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
- 2023(781)
- 2022(655)
- 2021(608)
- 2020(451)
- 2019(1054)
- 2018(1022)
- 2017(1378)
- 2016(1220)
- 2015(1580)
- 2014(1661)
- 2013(1313)
- 2012(1216)
- 2011(1183)
- 2010(1164)
- 2009(855)
- 2008(788)
- 2007(734)
- 2006(599)
- 2005(611)
- 学科
- 教学(3455)
- 理论(1953)
- 教育(1952)
- 学法(1912)
- 教学法(1912)
- 学理(1539)
- 学理论(1539)
- 计算(1004)
- 算机(999)
- 计算机(999)
- 机化(983)
- 计算机化(983)
- 课程(853)
- 教师(838)
- 政治(697)
- 思想(681)
- 思想政治(648)
- 政治教育(648)
- 治教(648)
- 德育(639)
- 研究(573)
- 中国(479)
- 管理(456)
- 语文(434)
- 主任(416)
- 班主(416)
- 班主任(416)
- 文教(405)
- 生(331)
- 组织(318)
- 机构
- 学院(13902)
- 大学(12910)
- 教育(7810)
- 范(6984)
- 师范(6965)
- 师范大学(5658)
- 职业(4777)
- 研究(4556)
- 技术(4207)
- 教育学(3475)
- 职业技术(3435)
- 技术学院(3237)
- 科学(3108)
- 京(3028)
- 教育学院(2668)
- 江(2577)
- 所(2335)
- 州(2202)
- 研究所(2176)
- 北京(2175)
- 中心(1875)
- 教育科(1862)
- 教育科学(1856)
- 管理(1534)
- 学学(1442)
- 院(1417)
- 华东(1356)
- 理学(1334)
- 京师(1324)
- 科学学(1267)
共检索到21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丽华
教师的课程理解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课程理解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知能情意与思维方式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对课程现象、文本、事件等方面理解的过程。教师的课程理解有个人性、境域性、意义性等特点。从意义复原式课程理解转向意义创造式课程理解是教师课程理解的更深层次追求。
关键词:
教师课程理解 意蕴 转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娟 郭元祥
本文认为,教师的课程理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创生课程是与"忠实执行"课程政策相对的一种课程实施模式,是一种实践的课程立场"。教师即课程"是一种基于生命立场、价值关怀、主体视野、过程取向的课程观。教师创生课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权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但同时,教师的课程创生也存在局限性,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关键词:
教师的课程理解 课程创生 教师即课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祥云 罗绍武
只有突破方法论视角的局限,从本体论高度多维探讨对话范畴的意蕴,才能更好地彰显其原理性的教育含义。对话是一种生存方式,对话是一种生活态度,对话是一种社会制度,对话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在此理解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拓展出对话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意义。理解了这五个维度,对话的运用之妙就存乎于心。教育方法与科技方法不同,无法"傻瓜化",越是有教育价值的方法,对教师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越具有挑战性,对话就是这样一种具有精神挑战性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对话 生存方式 态度 制度 文化 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陈小伟
由于对话和理解是人类把握自身的两种基本方式,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话,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理解。始于对话的教育,作为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和追求人性化而趋向理解的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在大学构建起从对话至理解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起着引向理解的前导作用,学生应成为积极走向理解的实践者,藉此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间的对话,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知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达成教育目的。
关键词:
理解 对话 大学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李培彤
新时代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化与完善。教师教育学所具备的学理性与价值性为教师教育学科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佐证。教师教育学概念的建构应观照教师教育学之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本质意蕴,把握教师教育学科特征,探寻教师教育学何以存在之理性依据,从而规范界定教师教育学概念。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多维透视是认识与审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解释与超越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教师教育学科地位的逻辑证成离不开学科价值,教师教育学价值意蕴的合理澄明是支撑与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通达教师教育学科的本质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等关键问题的准确理解;巩固教师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等价值维度的全面彰显。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学 概念界定 价值意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课程无论是理解成学科还是进程,都只停留在"点"或"线"的思维层面,还没有整体性地把握课程内涵,教学活动成为限制在静态"跑道"上的程式化演进,学生主体得不到尊重。职业教育课程本质上具有"空间"意蕴,综合职业能力是在课程视域下创设的"空间"场域中实践与交互生成的。课程建设需要构建物质空间、主题空间和人化空间,课程设计要从任务设计走向情境设计,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从传统课堂设计走向无边界设计。
关键词:
课程 职业教育 空间 设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良
当代认知理论的发展实现了范式变革,由信息加工理论、联结主义等完全抵制、摒弃身体参与的传统认知理论,逐步转向为将认知的发生看作是身体、心智以及环境三者构成认知系统的自组织生成与涌现。具身认知理论对课程与教学的意蕴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引发对课程本质观的反思、提供重建教学实践的契机以及呼吁课程与教学整合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认识论 二元论 课程与教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华
教育实践是人们基于对教育的理解而展开的,而对教育的理解又是以对教育的设问方式为前提的。自古以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思维方式,即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和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前者是追问教育本质的哲学思维,后者则是认识和把握教育现象的科学思维。恰恰是关系论的教育思维方式,引入了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带来教育实践的根本性变化。
关键词:
教育 思维方式 本体论 关系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文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文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要实现由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的改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辉
课程精神是课程的本真和精髓,教师的课程理解即是对课程精神的解读和阐释。当前存在的主客分离的课程理解视角无法实现教师对课程的深层把握,也不能促成课程意义的生成,教师在课程理解中以融合的姿态来处理与课程精神的关系,才能实现课程精神的价值赋予和实践转化。
关键词:
教师 课程理解 课程精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基于教师发展的视角来诠释,教师信念是教师人生的精神支柱、教师职业的奉守信条、教师文化的核心要素、教师行为的隐性向导和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信念的构建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非常具体的实践问题。教师信念建构之实践策略包括:在学习共同体愿景的塑造中,促进教师信念的培育;在反思性实践中,促进教师信念的确立;在合作性交流中,促进教师信念的提升;在行为更新中,促进教师信念的变革。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师信念 实践建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俊列 金心红
近一二十年来,杜威的美学思想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而这一点往往被中国的教育学术界所忽略。缺少了美学的高度,杜威的思想将会被矮化甚至误解。因此,在考察杜威思想命运的基础上,以杜威的课程思想为例,通过课程与经验、艺术三者逻辑关系的探讨,揭示杜威课程思想的美学意蕴,阐明课程即艺术的内生逻辑。杜威课程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超越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使两者同时找到出路。走向美的融合,以审美认识论为基础,将是课程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
杜威 经验 课程 美学 艺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盛慧晓 王少非
课程、教学、评价是教育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关于评价与课程的关系,无论是从教育评价学的视角还是从课程论的视角都没有对此进行全面的诠释。评价影响课程目标的确立、影响课程内容的确定、影响课程实施方式,同时也影响课程管理。无论如何理解课程,评价都具备课程的意蕴。可见,课堂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类型本身具有课程意蕴,能够创造一种课堂文化或一种环境,并带来诸多不确定非预期的结果。评价的课程意蕴告诉我们,尽管课程改革很重要,但如果评价改革跟不上,课程改革也不可能有预期的成效。同样,课堂评价的隐性课程属性告诉我们,没有高质量的课堂评价,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程实施和教学。
关键词:
评价 课程意蕴 课堂评价 隐性课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