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8)
- 2023(9168)
- 2022(7910)
- 2021(7343)
- 2020(6350)
- 2019(14911)
- 2018(14668)
- 2017(28397)
- 2016(15330)
- 2015(17320)
- 2014(17549)
- 2013(17223)
- 2012(16122)
- 2011(14409)
- 2010(14657)
- 2009(13559)
- 2008(13699)
- 2007(12626)
- 2006(10726)
- 2005(9607)
- 学科
- 济(61517)
- 经济(61440)
- 管理(45332)
- 业(42069)
- 企(34382)
- 企业(34382)
- 方法(29479)
- 数学(25152)
- 数学方法(24894)
- 财(20188)
- 农(17796)
- 中国(16236)
- 制(14347)
- 业经(13565)
- 学(13450)
- 贸(12290)
- 贸易(12287)
- 农业(11958)
- 银(11948)
- 易(11932)
- 银行(11928)
- 地方(11416)
- 融(11395)
- 金融(11393)
- 行(11383)
- 务(11364)
- 财务(11346)
- 财务管理(11305)
- 理论(11011)
- 企业财务(10738)
- 机构
- 大学(222260)
- 学院(220287)
- 济(90898)
- 经济(88919)
- 管理(84431)
- 理学(72803)
- 理学院(71990)
- 研究(71219)
- 管理学(70877)
- 管理学院(70439)
- 中国(54992)
- 财(45974)
- 京(45628)
- 科学(42510)
- 财经(36154)
- 所(35603)
- 农(34669)
- 中心(34156)
- 经(32888)
- 江(32834)
- 研究所(32150)
- 范(31141)
- 师范(30898)
- 业大(30651)
- 经济学(29206)
- 北京(28743)
- 农业(27325)
- 财经大学(27013)
- 经济学院(26570)
- 州(26257)
- 基金
- 项目(143346)
- 科学(113164)
- 研究(108683)
- 基金(103840)
- 家(89127)
- 国家(88344)
- 科学基金(75558)
- 社会(69076)
- 社会科(65389)
- 社会科学(65371)
- 省(55511)
- 基金项目(55131)
- 教育(51383)
- 划(47434)
- 自然(46801)
- 自然科(45682)
- 自然科学(45667)
- 编号(45342)
- 自然科学基金(44864)
- 资助(41644)
- 成果(38384)
- 部(33359)
- 重点(32539)
- 课题(31059)
- 发(31016)
- 创(29900)
- 教育部(29113)
- 性(28518)
- 国家社会(28505)
- 人文(28069)
共检索到322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科 顾昕
本文着眼于在职教师有偿补习屡禁不止这一热点现象,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探究其内在原因,分析教师行为策略和政府面临的监管掣肘。本文发现,当教师群体分为高声誉教师和低声誉教师时,高声誉教师的有偿补习能带来教师、学生双方的效用提升和社会总福利的增加;低声誉教师强迫式有偿补习会降低学生效用,损坏社会总福利。政府监管面临财政支出约束和教师参与约束两大限制条件。当公立学校为教师的唯一雇佣方时,政府可采取"低监管频率+高违规成本"的监管方式,在满足财政支出的条件下以极低监管成本实现对有偿补课的有效控制。一旦存在私人教育部门,高声誉教师参与约束发生变化,政府无法在同时满足财政支出约束、教师参与约束的前提下实现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良悦 赵翠萍 程传兴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财政分权、土地管理制度以及政府官员绩效考核等促成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土地违规行为的内生化。"土地财政"不仅表现为显性的土地出让收入,更表现为隐性的土地抵押融资。本文基于中国1999—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土地抵押融资和房地产开发是促使地方政府持续土地违规的主要原因;分地区的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偏向于获取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中部地区偏向于房地产开发,西部地区偏向于土地抵押。本文的研究认为,土地违规、房地产空置与地方政府债务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土地持续违规和地方政府债务,必须从制度上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违规 土地抵押 房地产空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延成 王跃辉
非法彩票为何屡禁不止中国人民银行河北邯郸分行张延成,王跃辉自1995年"五一"节前后邯郸市棉一俱乐部非法发行彩票以来,邯郸市又先后连续发生了"魏县工贸集团公司"、"峰峰电影院"、"广平县供销公司"、"广平县百货公司"几起非法彩票事件。这5起非法彩票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牛颖惠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4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上表示,2014年行业经营效益显著增高,保险公司预计利润2046.6亿元,同比增长106.4%,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根据已有数据,2015年保险业迎来"开门红",几乎全行业都沉浸在业绩丰收的喜悦中。就在这双喜临门的时刻,保险会2015年1月29日、30日接连下发《关于2014年银保业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思 郭丹丹
在旅游景区,诸如"某某到此一游"式的不文明涂鸦行为屡禁不止,成为旅游行业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文章从道德认同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道德认同与游客道德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启动游客的道德认同能显著提高游客道德行为意向;(2)游客的公共自我意识调节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3)自我问责对道德认同和游客道德行为意向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受到公共自我意识的调节。该研究将道德认同和自我问责引入旅游研究领域,拓展了游客消费行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实践上,将道德认同运用于约束游客不文明行为,对游客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学言
非法金融机构为何屡禁不止张学言近年来,社会上非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现象十分严重,它们有的以金融机构的名义公开办理存贷业务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以私人钱庄的形式暗中经营货币,从中谋取暴利。这些非法金融机构擅自提高利率,破坏了金融秩序,干扰了国家货币政策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风 于润吉
国家卫生部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缓解群众看病贵,曾多次提出严格要求,禁止城市大医院盲目扩大规模,特别是限制低效率重复的建设项目。然而,有相当多的城市医院仍然置国家卫生部指令于不顾,有禁不止,继续大兴土木,楼
关键词:
城市医院 扩张 宏观调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楼莲凤 王敏
本文在界定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一般原理,构建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领域委托——代理模型,明确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领域两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提出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监管体系 委托——代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向杰
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存在投资结构扭曲、短期化取向、缺乏融资约束以及政绩导向等失范现象。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从信息差异、契约关系和利益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失范的原因。据此提出解决委托-代理难题的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 失范 委托-代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晓荣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将自己的事务交给代理人代为处理而形成的一种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应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本文分析了养老基金监管的主客体博弈模型,分析了养老基金监管的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构建良好的多元化的监管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的设计及实施,优化养老基金监管的社会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金艳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为政府成本。我国政府成本有:行政经费;政府工作人员在职消费、追求享受、贪污腐败等导致的政府支出或损失;政府不完全履行职能导致的辖区域内居民福利或效用的损失;政府决策与使居民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之间的偏差而导致居民利益的损失。控制我国政府成本应采取的措施:赋予和维护居民的政治选举权和罢免权;减少政府层级;科学地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并以法律保障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建立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强化监督功能,实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合理确定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数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云端
本文基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构建了发行人与保荐人合谋的博弈模型,并采用近年来IPO财务造假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IPO财务造假现象频频出现,是现行的制度下参与主体理性博弈的结果。尽管近年来监管层加大了对IPO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但由于制度的缺陷,使得与违规成本相比,发行人与保荐人的违规收益仍然过大。杜绝IPO财务造假,仍须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约束,以将发行人和保荐人引向(不做假,勤勉尽责)的正确博弈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曙霞 夏徐斌
监管博弈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影响其有效性,对不同经营效率的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差异。监管机构宜引入审核和惩罚等机制,提高监管强度,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对高效率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宜采取原则导向的监管,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竞争力和活力;对低效率金融机构,应采取规则导向的监管。同时,监管行为可更具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
风险偏好 监管强度 金融监管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