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
2023(1405)
2022(1127)
2021(1149)
2020(907)
2019(1974)
2018(1883)
2017(3091)
2016(2187)
2015(2666)
2014(2722)
2013(2295)
2012(2314)
2011(2101)
2010(2162)
2009(1818)
2008(1832)
2007(1604)
2006(1431)
2005(1447)
作者
(5193)
(4246)
(4195)
(4175)
(2750)
(2032)
(2028)
(1747)
(1675)
(1658)
(1526)
(1444)
(1406)
(1384)
(1361)
(1359)
(1350)
(1324)
(1194)
(1182)
(1173)
(1098)
(1069)
(1024)
(1019)
(1010)
(984)
(968)
(959)
(935)
学科
(5461)
经济(5457)
管理(4150)
教学(3574)
理论(2750)
教育(2702)
(2387)
(2097)
企业(2097)
学法(1993)
教学法(1993)
方法(1806)
(1737)
中国(1711)
学理(1602)
学理论(1602)
数学(1565)
数学方法(1460)
(1182)
思想(1157)
(1132)
金融(1132)
(1123)
银行(1123)
政治(1118)
(1108)
计算(1062)
(1054)
思想政治(1051)
政治教育(1051)
机构
学院(27955)
大学(27362)
研究(10055)
(8676)
师范(8637)
教育(8604)
(7851)
经济(7546)
师范大学(6991)
管理(6556)
(6294)
科学(6079)
理学(5552)
职业(5458)
理学院(5424)
技术(5336)
中国(5326)
管理学(5170)
管理学院(5114)
(4980)
(4566)
研究所(4550)
中心(4346)
北京(4252)
(3897)
职业技术(3890)
技术学院(3818)
(3732)
教育学(3659)
(3410)
基金
项目(17130)
研究(15723)
科学(13469)
教育(10772)
基金(10324)
(8668)
国家(8549)
社会(7954)
编号(7770)
社会科(7461)
社会科学(7459)
成果(7415)
(7349)
科学基金(7140)
课题(6849)
(6844)
(6029)
基金项目(5036)
规划(4833)
重点(4592)
项目编号(4497)
资助(4458)
(4407)
(4401)
(4300)
教育部(4145)
自然(4103)
自然科(4038)
自然科学(4038)
(3990)
期刊
教育(16821)
研究(11191)
(9023)
经济(9023)
中国(8902)
职业(4664)
技术(4305)
学报(3624)
科学(3166)
(3140)
技术教育(3040)
职业技术(3040)
职业技术教育(3040)
大学(3024)
管理(2864)
学学(2567)
(2425)
(2158)
金融(2158)
成人(2080)
成人教育(2080)
(2046)
论坛(2046)
(2017)
财经(1837)
经济研究(1756)
高等(1690)
发展(1681)
(1681)
农业(1668)
共检索到44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段冰  
拥有多元化、开放性和动态性的课程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践等方面的认知和行为缺陷,会导致教师课程观的诸多局限。只有突破"实用主张"的课程价值观、"公共视野"的课程文化观、"工具理性"的课程知识观以及"技术主义"的课程教学观,构建起基于"文化-个人"观取向的课程观,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基于课程发展视域的专业成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封云  黄宏晖  刘石柱  
伴随高等教育课程研究体系日益完善,教师相关课程研究课题逐渐增多,而这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关键在于了解教师的课程权力。教师的课程权力大小与高校的课程教学水平存在紧密联系,唯有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权力,才能持续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基于课程场域视角来看,目前高校课程权力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课程惯习使得教师忽视了课程权力发挥,资本积累不足制约了教师课程权力发挥,以及课程机制不完善阻碍了教师课程权力发挥。为此,高校应当改善教师课程惯习机制,丰富课程实践形式,促进资本积累,优化课程体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平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师资。然而,作为幼儿教师培养主体的高校学前教师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意愿较低,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使学前教师教育面临极大的发展困境。在影响学前教育本科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背后反映出的是高校学前教师教育在专业选拔、培养等环节的弊端。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要提高培养效率,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多地选择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就必须健全专业选拔机制,突出"实践取向"的课程改革,强化职业情感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霞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社会认可度不高,高职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更易受自身能力水平、个性特征、价值观差异、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职业高原"现象。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个体成因类型可归纳为压力型、瓶颈型、安逸型和边缘型。要突破"职业高原"期,高职教师必须学会化解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强化自身,提高对职业和自我的认同感,并不断完善人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宝民  
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此举标志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进行过三次重大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课程整合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门类归并、内容统整、教法革新的系统集成和重构的过程。当下高职课程整合面临课程观念陈旧,整合能力欠缺,内容整合难产,教材整合滞后等诸多困境;但我们没有理由拒斥整合,因为整合是具有多元价值和正能量的事物,即课程整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课程整合是内涵发展的根本,课程整合是特色建构的抓手,课程整合是教育创新的纽带,课程整合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课程整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课程整合困境突破、价值赋予的路径是,培养课程整合的意识与思维,提升课程整合的方法与能力,实现课程整合教材的突破与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帅  
当前的课程改革实践中还存在着种种惰性因素。探寻它们存在的原因并突破这些惰性因素,不仅必要而且迫切。突破课程改革实践惰性的基本策略包括:使课程改革与学校“校情”相适应,注重学校组织特性的适时调整,由面面俱到走向引导调控;增强教师的自我认识,营造和谐开放的教师文化;提倡多样化的课程改革方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谷  
突破传统价格改革思路的三大局限张谷回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价格改革在时间段上经历了一个由“呼声响亮”的重视时期转变为“呼声较弱”的普通时期的阶段。进入90年代,“开放开发”、“产权改革”、“金融突破”、“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新思路相继出台,相对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巽根  
教育本质问题至今仍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课题。作者认为,教育本质探讨方法上的局限阻碍了人们的思维。即过去人们的理性认识基本上停留在经验理性思维阶段,获得的只是关于教育的质的认识。而要想获得教育本质的认识成果,理性认识就必须进入理论理性思维阶段。在对教育本质探讨中的各种方法和诸多观点进行审视后,作者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再生产和再选择类本质的活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均值-方差、线性相关系数、VaR等现行金融风险测度方法应用得十分广泛,但应该注意的是在测度风险时必须考虑是否具备必要的前提条件。如果滥用就会导致荒唐的结果,将此作为控制风险的依据可能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新的金融风险测度的研究从1997年开始获得了巨大发展,与现行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相比至少有两大突破:可测度有极端事件分布的风险与更准确描述多变量分布的相关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苗耘  刘念才  
大学排名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科等诸多局限。为克服传统排名的不足,欧盟委员会资助创建了欧洲多维排名体系。通过总结学界对它的评价并对其具体指标设置和质量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和"满足所有人需求"理念的影响,欧洲多维排名很难突破现有排名的局限,且面临着向欧洲以外国家推广和应用的挑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符平  江立华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农民工城市适应与融合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梳理,并在分析各研究视角的优点和局限基础上,提出引入实践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此议题的观点。实践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就是要重视和面向处于生活和工作中那些具体的、活生生的农民工,通过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提供“具体的农民工”形象。这意味着,我们将有可能重构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现代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可能重新认识研究对象,发现新问题和经典问题的新面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充  姜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组织创新的开展和运用现已成为获得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某些民营企业的组织创新,在改变组织行为惯性、突破路径依赖锁定、匹配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整合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能力的创新效应等方面存在诸多难点。盲目创新、形式创新、创新失衡、创新激进是企业组织创新的运作误区。因此,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重组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能力,发挥创新的集成协同效应,是突破组织创新难点,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对策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2 0 0 4年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步伐。新一轮粮改至少在 3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 ,粮食购销市场化最终完成 ;二是束缚新型市场主体成长的体制性障碍被铲除 ,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受到高度重视 ;三是粮食补贴政策发生历史性转换 ,由以前的补流通环节改为补生产者。与此同时 ,新一轮粮改在有些方面的制度安排存在局限性 ,最低收购价、收购市场准入、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储备等制度的效果如何 ,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新一轮粮改表明 ,改革需要有直面历史包袱和市场挑战的勇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雷兴虎  蔡科云  
WTO体制的原则与功能提出了其对成员制度性影响的框架和范围。入世后中国公司法面临如何处理规则趋同性与公司法制本土化、如何平衡国内投资者与国外投资者的利益、如何协调竞争与发展的关系等新课题。本文在对比分析现行公司法存在的公司法律体系缺乏统一性、公司法与相关法之间缺乏互动机制、公司法缺乏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等局限性之后,提出了在WTO所提供的制度框架下,我国公司法在统一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实现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方面的修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