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5)
2023(3223)
2022(2856)
2021(2863)
2020(2347)
2019(5333)
2018(5236)
2017(8996)
2016(5595)
2015(6702)
2014(6670)
2013(6011)
2012(5708)
2011(5307)
2010(5572)
2009(4681)
2008(4805)
2007(4446)
2006(3881)
2005(3513)
作者
(16047)
(13587)
(13568)
(12794)
(8701)
(6429)
(6096)
(5271)
(5190)
(5080)
(4719)
(4658)
(4408)
(4403)
(4386)
(4176)
(4120)
(4059)
(3953)
(3952)
(3620)
(3490)
(3396)
(3296)
(3216)
(3131)
(3075)
(2992)
(2892)
(2848)
学科
(14473)
经济(14438)
管理(12512)
(10935)
教学(10077)
(9075)
企业(9075)
理论(7379)
方法(6918)
学法(5962)
教学法(5962)
数学(5707)
数学方法(5440)
(5278)
教育(4784)
(4572)
学理(4092)
学理论(4092)
(3785)
中国(3756)
业经(3390)
农业(3160)
(2960)
(2816)
组织(2596)
技术(2506)
计算(2493)
(2481)
贸易(2480)
算机(2410)
机构
大学(81360)
学院(81144)
研究(27289)
管理(25878)
(24073)
经济(23388)
理学(22890)
理学院(22498)
管理学(21666)
管理学院(21523)
科学(18859)
(17933)
师范(17722)
(17676)
中国(17042)
教育(14968)
(14419)
师范大学(14411)
(14174)
研究所(13464)
(13176)
技术(12359)
中心(12031)
业大(12005)
(11394)
农业(11224)
北京(11192)
(10374)
职业(10172)
财经(9467)
基金
项目(53536)
科学(41762)
研究(41186)
基金(36474)
(32431)
国家(32140)
科学基金(26969)
教育(24233)
社会(22218)
(21713)
社会科(20878)
社会科学(20870)
基金项目(19434)
(19383)
编号(18441)
自然(18435)
自然科(18077)
自然科学(18069)
自然科学基金(17777)
成果(16721)
资助(14865)
课题(14374)
重点(12936)
(12480)
(12121)
大学(11238)
教育部(10928)
规划(10913)
(10862)
(10794)
期刊
教育(29214)
(25507)
经济(25507)
研究(24369)
中国(20913)
学报(14100)
科学(12954)
(12211)
大学(10787)
管理(10212)
技术(10161)
学学(9602)
(8654)
农业(8422)
职业(7994)
技术教育(5214)
职业技术(5214)
职业技术教育(5214)
财经(5076)
(4635)
论坛(4635)
(4570)
(4562)
金融(4562)
(4468)
(4404)
图书(4147)
(3909)
业大(3853)
业经(3671)
共检索到118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后课改时代",教师的课程理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视点。文章认为,当下教师的课程理解大抵由积极健全的课程主体自觉、日常课程教学批判创造和"实践理论"构建构成。而培育教师的问题自觉及对教学的自我反思习惯,加强对教师培训者和教师自身转化意识的培养,借助"他者"的声音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是教师的课程理解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可能路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段作章  
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是一个由外到内、由内至外的转变过程,大致要经历学习理解——认同内化——创新生成——外化实践等环节。学习理解是教学行为转化的逻辑起点,教师对先进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行为冲突的"意识"是新教学行为的孕育萌发机制;认同内化是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认知延伸,同化和顺应是实现教学理念内化的心理机制;创新生成是教学行为转化的关键环节,教育思维是创新生成教学行为的思维机制;外化实践是教学行为转化的终端检修,行为反思和修正完善能力是制约"终端检修"质量水平的能力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焕立  
新课程和新的培养目标,对传统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挑战,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相应发生转变,由重传授到重发展;由统一规格教育到差异教育;由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由重结果到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到综合信息交流;由居高临下到平等融洽;由教学模式化到教学个性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呈领  胡萍  梁云真  蒋志辉  黄琰  疏凤芳  
在线学习中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到在线学习者课程评价和学习体验。本文提出研究假设:教师主教行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正相关;教师助教行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正相关;教师管理行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正相关。主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学习者评论中挖掘在线学习者观点。研究设计了学习者观点抽象模型和教师教学行为编码表,运用语言技术平台(LTP)依存句法分析识别观点句,并基于规则压缩抽取观点句中属性和观点词语,编码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相关观点。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的相关性发现:教师主教行为(讲授、指示、演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正相关;教师助教行为(评价反馈、技术指导)和教师管理行为(组织讨论、课程管理、辅助学习资源管理)与学习者课程评价的相关关系未达到统计检验的显著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线学习中教师教学行为发展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玉龙  王丽新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或在出乎意料和未可预知事件发生的同一时刻,即时调整、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更优化的教学行为谋求更优化的教学效果,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即时修正。这种修正能力是一种实践智慧,它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征  余美君  
班额研究从早期的"投入-产出"思路,转向系统论视角下的"投入-转化-产出"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重要的中介变量。本研究探索了班额变化改变教师内隐和外显的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内在转化过程。文章指出班额调控是一个硬件和软件并重的系统工程,实现由局部地区"降低班额政策"到全面推行"小班教学精神"的转变,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小班教学精神"的指导和培训是下一阶段我国班额调控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晁亚群  
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会导致学生不当行为的产生,针对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研究是大学教学伦理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在美国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其中,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分类及其依据是研究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前提。美国学者将不当教学行为主要分为学生与教师两大视角,对于管理者视角下不当教学行为分类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分类依据一定的理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并主要使用了定量研究方法。防范不当教学行为,应重视对教师教学自由权的保护,加强对管理者视角下不当教学行为分类的研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处理不当教学行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杰  
反思型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具有以下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 ,而且特别强调与自己对话 ;既重视教学的科学层面 ,更关注教学的艺术层面 ;自觉地把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使其成为一种明确的知识 ;主张人人都是研究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健  
教学习性是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精神、生成教学实践行动的内在依据。课程改革必须诉求教学习性的改造,是被课程改革历史已经证明的结论,是可以得到理论诠释的逻辑必然,也是我们当下课程改革的实践呼唤。改造教学习性只能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首先改造支持教师改变的培训者的习性,也必须成为教师主体自觉的实践活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丹杨  吴颖康  鲍建生  蔡金法  
教师关注被认为是沟通教师知识信念和教学行为的桥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新兴术语,它在教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正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围绕什么是教师关注、为什么研究教师关注和如何研究教师关注这三个核心问题,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教师关注的源流、内涵和分类,分析了教师关注的重要性,讨论了研究教师关注的方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梦   刘英群   韩锡斌  
当前,有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研究大多基于经验总结和感性认知,缺少比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实证性证据。通过对6 973名高职院校教师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参与比赛的次数和级别均对其信息化教学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参与比赛的次数不仅能够直接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而且能够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而间接促进其信息化教学行为;然而,参与比赛的级别并不会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产生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比赛主办方的创新改革为牵引力,以职业院校的组织管理为助推力,以教师自身的教学实施为执行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永平  
PCK具有观念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它既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又影响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互动发展中发挥着桥梁性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治国  田凤梅  杜丽娜  
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必然受教师行为,尤其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既有言语行为方面的,也有动作行为方面的,亦有复合行为方面的;既有民主倾向行为方面的,也有专断倾向行为方面的。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发现,民主倾向教学行为能够被学生更多地认知到公正、尊重、平等、宽容、诚信和谦虚等品质,专断倾向教学行为则"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学生的品德认知存在高度、中度和低度认知的差异。我们还发现小学生品德具有分化性、多样性、弱公正性、向善性、亲诚性、一致性等特点。本文认为营造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因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教师需要做到,对其课堂教学行为强化与优化并举、"续暖"与"御寒"兼行及重视灵活使用复合行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晶晶  
教师从业年限、学历背景的不同会造成其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是目前教育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借助富媒体技术在网课资源中提取教师行为数据,利用可穿戴设备在现实课堂中提取教师面部表情数据,结合教务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提供的教师个人资料数据,构建基于关联模型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模型,挖掘教师群体与其教学行为之间的关联,寻找不同教师群体和群体内部间的教学行为差异,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实现利用差异完善教师群体的教学行为,为教师自身行为调整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桂珍  
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本文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和理论,对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性分析、归纳和提炼,并从中寻求出路以提高教学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