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2)
2023(11312)
2022(9711)
2021(9159)
2020(7933)
2019(18306)
2018(18186)
2017(34730)
2016(19156)
2015(22025)
2014(22250)
2013(21691)
2012(20032)
2011(18043)
2010(17755)
2009(16372)
2008(16309)
2007(14703)
2006(12350)
2005(10822)
作者
(54730)
(46037)
(45864)
(43701)
(28964)
(22263)
(21163)
(18213)
(17414)
(16208)
(15709)
(15376)
(14495)
(14403)
(14348)
(14236)
(14050)
(13805)
(13237)
(13100)
(11359)
(11204)
(11187)
(10499)
(10345)
(10290)
(10242)
(10103)
(9335)
(9259)
学科
(81259)
经济(81175)
管理(53850)
(50152)
(41317)
企业(41317)
方法(41021)
数学(36744)
数学方法(36191)
(20379)
(20082)
中国(19348)
地方(17830)
(16567)
业经(15428)
(14333)
贸易(14328)
(13891)
农业(13458)
(13108)
财务(13059)
财务管理(13022)
(13018)
理论(12529)
企业财务(12306)
(12155)
环境(11569)
技术(11071)
(10770)
银行(10740)
机构
大学(273996)
学院(272725)
(107793)
经济(105449)
管理(105146)
理学(91605)
理学院(90526)
管理学(88645)
管理学院(88109)
研究(87509)
中国(64378)
(57090)
科学(56075)
(47867)
(45185)
(43885)
中心(42241)
业大(41553)
(40699)
研究所(40210)
(39346)
财经(39037)
师范(38965)
农业(35898)
(35401)
北京(35231)
经济学(33241)
(32421)
(31526)
师范大学(31448)
基金
项目(187135)
科学(147842)
研究(135476)
基金(135435)
(117895)
国家(116911)
科学基金(100716)
社会(84826)
社会科(80403)
社会科学(80379)
(74322)
基金项目(71948)
自然(66301)
教育(65339)
自然科(64781)
自然科学(64762)
自然科学基金(63567)
(63161)
资助(55845)
编号(55615)
成果(45079)
重点(42802)
(41973)
(40424)
(38570)
课题(38560)
科研(36674)
创新(36131)
教育部(36047)
大学(35266)
期刊
(111577)
经济(111577)
研究(74090)
中国(50167)
学报(43952)
科学(39611)
(39536)
(38734)
管理(36350)
教育(35594)
大学(33286)
学学(31196)
农业(26982)
技术(26770)
(20746)
金融(20746)
财经(19151)
业经(18216)
经济研究(17450)
(16436)
问题(15121)
统计(14623)
(14550)
技术经济(13897)
(13795)
图书(13310)
(13127)
资源(12706)
理论(12622)
决策(12070)
共检索到387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熙  王怀秀  
近年来,"活力"概念被引入教育界,有可能在质量与公平的概念之外开辟认识教育发展的新视角。通过对教师访谈资料的文本分析,考察教师对"学校活力"的意义解读,并思考教师在建构"学校活力"概念的过程中建构的自我身份认同。发现,教师对"学校活力"的评述通常与教师对自身精神状态的描述交织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活力"这个概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传递出一种组织的生命观,将学校视作有机体,将每位学校成员视作鲜活且与整体密切联系的细胞。教师在描述"学校活力"时更倾向于将校长视作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推动者,教师、学生及其他相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作为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之一,阿普尔在其"批判的教育研究"中,为了捍卫他所认为的社会正义和平等以及真正的民主教育,质疑当前的学校教育,尤其关注学校里教师的困境,并对其应该坚持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阐释。阿普尔鼓励教师通过主体解放和批判意识的觉醒,在日常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反对霸权,践行民主的教育;指导教师团结起来,运用集体行动争取民主的话语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水萍  
以Nvivo软件对来自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以及师范生的89个访谈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教师伦理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行、教师与职业、教师与其自身、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及社会等六个维度之间最本质、最重要的道德关系;教师伦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表现在道德影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习惯与方法、心理情感关怀、树立信心、心智启发等方面。基于当前师德建设的需要,完善教师伦理规范体系十分迫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萍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实践主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技术理性的主宰下,教师教育违背了教育应有的人文特性。教育现象学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人文视角。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现象学认为,富于教育机智是其视域下好教师的标准,引导教师保持教育现象学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对生活的敏感性并引导教师逐步形成反思力是培养好教师的优化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茂森  
在生活世界中强调作为"人"的教师,是其专业身份认同的前提条件。"研究者"与"艺术家"之间动态维持的张力关系构成了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可能空间,它既关注以艺术为中介的生命反思,又重视以研究为动力的自我生成。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少为多的变革思路、形成陌生人的教师自我意象、发展教师自我的实践智慧等,则是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基本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俊  秦惠民  
全球教育治理对教师职业的符号控制随着国际组织在治理权竞合中的变化,逐渐从"强分类"转向"强架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推崇自由市场和竞争比较的国际组织,通过全球教育评价中的认识论权威对各国教师法律制度改革产生合规拉动。以数据比较和指标竞争为基础的"善治"方案,成为主权国家启动教师法律制度改革的外部合法性来源。主权国家在与国际组织的互动中达成教育立法合意,以表现性和问责制为主线推进教师法律制度改革,改变教师权利与义务构成的权重导向。教师法律地位重构存在潜在风险,应重视教师法律制度尊师重教的价值导向,发挥其基本功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丽佳  
作为外部问责与教师责任间的中介,文化问责是学校日常运作中自然发展而成的概念,它近距离地形塑着教师的责任。基于文化问责之构成对上海市某初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学校作为教师实践展开的场域,其中培植的责任概念引领着教师个体从"责任规避"到自觉承担"拓展的责任",同时也从群体层面上促成了教育合力的形成。建立正式的校本问责制,在利益相关者间合理分配责任,培植教师个体的道德责任感,是文化问责情境中促进教师责任承担的可能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薇  
该访谈研究的对象为20名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通过对教师们对自己如何思考和进行教学的描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看法)进行"关键词抽取"和"标识平面"法的比较定位,发现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中主要存在五种类型的信念:知识型、结果型、能力型、兴趣型和价值型。其中,强调能力型信念的教师居多。这五种类型的教师信念依次从"教师中心"取向"学生中心"取向排列。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莉  卢乃桂  
教师被认为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变革的社会中,政府、家长、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同时对教师专业性概念也有不同的诠释。其中,政府颁布的各种教育改革政策对教师工作的影响越来越频繁、直接。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相关教师政策加以梳理,以期揭示国家政策对教师专业性的规定及其内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洪富  范春梅  
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行动变革至关重要。为推动教师变革,必须研究并清除教师行动的障碍。基于对X学院30位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面临内外部多重行动障碍,包括已有知识体系和惯习的制约、教师转型能力欠缺、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高校内部评价考核制度偏颇、师资建设乏力和投入不足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姝力   冯旭芳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办学的灵魂和主线,教师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通过对30位高职院校教师深度访谈的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行为主体、产业环境、物质基础、政策支持四个层面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产教融合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四个层面构建阻碍高职院校教师产教融合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从共筑产教融合团队共同体、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开拓信息与资源渠道、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教师产教融合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任燕  安玉发  
本文在对北京市八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经销商、购买者及市场管理者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三类微观经济主体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认知情况,梳理了当前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对食品进行安全监管的流程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已经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广大经销商和购买者的迫切愿望;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在经销商和产品进入市场、场内交易和退出市场三个环节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琳莉  黄好钦  张俊飚  罗云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湖北省102户稻农50余万字深度访谈资料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分析,探究稻农低碳生产行为的有效干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宣传推广教育+低碳情境变革"双路径通过影响稻农低碳生产态度、行为效能感知、生产实施成本和社会环境因素,实现对其低碳生产行为的有效干预。前者属于信息型干预策略,能够提供低碳生产信息、教育和榜样示范等内容,旨在改变稻农低碳生产认知和规范;后者属于结构型干预策略,能够提供经济激励、土地流转、低碳标识和市场监管等内容,旨在改变稻农低碳生产行为决策的情境。因此,应重视低碳农业宣传教育,培育低碳农业经营主体,完善低碳农业补贴机制,加快建立低碳产品标识,进而实现农业低碳化转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世民  陈会英  李娟  
供应链管理强调既合作又竞争的竞合双赢思想,是目前中国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来自于山东省等15省(市)的761份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从合作发起、合作动机、合作内容以及质量与价格、监管与争议等方面分析了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养猪者、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三者间的相互竞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养猪者、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均具有较强的合作意愿,其动机是在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稳定、持续的高收益;合作过程中,彼此之间能够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并通过协商解决有关争议,70%以上的养猪者满意现有竞合关系并意愿继续合作。不过,现有竞合关系尚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包括合同期限较短、内部信息不对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鹂  刘钟芬  
教师教育者是专职教"教师"的教师,是通过教学指导教师学习者学习和理解如何"教学"的人,其教学能力在教师培养之指导"学"、传授"教"和示范"教"的特殊需求下具有自在特质和要求。基于教师教育者调查以及与教师学习者、初任教师群体的评价期许比对,在多主体视域中探析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现实样态发现:群体存在自我能力认知理想化、角色特征能力不凸显、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能力不足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