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95)
2023(2975)
2022(2494)
2021(2350)
2020(1958)
2019(4423)
2018(4350)
2017(7540)
2016(4799)
2015(5531)
2014(5518)
2013(5070)
2012(4964)
2011(4626)
2010(4794)
2009(4043)
2008(4256)
2007(3760)
2006(3362)
2005(3079)
作者
(14661)
(12393)
(12247)
(11728)
(7970)
(5959)
(5473)
(4786)
(4781)
(4562)
(4400)
(4395)
(4113)
(4092)
(3967)
(3876)
(3815)
(3781)
(3658)
(3551)
(3406)
(3212)
(3141)
(3016)
(2942)
(2831)
(2742)
(2699)
(2689)
(2562)
学科
(13115)
经济(13093)
管理(8450)
(8084)
(6535)
(6517)
企业(6517)
方法(5489)
数学(4522)
理论(4427)
数学方法(4336)
教学(4048)
(3859)
中国(3502)
教育(3304)
(3251)
(3018)
业经(2857)
税收(2790)
(2757)
农业(2573)
(2557)
(2514)
地方(2307)
学法(2228)
教学法(2228)
(2185)
贸易(2184)
(2172)
(2165)
机构
大学(69375)
学院(68501)
研究(27652)
科学(20180)
(19694)
管理(19573)
经济(19082)
中国(17676)
理学(16970)
理学院(16594)
管理学(15915)
管理学院(15791)
(15677)
(15677)
(15540)
师范(15531)
研究所(14658)
(14070)
师范大学(12851)
教育(12779)
中心(11757)
(11538)
农业(11288)
业大(11075)
(10159)
北京(9923)
技术(9865)
(9812)
(8890)
(8250)
基金
项目(47206)
科学(36873)
研究(33976)
基金(32650)
(30233)
国家(29985)
科学基金(24116)
教育(18940)
(18725)
社会(18566)
(17576)
社会科(17447)
社会科学(17440)
基金项目(17280)
自然(16871)
自然科(16482)
自然科学(16474)
自然科学基金(16174)
编号(14406)
成果(13189)
资助(13183)
重点(12247)
课题(11805)
(10854)
(10327)
计划(9595)
(9453)
科研(9402)
(9272)
教育部(8966)
期刊
(21538)
经济(21538)
研究(21170)
教育(19987)
中国(15853)
学报(14580)
科学(13226)
(12178)
大学(10417)
学学(9605)
农业(8417)
(7057)
技术(6384)
管理(6350)
职业(5153)
(4724)
资源(4252)
(4220)
业大(4041)
财经(3867)
(3838)
金融(3838)
(3487)
论坛(3487)
技术教育(3478)
职业技术(3478)
职业技术教育(3478)
(3453)
(3299)
农业大学(3214)
共检索到101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学书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赋权增能"几乎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课程权力成为近年来课程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课程权力指,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政策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实践活动的权力,以及践行权力的能力。它具有制度规定性和有限平衡性、目的指向性和价值多极性以及复杂的相关性等特征。教师课程权力的来源有两个表征:一是外在的合法性来源,二是内在的关系性来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洪修  李哨兵  
在关系网络思维下,教师课程权力是一张庞大的网状结构且处于永恒的交错抵抗中,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教师课程权力的特征。表现为教师课程权力与其他要素间密切的联系性,教师课程权力以知识为载体的间接性,因利益目标等的不平衡和相互阻抗表现出的冲突性,在实施课程权力的过程中受法度和规则的制约而呈现出的有序性。在关系网络的视角下,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需经历从外在赋予到内化自控、从刻板奉行到积极扬弃、从拒斥反抗到正视冲突、从肆意用权到有序规训的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郝德永  赵颖  
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决定着课程的品质与运行机制。传统的"认同性"课程范式,只赋予了教师传承课程知识的义务。教师没有任何研制、建构课程的权力。这是传统课程的根本弊端之一,也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与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课程权力虚无状况、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品质的分析,提出了赋予教师课程自律角色与自主权力的改革思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彩霞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教师研究的新焦点。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Shulman,1986),其内涵与结构不断演变。教师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给学生的知识。它具有与内容相关;基于经验反思;有实践性;个体性以及情境性的特征。结构上,研究者基于Shulman(1986)的两个主要成分予以扩展;它是一个综合体;与其他教师知识类型紧密关联。值得注意的是,特定教师群体的特定主题PCK是日后研究的生长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洪秀敏  庞丽娟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价值和自身教育能力的信念、判断与自我感受,它是教师素质构成的重要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和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揭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具有主观特征、内隐特征、情境性和非一致性等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群琪  董彬  宋京妮  
为构建符合现实国情的综合运输发展理论体系,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综合运输概念表述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的实践特点,重新界定了综合运输的概念。从经济学的根本动力机制出发,文章指出综合运输的本质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以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运输需求的实践过程,系统分析了综合运输的形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正确认识综合运输的本质及其特征,有利于明确综合运输理论的发展主线,突破现有综合运输理论相关认识的囹圄,对综合运输相关理论体系的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凯  
随着认知主义、人类学、实践认识论、生态学等理论介入教师学习的研究,教师学习呈现出由知识取向、实践取向向生态取向的转换,生态位揭示了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无机世界之间存在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教师生态位是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或活动环境中发展、成长的状态,教师发展表现为教师个体或群体生态位的拓展。立足于生态位理论的教师学习呈现出生命化、自主性、适切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雪辉  
身份表明某一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它既是结构性的又是建构性的。"新型"教师称谓层出不穷,它们概括、隐晦地表现了教师身份的各种特征。基于对各种"新型"教师称谓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教师身份具有无边界性与回归性、冲突性与整体性、间隙性与可能性、非延续性与建构性等多重特征。在文化、制度建构的基础上,教师身份的关键是"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专业生命历程中的自我身份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子  庞丽娟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的结构包括 :师生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的基础和条件、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结果。师生互动具有教育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网络性、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非对应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道林  李瑶瑶  张立新  
研究目的:论证土地价格的本质及来源,凝练土地经济学规律。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人类社会出现土地私人占有以后就出现了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是土地占有或放弃占有的对价;土地价格是土地利用能力的标尺,是土地财产价值量的经济表征;土地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土地价格变化的特殊性;土地价格最终取决于土地利用能力,土地价格是其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研究结论:土地价格最终来源于土地产出品价格,应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认识和解决土地经济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柏培文  方厚政  
在过去的200年里,很少有经济学家关注企业内部结构和功能。到了20世纪80年代,虽然企业黑箱被打开,但经济学家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激励问题上,而企业中权力问题并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深入研究。究其原因,相当部分是因为在完全合约里权力与行动是无关的。随着合约不完全的特性被认识,企业中的权力问题也逐渐进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解保华  李彬联  韩维维  
通过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三次泡沫经济危机的动态追溯与分析得出结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时出现巨大泡沫是导致"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金融创新工具的滥用和监管缺位是其帮凶和推手,而资源金融的炒作贯穿危机的前后,加速了泡沫的形成,并重创了实体经济;美国"金融海啸"极有可能把世界经济拖入深度衰退的泥潭。中国应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努力避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时出现巨大的泡沫;在泡沫彻底破灭前不要轻易"救市",在泡沫彻底破灭后则要果断"救市",方法要科学,要善用预期、用好预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继华  滕明兰  
科学揭示高校社会捐赠交换的本质,是高校社会捐赠系统良性生态机制形成与运行的前提和理论基础。美国高校社会捐赠交换的本质是满足高校和捐赠主体的不同需要。美国高校社会捐赠是高校与捐赠主体遵循自愿、自主和非对等性原则的互利互惠的社会交换行为,是在社会环境制约下的理性自觉的社会交换行为,并在捐赠主体间关系、捐赠功能、捐赠原则等方面表现出社会交换特征。美国高校社会捐赠交换本质及其特征,为中国高校社会捐赠系统良性生态机制形成与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业虎  
由于促进现代西方财务学理论发展的是主流经济学静态资源配置研究纲领,因而导致其本质特征为资本市场均衡定价机制下公司投融资最优决策的出资者主体财务学,遵循资金静态及比较静态最佳配置的分析范式。这一分析范式不仅否定了企业的现实存在,而且也无法解释现实中股东收益及企业投融资决策所实现的价值创造来源,因而导致否定企业根本特征的公司财务学的逻辑悖论产生。目前财务学术界正在突破现代西方财务学的传统分析范式,从静态资源配置研究纲领转变到现实企业动态实现价值创造的分析思路,提出了基于资本(本金)核心概念的价值创造财务管理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业虎  
由于促进现代西方财务学理论发展的是主流经济学静态资源配置研究纲领,因而导致其本质特征为资本市场均衡定价机制下公司投融资最优决策的出资者主体财务学,遵循资金静态及比较静态最佳配置的分析范式。这一分析范式不仅否定了企业的现实存在,而且也无法解释现实中股东收益及企业投融资决策所实现的价值创造来源,因而导致否定企业根本特征的公司财务学的逻辑悖论产生。目前财务学术界正在突破现代西方财务学的传统分析范式,从静态资源配置研究纲领转变到现实企业动态实现价值创造的分析思路,提出了基于资本(本金)核心概念的价值创造财务管理本质及其内在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