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2)
2023(4910)
2022(3853)
2021(4015)
2020(3027)
2019(7251)
2018(7301)
2017(10911)
2016(7553)
2015(8601)
2014(8877)
2013(7651)
2012(7182)
2011(6876)
2010(7371)
2009(6213)
2008(6357)
2007(5963)
2006(5384)
2005(5104)
作者
(17926)
(14627)
(14587)
(14153)
(9513)
(6990)
(6962)
(5963)
(5732)
(5605)
(5144)
(4912)
(4840)
(4827)
(4802)
(4658)
(4542)
(4534)
(4358)
(4353)
(4228)
(3758)
(3757)
(3607)
(3575)
(3526)
(3409)
(3251)
(3125)
(3124)
学科
教育(20967)
管理(15413)
(14265)
经济(14242)
(12073)
中国(11809)
理论(11466)
教学(10671)
(10609)
企业(10609)
(7897)
学法(5805)
教学法(5805)
技术(5609)
(5144)
研究(4919)
学理(4802)
学理论(4802)
方法(4709)
(4643)
(4636)
业经(4350)
思想(4329)
政治(4152)
发展(4119)
(3995)
(3944)
思想政治(3844)
政治教育(3844)
治教(3844)
机构
大学(100216)
学院(94815)
研究(34865)
教育(33518)
(28534)
师范(28426)
管理(25646)
(23905)
师范大学(23456)
(23431)
经济(22834)
理学(20654)
理学院(20255)
科学(19677)
管理学(19666)
管理学院(19439)
中国(19065)
(18172)
职业(17994)
技术(17154)
(17089)
北京(16136)
研究所(15153)
中心(14661)
(14610)
(14584)
教育学(13294)
职业技术(12602)
(12187)
技术学院(11505)
基金
项目(52536)
研究(51781)
科学(41887)
教育(35457)
基金(31063)
社会(27045)
成果(26945)
编号(26441)
(25290)
社会科(25198)
社会科学(25193)
国家(24833)
课题(22615)
(22505)
(21317)
(20224)
科学基金(20187)
项目编号(16159)
规划(15913)
基金项目(14799)
研究成果(14757)
(14444)
(14348)
(13869)
重点(13729)
(13682)
(12921)
(12874)
教育部(12864)
阶段(12841)
期刊
教育(61744)
研究(43448)
中国(34555)
(30263)
经济(30263)
职业(16128)
技术(15499)
(13050)
学报(12173)
大学(10770)
技术教育(10737)
职业技术(10737)
职业技术教育(10737)
科学(10109)
管理(9937)
图书(9345)
(8334)
论坛(8334)
(7786)
学学(7661)
高等(7070)
书馆(6805)
图书馆(6805)
财经(6804)
成人(6651)
成人教育(6651)
(6360)
(5936)
高等教育(5918)
(5591)
共检索到166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德芳  
准教师实践知识的缺失成为当今教师教育课程批判的直接动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弄清教师教育课程所面临的现实处境,形成以实践知识的养成为价值导向的课程理念,以实践主体参与、合作与体验的课程运作策略;建立"灵活适宜"的管理制度;理清"差异多样"的学生需求;创立"合作共赢"的教育实践基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伟芬  
美国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变革体现为四个维度:教师观,强调教师是从事复杂工作的专业者;知识观,认为教学知识是复杂的情景化知识;教学观,倡导教学要基于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评价观,主张教学评价要注重个体发展和整体质量。美国教师教育相关院校和机构依据上述理念,基于自身特点选择并调适相应的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职责、教学理论及评价方式等进行多方面改革探索,实践中改革者在各维度所做的改变和尝试可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优化和教师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启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邓志伟  
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反思性实践成为许多学者认同并大加欣赏的一种实践形式。但是,反思性实践的本质是反思还是实践?反思性实践与一般的教育实践有何区别?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时是趋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共同认识还是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化的特质?本文试图从反思性实践的本质、反思性实践的知识论、反思性实践的主体观以及反思性实践的合理性等维度对反思性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以求获得关于反思性实践的合理性认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剑峰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和"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课程目标,充分强调了教育实践课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我们认为,构建研究性教育实践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应是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对"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的含义和特征作出了界定,并从关注成长的课程核心目标、全程全景的课程结构模式、情境反思的课程实施策略等方面,对师范院校构建研究性教育实践课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提出了实践操作策略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爱霞  
默会知识对于教师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功用,这已然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重要事实。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当下,对默会知识的内容重新审视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逻辑分析方法,对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识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默会知识难以体现的现实困境进行梳理。而后,从默会知识的内在性、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个体性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默会知识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重构的具体导向,以期为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与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曲鸿雁  
作为新世纪的师范生,要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师技能和对自身教育状态善于洞察、反思和创新的思想。从能力的方面看,既要有获取知识、整合知识、淬炼思想的能力,还要有一个未来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情境的驾驭能力、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邓友超  
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实践智慧养成的潜在基础和推力,加强教师实践知识管理,可以把这种潜在性变为现实性。教师实践知识管理有三个环节:外化、组合与内化。其中真正的说课、集体备课和隐喻是外化的三种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贤泽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师知识形式是与其职业环境密切相关的。理解教师的实践知识是如何在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又如何对他们的工作产生影响,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旨趣所在。在对教师专业的重新理解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性质、特征、表征的形式,以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  
当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践精神。然而,由于人们对实践的"普遍热情"经常与实践知识的"普遍缺失"并存,致使教师教育课程实践缺乏理论深度,主体性不强,道德目的不明显,表现为"简浅"、"形式"与"功利"。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应建基于理论与学术,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实践的道德价值,促进教师教育实践品质的整体提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丽红  卢红  
实践取向作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是建设与实施好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前提。结合当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审视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其全新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以具身心理模拟促进理论知识理解,以复杂情境参与发展实践智慧,以具身情知交融培育职业情感,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黎青  
规划设计系列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主导课程。通过讨论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培养,探讨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关系,阐述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方面的教学过程,通过设计方法教学使设计系列课程教学与行业实践接轨、与国际接轨,探讨设计过程中创新性、批判型思维养成,并强调设计逻辑教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明生  
日本教育正在以"在‘宽松’的教育氛围中培养‘生存能力’"为基本方向,实现转型,在此背景下对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以教师的"实践性指导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正在重构教师教育课程,其思路与方法值得分析研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继存  
一 教学理论要联系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学理论都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那种远离教学实践的空洞抽象的教学理论,或者存有背离教学实际的谬误的教学理论,显然是无法用来指导教学实践的。我们可以称这种教学理论为“非实践教学理论”。对“非实践教学理论”应该以教学实践为检验标准,进行实践的否证和批判。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其它谬误理论的批判都属于对“非实践教学理论”的批判,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实践应该以教学理论为指导,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但是,在教学实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梦雨  陈倩娜  周钧  
应对商品化、市场化、私有化和标准化的挑战,美国批判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与行动方案尤为重要。本文追溯该取向的教师教育的学术脉络,并分析其基本主张与实践,包括批判政策对教师和教师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教师和师范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关注教师教育中的种族问题、倡导通过赋权实现教师解放和通过行动研究促进社会正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王飞  
从学生角度阐释学科实践固然合理,但要使其在现实中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还需要从教师视域考察和理解学科实践。缺乏教师深度参与的学科实践,常常出现虚、假、窄、浅表、外化等问题,难有实效。因此,教师亦需开展学科实践。教师的学科实践与学生视角阐释的学科实践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教师的学科实践是教师基于自己的学科学习和生活实践,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科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过程。教师学科实践的展开机制包含了学科的实践化、实践的课程化和课程的一体化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四个环节。教师顺利开展学科实践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合理认识自我、课程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展开学术化的生活实践和掌握有效的课程转化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