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6)
- 2023(6469)
- 2022(5525)
- 2021(5237)
- 2020(4428)
- 2019(9741)
- 2018(9621)
- 2017(16338)
- 2016(9431)
- 2015(10320)
- 2014(10299)
- 2013(9991)
- 2012(9518)
- 2011(8636)
- 2010(9062)
- 2009(8374)
- 2008(8171)
- 2007(7616)
- 2006(6858)
- 2005(6536)
- 学科
- 业(29042)
- 管理(28936)
- 济(28354)
- 经济(28318)
- 企(25766)
- 企业(25766)
- 技术(14859)
- 技术管理(11399)
- 中国(10694)
- 学(10627)
- 教育(10355)
- 制(9170)
- 理论(8667)
- 农(8507)
- 方法(8330)
- 业经(8183)
- 地方(7635)
- 教学(7605)
- 财(7297)
- 银(6473)
- 研究(6469)
- 银行(6456)
- 行(6222)
- 数学(6186)
- 数学方法(5973)
- 农业(5682)
- 度(5668)
- 制度(5664)
- 融(5472)
- 金融(5471)
- 机构
- 大学(128994)
- 学院(127453)
- 研究(46439)
- 管理(45618)
- 济(44917)
- 经济(43477)
- 理学(37910)
- 理学院(37398)
- 管理学(36656)
- 管理学院(36376)
- 中国(32204)
- 京(28347)
- 科学(28198)
- 江(23913)
- 所(23308)
- 范(23080)
- 师范(22865)
- 财(21607)
- 中心(21478)
- 研究所(21023)
- 农(20053)
- 教育(19609)
- 州(18770)
- 北京(18336)
- 师范大学(18278)
- 技术(18081)
- 业大(16910)
- 院(16738)
- 省(16551)
- 财经(16074)
- 基金
- 项目(80661)
- 研究(64601)
- 科学(63454)
- 基金(53463)
- 家(46410)
- 国家(45874)
- 科学基金(38917)
- 社会(37678)
- 社会科(35502)
- 社会科学(35498)
- 省(35249)
- 教育(34126)
- 划(29736)
- 编号(27508)
- 基金项目(27506)
- 成果(24700)
- 自然(23987)
- 自然科(23493)
- 自然科学(23486)
- 创(23404)
- 自然科学基金(23118)
- 课题(22364)
- 创新(20723)
- 资助(20611)
- 重点(19273)
- 年(18348)
- 发(18238)
- 部(17607)
- 规划(17031)
- 项目编号(16632)
共检索到213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建民
本文借用"自在"、"自为"和"自在自为"三个哲学术语来说明教师课程创生的三种不同的发展状态。笔者认为,教师课程创生的"自在"状态和"自为"状态分别是课程领域崇尚"技术理性"和张扬"实践理性"的结果,而"自在自为"状态仍是绽放"解放理性"的期盼。教师的课程创生已完成了从"自在"状态到"自为"状态的历史性转变,如今应从现实的"自为"状态走向应然的"自在自为"状态。教师要走向"自在自为"的课程创生,需要教师自身自觉地建构与完善课程创生的内部"能量系统"的同时,也需要学校、国家等建立和健全课程创生的外部"支持系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小红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在回答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的确立,对于变革课程观念、转换教师课程角色及课程运作价值取向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教师 课程创生 课程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周险峰
师之发展,创新为要。这是当代教师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教师面前,发展与解放之路纵横捭阖,但有内外之别。外在的道路由他人修建,也许平坦而广阔;内在的道路大多是行路者踏出,坎坷而崎岖。自我创生的道路无疑属于后者。仅就课程的三大类型即忠实取向、互适取向和创生取向而论,教师若选创生,非但不遭贬斥,反而可得褒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辉旭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哲学 课程 课程论 课程哲学 实践课程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志林
个人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但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日积月累和自觉创生的结果。有效的课程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独特而丰富的个人知识,课程意识则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并内在地影响着教师个人知识的创生。为此,要在课程意识的观照下,通过强化对课程与教学的反思与研究,倡导自主、对话与合作的教学文化,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等策略,以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的持续创生。
关键词:
课程意识 教师个人知识 知识创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娟 郭元祥
本文认为,教师的课程理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创生课程是与"忠实执行"课程政策相对的一种课程实施模式,是一种实践的课程立场"。教师即课程"是一种基于生命立场、价值关怀、主体视野、过程取向的课程观。教师创生课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权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但同时,教师的课程创生也存在局限性,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关键词:
教师的课程理解 课程创生 教师即课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戴维·阿斯平 朱迪思·查普曼 杜永新
一、引言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太过关注经济、人员配置、课程传递与评估等现实问题,以至于无暇顾及其它。因此,更深层次的问题被搁置一旁便不足为奇,这类深层问题要么等待千载难逢的审慎思考机会的出现,要么被委托给有时间处理此类问题的"专家"或"学者",以便撇开那些"现实"问题。教育哲学问题尤其如此。在本文中,我们希望阐明的是,哲学问题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建绍
在讨论哲学与会计这个话题时,可能会让我们这些经常和数字、账目、凭证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感到困惑。在我们看来,哲学家是一个人坐在书院里,或者在远离尘世的某个优雅之地,桌上放着一杯香茗,眼睛注视着深邃的星空,思考着人生、宇宙、起源和未来等形而上的重大问题。而会计人员则是忙忙碌碌地制作凭证和分录,认真细致地计算数字,工作要求特别仔细。这两种人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他们能有什么联系吗?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庆发
本文从哲学思考的视角出发,分别就职业教育的现代意义、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客观新情况与主要问题、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与思路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重构 职教课程 哲学思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红征,曾庆义,李新民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卫生改革与发展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按照自己的特点,研究自己的规律,探索自己的路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卫生改革,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教师 教师的哲学 “道”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瀛心
目标管理的实施状况及其哲学思考李瀛心近几年以来,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不但在企业管理中广为应用,而且倍受事业单位、经济部门乃至政府机关的推崇,“目标”和“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政府首脑使用频率很高的词。然而,目标管理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建民
课程创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但目前教师的课程创生仍处于"自为"状态,离"自觉"尚有距离。要使教师的课程创生从"自为"走向"自觉",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是需要在观念层面上准确理解课程本质,二是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运作;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积极创设并形成以"探究、合作和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课程文化。
关键词:
课程创生 课程本质 课程运作 课程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