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7)
2023(5111)
2022(3947)
2021(3540)
2020(2871)
2019(6187)
2018(6016)
2017(11006)
2016(6373)
2015(7236)
2014(7235)
2013(6761)
2012(6320)
2011(5949)
2010(6023)
2009(5519)
2008(5764)
2007(5205)
2006(4579)
2005(4209)
作者
(19223)
(16078)
(15871)
(15046)
(10284)
(7564)
(7262)
(6157)
(6126)
(5818)
(5715)
(5605)
(5233)
(5167)
(5105)
(4999)
(4803)
(4791)
(4711)
(4554)
(4150)
(4119)
(3851)
(3818)
(3642)
(3557)
(3499)
(3446)
(3379)
(3240)
学科
(29050)
经济(29022)
管理(15869)
(14373)
(11393)
企业(11393)
地方(10183)
方法(9735)
数学(7955)
(7845)
数学方法(7810)
(7437)
中国(7305)
地方经济(6658)
业经(6625)
农业(5509)
理论(5245)
(5199)
环境(4931)
(4858)
教育(4450)
(4052)
(3882)
(3810)
金融(3808)
(3575)
(3456)
贸易(3455)
(3352)
财务(3348)
机构
大学(96167)
学院(95971)
研究(36044)
(34174)
经济(33359)
管理(31544)
理学(27484)
理学院(26987)
管理学(26296)
管理学院(26093)
科学(24490)
中国(23956)
(21230)
(19185)
师范(19064)
(18956)
研究所(17656)
(16194)
师范大学(15635)
(15370)
(15155)
中心(15031)
业大(13702)
教育(13647)
北京(13311)
(13156)
农业(12768)
财经(12341)
(12148)
(11133)
基金
项目(66159)
科学(53242)
研究(49731)
基金(46962)
(41728)
国家(41375)
科学基金(34628)
社会(31152)
社会科(29392)
社会科学(29384)
(26624)
教育(24588)
基金项目(24556)
(23716)
自然(21722)
自然科(21148)
自然科学(21138)
自然科学基金(20742)
编号(20574)
资助(18011)
成果(17700)
重点(16422)
(16070)
课题(15775)
(14731)
(13570)
发展(12970)
(12838)
国家社会(12812)
规划(12775)
期刊
(39849)
经济(39849)
研究(29008)
教育(19972)
中国(19948)
学报(16691)
科学(15866)
(14561)
大学(12188)
学学(11251)
(11139)
管理(10998)
农业(10403)
技术(8429)
业经(6635)
财经(6134)
经济研究(6115)
资源(6089)
(5850)
金融(5850)
(5534)
(5479)
(5279)
职业(5249)
问题(5122)
(4843)
论坛(4843)
(4770)
图书(4508)
科技(4403)
共检索到140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银光  杜时忠  
在现代语境中,教师是多数知识的占有者和社会秩序的代表者,因而,此种语境中的教师权威伴生着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基于制度架构和知识占有之上。随着平等理念的崛起和个体自主的勃兴,基于制度优势和知识占有的教师权威逐渐失落。然而,此种理解局限于"现代"的偏狭,实际是对教师权威的误读。因此,有必要回溯到教师权威的源点洞察此问题,并据此寻求其可能的未来。在此情况下,古典视域下的教师权威为认识和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国建文  
从古典目的论的角度审视研究生导师的道德责任,有利于从全域视角出发,认识并解决当下研究生导师道德责任实现的困境。在古典目的论的语境中,研究生导师道德责任可以从自成目的的"合理善"、审慎思考下自愿选择的道德反思和行动与坚持"社会情"为限度的中道精神等三个维度加以把握。认为古典智慧对于现代语境下研究生导师道德责任的实现具有多重启示:确证研究生导师道德责任实现的至善立场;推动研究生导师道德责任反思和行动的具体展开;建构研究生导师道德责任承担的限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良才  李润洲  
教师权威是保持教育教学秩序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以往的教育教学大多是在“外在依附”的先验教师权威下进行的 ,使生机昂然的教育教学活动蜕化为僵化、机械的过程 ,抑制了教师、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其独立人格的生成。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权威由“外在依附”转化为“内在生成”,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教师、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生成的需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娜  周浩波  
本研究采取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8所大学1525名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均值分析法对大学教师权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大学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因素、知识因素、教学因素和身份因素。四个因素对大学教师权威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人格因素对大学教师权威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知识因素和教学因素,身份因素对大学教师权威影响程度最低。因此,大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提高教师权威:在真实的互动中发展教师人格魅力,在知识的整合中提升自身智慧,在课程的设计中发展教学智慧,在师生交往中正视身份的作用和局限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维才  
竺可桢的教师灵魂说体现的是一种师本位、学术本位的价值取向。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生的成长和大学的发展皆依靠教师、名师。这一理念与我国当前大学“官本位”、“行政本位”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竺可桢把浙江大学从一个地方性大学建设成国内名牌大学。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大学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启迪意义和指导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艳  吉梅  
调查研究发现,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间在教育及管理观念、教师角色及信息获取上存在差异,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权威开始弱化,师生冲突普遍存在。为此,高职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其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加强德行修养,以构建新型教师权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坤庆  陈亚凌  
在古典语境中,教育并未脱离哲学怀抱,它承载着哲学的理想与追求,此时的教育价值观是向外和向上的,知识的传递是帮助人回归精神家园。然而,在现代语境下,随着哲学的剧烈翻转和科技的狂飙突进,教育顺势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工具,教育价值观亦由此变成向内和向下的,几乎全是引导人向往物质与功利。就本质而言,当前的教育价值观已经失落了原初意蕴,并深陷困境中难以解脱。因此,有必要重新追溯到古典教育价值观的源头来厘清此问题,从而探讨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古典语境下的教育价值观为人们认识和解决当前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青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对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学习心理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少学者认为,今天的教师不应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创造者、学习者、引导者、辅助者、后援者、设计者。这些观点无疑具有前瞻性与现实性,它将促进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对传统的教师权威如何评价?笔者认为:一方面,它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孔泾源  
一、意识形态与“韦伯命题”如同西欧经济变迁引发过人们对欧洲中世纪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即宗教观念及其变革方式的关注一样,近几十年来东亚经济的迅速成长,引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思考。这种认识的明显特征在于,它所依据的是儒家思想的边缘、外围地区而不是它的本土或核心文化圈内的经济成长的经验;它所比照的是先发性国家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制度形态的自发成长过程中正统思想的某种适应性转化或理性化过程对经济成长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后发性国家在制度示范、传递乃至竞争面前的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的调适过程;它所着眼的依然是西方社会的那种以个人为本位的(尽管带有某种理性个人主义色彩)经由宗教或心理媒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友谊  李荣华  
研究生导师权威是导师在导学交往中使研究生产生内在信任、服从效应的一种教育影响力。在权威接受理论视域下,这种教育影响力主要是由作为实施主体的导师和作为接受主体的研究生双向参与,共同建构而成。审视研究生教育实践,导师权威具有稳定的运行机制,并且其影响会因应“合理接受”“失度接受”以及“接受缺位”等情境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作用结果。解决导师权威影响分化问题的路径在于:通过夯实权威接受的供给基础,引领权威的内涵式生长并将其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内,调适其压迫效应,使其在积极对接导学交往情境中发挥应然的正向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近年关于教师权威的讨论出现了一些很不严谨的观点,本文试图借助社会学、法学和哲学的研究成果,探讨教师权威的不同分类,对一些明显违背实际情况的主张提出不同意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东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当今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育领域、不同层次的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PBL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的独特性,使教师的制度权威、个人权威面临挑战,因此,在PBL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师权威由外显变为内隐,成为情境的领导者;由外在制度建构的先验性变为内在个人生成的过程性;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的转变,做实践性学识的知识权威者;由制度权威、知识权威的强制变为感召权威的彰显,从而保留教师权威合理的影响力,消解教学权威对PBL教学的负面影响和表现,建构与PBL相适应的教师权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锋  
文章从权威的概念入手,回顾了教师权威的历史形成,辨析了教师权威的基础,探讨了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消解现象,提出应当从面向专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重建教师权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大娟  
精神生产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精神生产理论的非人性、非历史性和非批判性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做了鞭辟入里的哲学经济学剖析。精神生产就其本然状态,体现为人类自由自觉的感性实践活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生产被资本增殖逻辑裹挟,异化为商业交易和为资产阶级统治鸣锣开道的意识形态工具,丧失了最初的崇高气节和艺术气息,这种“生产主义”导向的精神生产将被“自由精神生产”代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剥削本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实质上是对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关系的批判。在“非物质生产”风靡全球的数字信息时代,精神生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生产的精神性扩展和精神的生产性弥漫交相强化、彼此渗透,资本扎根精神生产领域隐性盘剥“活劳动”,致使劳资关系进一步恶化紧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批判,对于澄明当今时代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变化与实质,把握精神生产的“精神政治学”趋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文军  张洪波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