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
2023(307)
2022(237)
2021(242)
2020(218)
2019(471)
2018(545)
2017(729)
2016(642)
2015(761)
2014(790)
2013(594)
2012(550)
2011(567)
2010(516)
2009(393)
2008(376)
2007(362)
2006(301)
2005(293)
作者
(1083)
(857)
(825)
(818)
(533)
(423)
(393)
(376)
(364)
(360)
(359)
(294)
(282)
(274)
(260)
(258)
(254)
(251)
(250)
(247)
(244)
(237)
(237)
(233)
(232)
(224)
(219)
(217)
(216)
(215)
学科
教学(953)
教师(833)
教育(616)
主任(412)
班主(412)
班主任(412)
理论(407)
计算(401)
算机(400)
计算机(400)
机化(393)
计算机化(393)
学法(336)
教学法(336)
文教(221)
(219)
(219)
状况(219)
语文(190)
管理(184)
中国(182)
学理(170)
学理论(170)
学校(144)
学生(144)
研究(140)
(137)
特殊(137)
特殊教育(137)
组织(131)
机构
大学(6215)
学院(6210)
教育(4778)
(4197)
师范(4194)
师范大学(3337)
研究(2267)
教育学(2258)
职业(1764)
教育学院(1746)
科学(1665)
技术(1634)
(1509)
职业技术(1267)
北京(1180)
(1131)
教育科(1129)
教育科学(1127)
技术学院(1106)
(1039)
中心(1020)
研究所(978)
(973)
京师(841)
师范学院(826)
学学(824)
(755)
科学学(736)
科学学院(736)
北京师范大学(708)
基金
研究(4566)
教育(4028)
项目(3639)
科学(3196)
成果(2902)
教师(2678)
课题(2621)
编号(2556)
(2318)
(2218)
(1967)
规划(1923)
社会(1867)
(1795)
社会科(1763)
社会科学(1763)
年度(1645)
基金(1567)
项目编号(1479)
研究成果(1477)
(1390)
(1386)
阶段(1383)
教育科(1372)
(1367)
(1330)
教育科学(1319)
(1272)
教育部(1265)
阶段性(1252)
期刊
教育(8170)
研究(3252)
中国(3128)
职业(1724)
成人(1335)
成人教育(1335)
技术(1044)
技术教育(998)
职业技术(998)
职业技术教育(998)
(958)
发展(920)
(920)
高等(726)
(681)
论坛(681)
职教(656)
高等教育(622)
全球(600)
展望(600)
教育展(600)
比较(592)
科学(438)
学报(393)
教育科(364)
教育科学(364)
大学(350)
教研(343)
高教(343)
(306)
共检索到9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力力  
"境界"若与人事结合起来,通常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在电视剧《心术》里的一次医务讨论中,医师霍思邈说:医师给病人看病,有三种境界,一种是仅仅遵循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原则对病人施治,这是技师;一种是充满人文关怀悲悯病人努力治病还有一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次林  
教师有四类:以讲授教材为目的的教书者、以培养学生为目的的育人者、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的导学者、以通过调控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筹划者。这四类教师也依次表明了教师的职业境界,前两者属于"以教定学"的教育,后两者属于"以学定教"的教育。根据"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教师是"促进者",其职业道德应该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为价值坐标。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陈瑜  
第一重境界,"乐教"。做一名具有教育生命力的好教师,首先要做一个"乐教"之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永葆教育的理想、信仰与情怀。"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必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世界事业的热爱的基础上,至于如何教学,那是次要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岳欣云  
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着三种层次的教学对话:独白型教学对话、技术型教学对话和生命型教学对话,要达到生命型教学对话,就必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发展相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的整体在场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应具有宽容意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启亮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运动变化的过程,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为几个不同的境界。长期以来我们多重视外部规定性的、非自我的、被动遵守的规范道德,这只是教师道德发展的基础境界。拷问良心道德是追寻内在自觉和生成的责任道德,是教师道德发展的提高境界;体验幸福道德是关注教师主体体验和专业成长的道德,是教师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就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校工作状态来看,教师作为教学领导,是无需证明也无需提醒之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导,是职责应当但须时时提醒之事;而教师作为课程领导,则是刚刚兴起却总在有意无意之间的事。对于处在变革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依然不改初心、执着探索的优秀教师来说,成为学校中的课程领导
关键词: 学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方红  
教师知识构成了教师境界的根基,它为教师的境界追求提供可靠的保障与前提。在现实中,教师是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个体,身份不同则知识立场不同,立场的复杂性导致了境界的复杂性。面对复杂多元的身份属性,教师理应秉持合理的知识立场和开放性的思维,发挥知识的功用及其价值,直面教师知识立场的多元性、多样性之复杂现实,在多重身份的重叠和冲突中求得知识学习和知识传授的平衡,睿智地破译教师知识的"逻各斯",通过知识提升教师境界,以此达到较高的教育境界和人生境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当前,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与培训者往往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位于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教学技能与技巧的提高上,这种认识有碍于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构建或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师形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种视角。个人教育哲学的建构,可以使教师在专业水平上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英  
本文结合笔者参加江苏省"两课"评比活动的体验与感悟,阐述对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三重境界的认识:一是传经入道的"经师";二是授业精道的"能师";三是解惑悟道的"人师"。从经师、能师到人师,是中职德育教师职业人格素养修炼由外到内、由低到高逐步发展和境界提升的根本路径,也是中职教师赢得职业幸福的一种方式与智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艺  
管理的境界四月初.我陪同美国《美中商贸》杂志总编辑到天津采访,天津南乡镇企业局局长王武敬、中共天津西青区委书记王文华安排我们参观了宁家房子村、使我们感到惊讶的是.那一幢幢雅致精美的别墅的主人们竟然是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十余年前.当张同生、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熊晓梅  
引路架桥,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聚优而立,优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供给。因势而新,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江声皖  
开放教育首先是针对封闭性精英教育而言,是为减轻大众就读高等学校压力和适应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毕业生需求的变革,实际上是对于学生入学条件的开放,尚只属于开放教育的初级阶段;开放教育进一步是针对“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而设计,主张由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这是对于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开放,因而实质上也是对传统学校的教学资源的开放,但它必然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是开放教育的自然发展阶段;开放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开放,是要给基础不平等的人以平等的教育机会,因为即便以“大众化”的标准来衡量,在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当中,学习基础和物质基础都是不平等的,且其不平等的差距往往随着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治华  
于漪老师在50多年任教生涯中,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始终是一名教学一线的研究者。对于学科范畴的焦点问题,她带着强烈的理论渴求,从多学科视角,从培养人的全局去认识探讨,其学术人品的最大魅力是献身精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晓敏  
刘勰的审美亮色主要集中在《文心雕龙》一书当中。择其大要,可以归纳为集锦美、普泛美和造化美三个大类。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品格主要集中在仕心美、文心美和道心美三个方面。刘勰礼佛、护法、出家,是其审美活动的重大表征。此类审美活动用智度来表述,更为恰切。智度是大乘佛学用语,为三世纪时印度龙树所创,意为"以大智慧到彼岸"。对刘勰而言,"以大智慧到彼岸"是其审美的更高境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