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7)
2023(3355)
2022(2537)
2021(2718)
2020(1870)
2019(4566)
2018(4762)
2017(6361)
2016(5075)
2015(5884)
2014(6035)
2013(4804)
2012(4429)
2011(4160)
2010(4460)
2009(3481)
2008(3360)
2007(3101)
2006(2756)
2005(2648)
作者
(9825)
(7980)
(7959)
(7828)
(5130)
(3930)
(3867)
(3372)
(3176)
(3124)
(2813)
(2809)
(2740)
(2624)
(2588)
(2525)
(2524)
(2518)
(2460)
(2347)
(2320)
(2172)
(2047)
(1993)
(1959)
(1923)
(1857)
(1796)
(1783)
(1767)
学科
教育(19444)
中国(9298)
教学(8314)
理论(7234)
管理(4685)
学法(4402)
教学法(4402)
(4057)
经济(4048)
(3891)
学理(3651)
学理论(3651)
(3602)
思想(3586)
研究(3498)
政治(3477)
(3469)
发展(3436)
改革(3325)
(3314)
思想政治(3309)
政治教育(3309)
治教(3309)
德育(3276)
高等(3266)
学校(3157)
教育改革(2804)
计算(2711)
算机(2689)
计算机(2689)
机构
大学(54231)
学院(50160)
教育(29667)
研究(21633)
(21484)
师范(21410)
师范大学(17840)
职业(14390)
(13892)
技术(12647)
科学(12050)
教育学(11785)
(10524)
(10167)
北京(10156)
职业技术(10067)
研究所(9212)
管理(8953)
中心(8857)
中国(8775)
技术学院(8716)
教育学院(8699)
(8251)
(8048)
(7868)
经济(7196)
理学(7168)
理学院(6907)
研究院(6496)
管理学(6477)
基金
研究(32373)
项目(28702)
教育(26507)
科学(23514)
成果(18186)
编号(17526)
课题(17022)
(15405)
社会(15275)
基金(14387)
(14054)
社会科(14017)
社会科学(14016)
(13716)
规划(11630)
(11042)
(10911)
国家(10715)
研究成果(10115)
项目编号(10111)
年度(9933)
(9479)
(8892)
(8863)
阶段(8836)
(8786)
重点(8669)
(8434)
教育部(8170)
科学基金(8145)
期刊
教育(54142)
研究(28204)
中国(25173)
职业(14111)
技术(10980)
(9633)
经济(9633)
技术教育(9361)
职业技术(9361)
职业技术教育(9361)
高等(6155)
成人(5989)
成人教育(5989)
(5564)
论坛(5564)
大学(5333)
高等教育(5213)
(4977)
学报(4915)
职教(4589)
发展(4529)
(4529)
科学(4136)
图书(3873)
比较(3799)
(3770)
(3763)
教研(3435)
高教(3435)
管理(3391)
共检索到93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学农  
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引起了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论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有发生论的前提,因此需要循着发生论视角来把握。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植根于教师专业教育的悖论中,在教师教育"学术漂移"的过程中凸显,教师专业学术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统一是问题解决的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建强  
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在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大趋势中构建适合自身的具体模式,而模式的构建基于对这一价值取向本身的理解和认同以及重新阐释。河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基于实践,在实践中,并且服务于实践"的教师教育模式。应该进一步确认实践的价值,回应实践,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孔宝刚  
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既要掌握本体性知识,又要掌握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技术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两个流派。厘清两者内涵和关系对于教师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相结合,是解决当前教师培养中存在问题的现实诉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客观需要,是改进和优化教师职前培养过程的目标追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丽红  卢红  
实践取向作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是建设与实施好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前提。结合当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审视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其全新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以具身心理模拟促进理论知识理解,以复杂情境参与发展实践智慧,以具身情知交融培育职业情感,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晶  宋改敏  
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复杂,学生的来源多样,授课的方式也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那么,如何在这样充满不确定的情境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依靠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本研究通过对三位职业教育教师的观察与访谈,发现该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反思行为。教师的反思活动见于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反思活动共同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教师通过自身的反思意识及一系列的行动维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实践为取向,以意义为单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尝试。意义总是在人与事物或他人的联系中显现的。使人与事物或他人相联系的,正是人的能动的实践。人通过实践所实现的正是对意义的理解、追求和创造。实现教育的意义是教师的使命。以提示教师对教育的意义、对自己所授学科的教育意义、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联系及其教育意义、对怎样使教育意义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都具有清醒的意识,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解和实现教育意义的思维策略,实践-意义取向以意义的追求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着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燕燕  
"基于学校"和"基于大学"的传统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理论之应用"取向,包含着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两种立场:一是实践的典型化;二是理论的实践化。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将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二元对立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改革项目推行"实践中之理论"取向,改变了实践教学的要素构成和实施环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明   刘响  
接力教育研究生院是21世纪以来美国新兴的教师培养学院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无借口”特许学校系统满足自身师资需求的教师培养体系。作为全程临床实践、无大学参与的教师培养新模式,接力教育研究生院在培养机构的理念、管理系统的构建、课程和学习路径的设置方面都展现了很多新思路和新要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叶菊艳  
本文以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内涵的认识为理论基础,建构出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师教育的三种取向。它们分别是"博雅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社会重建取向"。文章分别介绍了这三种取向教师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历史渊源、其背后所持的教师观及具体教师教育主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红泉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脱离基础教育发展现实。当前的地方师范院校应与基础教育对接,以实践为取向,通过"双导师"制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教师教育类学生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彩霞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在培养合格师范生方面作用显著,是构成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教育实践是师范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必由之路;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是师范生感知教育、理解教育,产生职业认同感,学会课堂教学决策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曲鸿雁  
作为新世纪的师范生,要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师技能和对自身教育状态善于洞察、反思和创新的思想。从能力的方面看,既要有获取知识、整合知识、淬炼思想的能力,还要有一个未来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情境的驾驭能力、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祥超  
教育实践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两者同等重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做"是教师自觉主动的表现,教师的"不做"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受动性,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有效教育教学指导活动的同时,不做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事,这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自觉性的体现,具有多重意义。培育教师"不做"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教育自觉遵循实践的受动性逻辑,在尽量不破坏教师教育学习者的教学机智原生状态的情况下静待其自在生成并适时促进,悉心培育教师教育学习者的实践信念并引导其自觉反思,积极呵护并适当培育教师教育学习者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荣辉  
劳动教育的精神怎样才能完全地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地发展,进而显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这涉及到劳动教育实践取向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波  肖非  
循证实践已成为特殊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范式。本文探讨了特殊教育中循证实践的概念内涵、基本过程,以及实施和推广,对于加强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基本理论研究、提升特殊教育科研的实践价值、以及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