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7)
2023(3445)
2022(2743)
2021(2795)
2020(2150)
2019(5105)
2018(5212)
2017(7880)
2016(5726)
2015(6558)
2014(6722)
2013(5631)
2012(5229)
2011(4841)
2010(5088)
2009(4310)
2008(4103)
2007(3685)
2006(3298)
2005(3129)
作者
(11863)
(9692)
(9462)
(9320)
(6336)
(4656)
(4571)
(4095)
(3738)
(3672)
(3386)
(3205)
(3184)
(3133)
(3098)
(3046)
(2973)
(2920)
(2881)
(2866)
(2724)
(2528)
(2409)
(2361)
(2334)
(2314)
(2166)
(2087)
(2058)
(2000)
学科
教育(18693)
中国(10303)
(9635)
经济(9620)
管理(8584)
(7517)
教学(6248)
理论(6198)
(6185)
企业(6185)
(4502)
(4431)
方法(4264)
(3900)
数学(3806)
发展(3699)
数学方法(3691)
(3577)
(3359)
研究(3251)
改革(3203)
(3181)
技术(3170)
思想(3167)
政治(3116)
高等(3111)
思想政治(2885)
政治教育(2885)
治教(2885)
德育(2863)
机构
大学(67217)
学院(61685)
教育(29269)
研究(26260)
(21929)
师范(21881)
师范大学(18352)
(16172)
(16142)
经济(15460)
管理(15265)
科学(14069)
理学(13062)
中国(13055)
理学院(12766)
(12604)
职业(12361)
管理学(12305)
管理学院(12142)
教育学(11622)
技术(11506)
北京(11448)
研究所(11406)
(11274)
中心(11090)
(9461)
(9243)
教育学院(8596)
职业技术(8491)
(8488)
基金
项目(37701)
研究(37396)
科学(31887)
教育(27825)
基金(23573)
社会(20444)
(19282)
社会科(19000)
社会科学(18994)
国家(18926)
成果(18543)
编号(18098)
课题(16912)
(16358)
(15873)
科学基金(15610)
(14717)
规划(12379)
基金项目(11241)
(11204)
(10985)
(10889)
项目编号(10885)
教育部(10654)
重点(10534)
研究成果(9973)
(9717)
(9659)
阶段(9637)
(9543)
期刊
教育(50447)
研究(32377)
中国(25251)
(17094)
经济(17094)
职业(12006)
技术(9598)
技术教育(7773)
职业技术(7773)
职业技术教育(7773)
大学(7211)
(7202)
学报(7181)
科学(6099)
(5768)
高等(5695)
成人(5633)
成人教育(5633)
(5382)
论坛(5382)
管理(5176)
(5112)
高等教育(5024)
学学(4768)
发展(4576)
(4576)
(4510)
金融(4510)
农业(4218)
职教(4113)
共检索到109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华  
教育常识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习惯性理解,是教师之间口耳相传的习俗意义上的教育观点。教育常识在日常生活范围内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一旦超出其适用范围,就会遭遇到"惊人的变故"。教育经验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情绪体验。教育经验乃是教师个体对教育活动的常识性理解。教师要超越教育经验层次上的教育常识,就要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尤其是要培养反思和批判的意识与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丽丽  
转型时代,人们习惯于将社会问题归因于教育,要求教育迎接社会挑战、响应社会召唤、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也有人不厌其烦地责骂教育,质问教育为何要被外在要求束缚,而不尊重儿童的天性、不按照自然本性培养儿童……在诸多相互矛盾的任务面前,教育已然成为跑马场,人人都可以注解教育,转型时代在提供多样性与个性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宁东  蓝洁  
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求,其与高职"专升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目前,高职院校独立试办高职本科专业、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试办高职本科专业是推进高职层次上移的两种主要探新模式。反思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现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面临学位体系的断层、专业设置的隔离、门第思维的羁绊等障碍。面对客观的阻力,在已有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中举办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学术型学士学位平行的"技术专业学士学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发展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忠  
在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通过高职"升格"是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实现高职教育层次上移的有效路径。然而,高职教育层次上移不能"一哄而上",需要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条件作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升格";"示范"优先,稳定职教;东部先行,兼顾中西部;公办为主,照顾民办和稳定发展速度等策略,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层次上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达  邢少乐  
我国现代产业结构演进高级化要求人力资本结构随之高级化,倒逼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上移发展与完善,从而形成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现代产业结构高级化倒逼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分别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上移的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通过推动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顺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将应用技术大学打造成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同时健全国家资历框架体系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上移发展,打通高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上升通道,可以有效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上移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心理学视角总结归纳人的普遍成长规律。通过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解读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环境、学习能力、职后教育等方面的感受,可以准确把握他们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个人发挥特长、提供各种学习机会等措施,促进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参与动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户清丽  
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是由反思性实践能力、学业整合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共同构成的能力综合体,其能力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完善的过程。反思性实践能力可划分为自发性实践、理性实践、发展性实践三个层次,学业整合能力可划分为学业知识整合、教学知能整合、教学论整合、情境性整合四个层次,行动研究能力可划分为模仿性教学、策略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和创造性教学四个层次。探明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发展的多层次完善特征,有助于动态评估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发展的现状、优势与不足,并为促进其能力发展提供介入方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原兰兰、卢文汇、连仙枝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6期中撰文,从内容体系和培训途径两个方面,阐述了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多层次继续教育。作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分为新任教师以及骨干教师与中青年教师两类,其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培训途径是不同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师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的学历偏低,合格教师数量不足,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能达到合格学历,大学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比例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佘国信  陈秋华  
我们已经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地区间财政职能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以及财政职能差异性对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影响。①政府支出需求层次(LevelsofDovernmentalExpenditureDemand)与支出需求层次差异是财政职能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具体体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等菊  扈中平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教育目的的反思 ,对教育史上层次教育目的思想的借鉴 ,认为建构包括人才规格培养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在内的较近的教育目的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最高教育目的是必要的。最高的目的是一般的、普遍的 ,指导较近的目的 ;较近的目的是特殊的、具体的 ,是为实现最高的目的而服务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赵懿璇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符合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两类高校在建立合作机构及其运行规范、合作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双校合作尚未形成合力、本科高校的合作参与度较低、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增加了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负担,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引发高职院校办学成本增加的现实困境。为此,应加强教育督导,激发合作双方的参与热情;精选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效率;政策向高职倾斜,减少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成本。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屹  李晓娟  陆欣桐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服务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的牵引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场域将以一个全新的形态呈现及运作,其人才适应性培养关乎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发展。场域视角下,资本竞争、场域适应、惯习重构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适应性培养的动力来源、内在本质及重要基石。囿于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之"道"偏颇、培养之"法"偏弱、培养之"术"偏离、培养之"器"偏废的现实困境而陷入适应性失守的困象。鉴于此,提出明确办学属性以澄明适应性培养之"道"、加强场域内外部联系以坚守适应性培养之"法"、重塑培养惯习以探索适应性培养之"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优化适应性培养之"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莉春  
课程教学领域的反思与哈贝马斯的三种认识兴趣相连,被区分为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解放性反思。本研究结合舍恩所论述的反思性实践者的行动中反思过程,对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并访谈,发现在教学中三种反思层次都存在,且相互角力又相互支撑与融通。专家教师在行动中反思的核心是对问题"重新框定"的能力,其卓越的行动艺术与其所拥有的三种反思层次之间的贯通力有关。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顾明远  
<正>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23年7月25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国优计划”)。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