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5)
- 2023(4325)
- 2022(3690)
- 2021(3444)
- 2020(2920)
- 2019(6688)
- 2018(6613)
- 2017(11435)
- 2016(7165)
- 2015(8333)
- 2014(8272)
- 2013(7835)
- 2012(7218)
- 2011(6659)
- 2010(6929)
- 2009(5951)
- 2008(6113)
- 2007(5395)
- 2006(4760)
- 2005(4192)
- 学科
- 济(22679)
- 经济(22655)
- 业(15953)
- 管理(15557)
- 企(12799)
- 企业(12799)
- 方法(11366)
- 数学(9567)
- 数学方法(9383)
- 理论(7859)
- 农(7410)
- 学(6805)
- 教育(6751)
- 中国(6501)
- 教学(6429)
- 业经(5518)
- 农业(4967)
- 技术(4939)
- 财(4162)
- 学法(4141)
- 教学法(4141)
- 地方(3885)
- 和(3780)
- 划(3708)
- 贸(3698)
- 贸易(3698)
- 研究(3585)
- 学理(3580)
- 学理论(3580)
- 易(3562)
- 机构
- 大学(102287)
- 学院(102044)
- 研究(36966)
- 管理(34018)
- 济(33628)
- 经济(32789)
- 理学(29876)
- 理学院(29415)
- 管理学(28533)
- 管理学院(28362)
- 科学(25554)
- 中国(23184)
- 农(22483)
- 京(22143)
- 所(19831)
- 范(18906)
- 师范(18676)
- 研究所(18583)
- 业大(18533)
- 农业(17965)
- 江(16818)
- 中心(15554)
- 教育(15118)
- 师范大学(14963)
- 技术(14810)
- 财(14212)
- 北京(13755)
- 院(12973)
- 州(12713)
- 农业大学(12133)
- 基金
- 项目(71268)
- 科学(55734)
- 研究(52577)
- 基金(48830)
- 家(43864)
- 国家(43446)
- 科学基金(35848)
- 省(30456)
- 社会(30365)
- 教育(28719)
- 社会科(28646)
- 社会科学(28636)
- 划(26408)
- 基金项目(26075)
- 自然(23840)
- 自然科(23314)
- 自然科学(23302)
- 自然科学基金(22908)
- 编号(22053)
- 资助(19616)
- 成果(19143)
- 课题(17554)
- 重点(17522)
- 部(16145)
- 创(15674)
- 发(15606)
- 创新(14504)
- 年(14152)
- 计划(13992)
- 教育部(13679)
共检索到147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光明 张永健 吴立宝
开展教师核心能力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深化教师能力研究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师核心能力是在接受和参与教师教育、从事教育教学以及投身教研等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教师职业要求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共同性、统帅性和可建设性。基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从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自我、教师与同事家长等三个维度分析,教师核心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三种能力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动力与保障。要通过落实并完善相关政策、提升学校组织文化品质等实现教师核心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提升教师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核心素养是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习得知识、文化、自主发展方面的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课程和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对话交流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终身学习者。培养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国家需要继续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学校要积极搭建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沟通学习;教师个体要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和课内外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以生为本” 教师核心素养 教师专业成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莉
高职教师是决定职业教育吸引力及质量的关键环节。高职教师核心素养从内涵来看,是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必须拥有的、重点解决实践教学情境的关键能力与掌控能力;从构成要素来看,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大方面。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的教师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组建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教—学—研"的能力,是提升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和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师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素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友初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在先天条件基础上,经历养育、教育和实践等各种后天途径逐步养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显著影响的素质和修养,是教师从事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活动所需心理品质的总和,具有专业性、统领性和发展性等特征。采用扎根理论,对2167个调查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教师品格、教师知识、教师信念和教师能力被认同程度较高,可视为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维构成要素,进而分为教育情怀等12个二维要素。在比较了教师专业素养5种常用的测评方式后,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有效机制提升教师专业价值,构建以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体系,以及培养教师在实践中的自我反思能力等路径,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先进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也是引领时代、启迪智慧的工作。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是继"双师型"教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之后的又一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本目标和宗旨就是通过寻求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着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优质、公平、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作为卓越教师,必须师德高尚、能力卓越、知识渊博、技艺娴熟、发展良好。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德培养 卓越教师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邢桂丽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关于"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众说纷纭,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如何正确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内涵,如何培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入手,寻求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特征,提出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加强公共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 双师素质 内涵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娟 范保兴
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培养毕业生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现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现状及其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高职教师 教学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远
当前,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知识结构、课程分类、培养规格及培养模式上仍存在问题,针对社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应由国民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等要素构成,与此相对应的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设计应更新教育理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特点。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规格 要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雪艳
本文介绍了新西兰关键能力的内容、特色,阐述了新西兰关键能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即注重关键能力的弹性,关键能力培养的法制化,重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等。
关键词:
新西兰 关键能力 内涵 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桂城
培养"职业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追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应当促使学生成为职场中的优秀人才,故而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场核心素养。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源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客观依据。在基本内涵上,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不是发展职场专业素养和职场基础素养,而是发展有关职场交往和职场活动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情意,具体体现为统筹素养、人际素养、科技素养、系统素养和媒介素养等五个要素。在培养方式上,采用"融入式"或"整合式"的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可以有效的、全面的促使学生养成职场核心素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永芳
结合对中职教师培训体系和中职教师专业化及其培养体系内涵的分析认为,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应结合职前培养的内容,注意保持衔接性、连贯性、和科学性;在培养和培训中都要明确,职业(岗位)专业化与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学习必须紧密结合;培训体系必须以能力标准为导向,以能力现状为基础,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使中职教师的培训动态变化,以满足教师培训的时效性、实用性要求。
关键词:
中职教师 培训体系 培养体系 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东梅 王启龙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是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以校企生三方共同获益为目标,以企业学徒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特定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而采取的,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定培养计划、完成培养过程和实施过程监管的运行系统。主要由目标要素、基于特定岗位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实践的教学组织等内容要素、以企业主体的校企关系和以师傅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条件要素以及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和统筹设计系列政策等保障要素构成,整个培养体系具有整体性、能动性、开放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等特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爱珍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导与核心要素是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水平,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培养更是高职教育适应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要求的变化的必然要求,对教师素质内涵进行分析和教师素质培养策略的研究,对于我们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内涵建设 教师素质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