(7196)
- 研究所(7020)
- 经(6934)
- 技术(6796)
- 州(6770)
- 职业(6161)
- 经济学(6135)
- 院(5862)
共检索到78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容中逵
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根本动力是教师试图优化人类生存生活环境与人类已有生存生活环境非优化的矛盾,派生动力是教师进行普遍社会教化与现实社会的非普遍教化、教师试图按照已有观念进行社会教化与按照他者要求去从事社会教化、教师身份认同实践结果与原有观念发生抵牾三者间的矛盾。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过程表现为教师按照已有观念从事社会教化活动——被他者因素干扰并在与他者的博弈中择其从者实践——实践后果反馈至教师已有观念并与之进行匹配——匹配之后再次做出取舍并付诸实践。教师观念层面的身份认同决定教师实践层面的身份认同,教师实践层面的身份认同构建受自决性、受约性、匹配性、博弈性四条基本原理支配。教师身份认同构建分本质独立自决型、成功协同型、卷轴侧重型、分野离异型、表面独立自决型五种形态。有效诊断并解决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须以历史形成的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基本内涵与核心价值取向为依据,通过内外源两个维度辨析,依问题的不同性质与程度分别解决。
关键词:
教师 教师身份认同 动力来源 构建机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曲正伟
研究和探讨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可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分析路径。现实中我国教师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重叠认同”的现象,这使教师群体在认同方式上出现多元的选择状况,也凸显了我国教师生存的真实状态,即要在利益选择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教师 身份 认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渊
文章基于全球化语境,深入分析教师教育与文化认同构建的关联性、国内外教师教育中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等,针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中的文化认同构建提出相应策略:树立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校本培训中设置中西文化鉴赏课程,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培养教师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能力;基于民族文化特性,课程改革与教育资源更新并进;建设民族文化学习与考核网络平台。
关键词:
全球语境 多元文化 教师教育 文化认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卫东
根据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教师专业生活属于一种非日常生活,与日常生活在目标、内容、环境、基本活动方式、维持条件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专业生活"可以界定为:教师在特定的教育环境和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通过持续性的学习、思考和教育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并运用所获得的专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过程;也指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达到的程度或取得的结果。探讨教师专业生活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生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师专业生活 日常生活批判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胜男 赵新亮
我国乡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新生代教师流失严重,导致乡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作为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如何留住这部分教师直接影响到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借鉴组织嵌入理论,从牺牲、联系和匹配三种典型的"个体-组织"依附关系视角阐释了A教师离职行为背后的原因。研究认为,仅仅依靠丰富的物质已经难以留住新生代乡村教师,除此,情感需求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教育理念的契合等都是影响他们工作行为的重要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永常
文章在辩证分析知识构建(KA)成长与协同知识构建(CKA)产生关系的基础上,首先指出KA成长中的知识转化、序化和融合机制不但既有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依据外,又有情报学的信息链理论、信息转换统一理论、布鲁克斯知识方程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提供的支持,而且这种KA范式演进还有情报学学科范式及其研究规范演变的科学理论根据。其次,通过对CKA内涵和宗旨的分析,指出CKA产生的动力机制可以基于全信息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加以解说。通过对KA成长与CKA产生的科学理论阐释,证实了笔者在KA成长中提出的三元KA范式理论和CKA理念是有科学根据的,今后KA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不同的KA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瞿卫星 贺菲
尽管实践研究的特殊性为教师从事研究提供了合理辩护,但无论是侧重于它与理论研究的差异比较、还是偏向于两者共同之处的科学化诉求,都可能影响实践研究的有序发展,反映出理论解释的两难境地。"教师即研究者"潜藏的技术理性观和身份认同问题使教师身处解决实践问题是迎合他人理论或服从集体规范,还是遵循自我角色认知的两难选择。同时,尽管学校作为研究场域的存在支持着科研兴校和教师即研究者的判断,但自治性主体的假设只是排除多重矛盾后对学校自主发展的孤立分析,而科研机构的假设也是忽视学校专门教育机构属性和教师实践教育者的身份后对学校科研环境的简单预期。
关键词:
实践研究 教师研究者 研究场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强 叶佑晋
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组织的形成动因 ,进而从经济学与管理学以及其他理论视角对企业之间的跨界协作行为进行了理论解释 ,为网络组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网络组织 经济学 管理学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洪岳
对于既有文化和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创新文化文艺的必由之路,甚至如存在论认为的那样,理解和阐释是人的在世方式。但在后现代之后,如何理解和阐释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审美阐释何以可能?元现代理论作为吸收、融合并超越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一种新的话语,化约为感性、理性和灵性的三维。这三者不是水火不容的,可以通过以理性为枢纽的新的"审美三元"来建构新的审美阐释学。
关键词:
元现代 公共阐释 理性 审美直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郁义鸿
企业的性质首先决定于其生产活动 ,这是科斯理论所忽视的。协作生产带来的企业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是企业存在的充分条件。企业能力体系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 ,企业战略与企业能力体系的演化决定了企业的边界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冯均科
会计行为道德调节是一种调整会计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系统,而不只是一种会计职业道德规则的说教。道德调节比法律调节、行政调节和技术调节有更特殊的含义;会计行为道德调节总体框架包括道德规则、会计行为、道德检查、道德评价和道德处置;会计行为道德调节应当按社会公德、职业态度、专业能力和技术准则四个层面构建自己的评价标准以及体系。
关键词:
会计行为 道德调节 职业道德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公共阐释论 文本阐释 对话 中国阐释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凤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教师专业身份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的专业身份认同。
关键词:
专业 身份认同 专业成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宗美
"诗可以怨"作为中国古代原创性诗学命题之一,是对《诗经》文本的一种阐释,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诗可以怨"的再阐释形成了一条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理论脉络。在"诗可以怨"理论的诸多阐释向度中,它与中国抒情诗学体系以及古代知识分子个体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