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1)
- 2023(6739)
- 2022(6080)
- 2021(5823)
- 2020(5058)
- 2019(12256)
- 2018(12689)
- 2017(23565)
- 2016(13603)
- 2015(15651)
- 2014(16461)
- 2013(15739)
- 2012(14781)
- 2011(13575)
- 2010(13992)
- 2009(12916)
- 2008(13354)
- 2007(12232)
- 2006(10663)
- 2005(9779)
- 学科
- 济(51701)
- 经济(51638)
- 管理(33844)
- 业(31628)
- 企(25753)
- 企业(25753)
- 方法(24018)
- 数学(21186)
- 数学方法(20914)
- 农(15164)
- 财(15061)
- 中国(13914)
- 制(13865)
- 学(11078)
- 业经(10734)
- 地方(10407)
- 理论(10282)
- 贸(9870)
- 贸易(9867)
- 易(9551)
- 农业(9549)
- 体(9498)
- 银(9218)
- 银行(9194)
- 行(8724)
- 教学(8709)
- 务(8492)
- 融(8478)
- 金融(8476)
- 财务(8470)
- 机构
- 学院(192100)
- 大学(191135)
- 济(74293)
- 经济(72385)
- 管理(66890)
- 研究(65920)
- 理学(56120)
- 理学院(55394)
- 管理学(54236)
- 管理学院(53849)
- 中国(49431)
- 京(41676)
- 科学(41059)
- 财(37503)
- 所(35149)
- 农(34292)
- 江(32540)
- 研究所(31469)
- 中心(30621)
- 范(30159)
- 师范(29892)
- 财经(28295)
- 业大(28097)
- 北京(27049)
- 农业(26852)
- 州(25653)
- 经(25378)
- 技术(23771)
- 师范大学(23758)
- 院(23009)
- 基金
- 项目(115543)
- 研究(88985)
- 科学(88178)
- 基金(78137)
- 家(67277)
- 国家(66617)
- 科学基金(55294)
- 社会(51196)
- 社会科(48233)
- 社会科学(48213)
- 省(47448)
- 教育(45144)
- 基金项目(41063)
- 编号(39949)
- 划(39912)
- 自然(34658)
- 成果(34645)
- 自然科(33748)
- 自然科学(33735)
- 自然科学基金(33113)
- 资助(32946)
- 课题(29114)
- 重点(26848)
- 部(26127)
- 发(25489)
- 年(23790)
- 性(23582)
- 创(23525)
- 项目编号(23240)
- 大学(22818)
共检索到301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亮奎
教师本应是新课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然而实践中却出现了教师徘徊于课改边缘的现象。本文从教师自身、课改理论与实践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了导致教师疏离于新课改的原因。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我们必须深入认识与把握影响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诸因素,还教师以主角地位。
关键词:
教师 新课改 疏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伟荣 张方玉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这看似是对瞿秋白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的高度评价,其实却隐含着他一生的无奈与悲哀。"马克思主义者"和"旧士文人"的双重身份曾一度让瞿秋白倍感撕裂与苦痛,"疏离"形象也因此成为瞿秋白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标签。然而,"疏离"形象背后的隐性情结却不太为人所知。探寻瞿秋白生命历程中的"疏离"形象,对于理性理解瞿秋白的复杂情感、突破过往瞿秋白研究的解释窠臼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瞿秋白 疏离 二元人格 隐性情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那种认为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型是"把改革的成败推加在教师身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转型 反思性实践者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伟荣 张方玉
瞿秋白自称是"半吊子文人""脆弱的二元人物",一生因"历史的误会"而苦恼,这与贯穿他一生的强烈的疏离感有莫大关系。许多学者也称瞿秋白为"悲剧性命运的书生领袖"。然而,"疏离"与"亲近"并不一定截然相对,"悲剧"与"幸福"也不见得就不能共存,一生被"疏离"困扰的人也有自己的"独家幸福"。因此,疏离与亲近的关系建构就成为探究瞿秋白幸福观的关键。研究瞿秋白疏离意识中的幸福存在,对于梳理瞿秋白一生复杂的情感关系,丰富瞿秋白研究的理论成果,拓展瞿秋白研究的纵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瞿秋白 疏离 亲近 幸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袁令民 廖伯琴 李富强
为了解高中物理教师使用新课程教科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研制调研工具的基础上,以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10个省份的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研。从教师视角,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科书实际使用情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影响使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从教科书使用视角审视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现状。研究发现:教学设计阶段多以教科书为主要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中教科书各栏目多直接使用,新教科书带来的教学负担主要来源于习题训练以及对教师要求的提高;新教科书对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影响物理新课程教科书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考试评价方式、配套硬件设施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海琴 李玲 梅健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是高校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5所重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无规范感最高,达到中上水平,说明组织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则;教师的组织政治认知对其工作疏离感预测作用显著,其中同事关系是最主要的预测源;无力与无意义感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无规范感会导致离职倾向,提高工作绩效和预防离职倾向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工作疏离感在组织环境评价与工作结果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应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途径。抵制疏离感,需要重视组织内部的充分沟通,加强思想价值观引导,多关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情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飞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参与 公民教育 参与式公民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陈星
教育向人们传授有关消费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实现人生幸福。自工业文明以来,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日益关联,但却日趋疏离消费性知识和技能。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普遍认为消费从属于生产并受生产支配、工具理性倾向为教育的生产性提供了重要依据、通常的消费活动无须借助于专门的学校教育等诸多方面。扭转教育疏离消费的趋向亟须教育对消费的刺激力量的拉动,借助教育提升人们的消费层次和品质,依靠教育对消费观念和方式的矫正。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消费性知识 消费教育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工作疏离感会减少员工的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感,并引发偏离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疏离感的干预策略。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可归纳为个体特征、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工作疏离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积极的心态、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谐人际氛围等。
关键词:
工作疏离感 形成因素 干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文章以川渝两地471名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SEM)验证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海明 陆欣欣 时勘 孔演花
目的:探讨青年教师工作负荷下心理疏离的影响机制。方法:取样324名青年教师进行工作负荷量表、心理疏离量表、依恋回避量表和过度工作承诺量表的调查。结果:工作负荷和工作过度承诺,以及依恋回避负向预测心理疏离;工作过度承诺在工作负荷和心理疏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依恋回避的调节。结论:工作过度承诺对心理疏离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一套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体制以及课程实施方法 ,其实施有赖于教师的理解、设计和具体化 ,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则是关键性的前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同构关系 ,并对自身角色、教育对象以及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交往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 教学观念 对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力 黄小莲
参照美国“基于关心的变革采纳模式(CBAM)”的研究理论以及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实施现状,可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大致分为机械实施、常规化、精致加工、整合、创新五个层次,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夹杂着改革与抗拒成分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中庸主义”三种倾向。新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教师的态度与态势,才能促进教师与新课程同行。
关键词:
新课程实施 改革 抗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江家发
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为此,高师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形成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以彰显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师院校 教师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正德
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乡村教师文化境遇的叙事探究,发现乡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认知态度和行动状况是有显著差异的,他们有的茫然失措,有的被动应付,有的则主动出击。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陷入双重的文化困境:既要背负教学改革的重任勇往直前,又要面对自身的困惑和无助。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多从文化层面解读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境遇,指明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文化路向,使其增强文化自觉,突围文化困境,最终为乡村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寻觅曙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