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9)
- 2023(3821)
- 2022(3020)
- 2021(3041)
- 2020(2354)
- 2019(5397)
- 2018(5483)
- 2017(8303)
- 2016(5853)
- 2015(6581)
- 2014(6771)
- 2013(5718)
- 2012(5158)
- 2011(5018)
- 2010(5156)
- 2009(4589)
- 2008(4508)
- 2007(4130)
- 2006(3718)
- 2005(3572)
- 学科
- 教育(19455)
- 济(10677)
- 经济(10671)
- 中国(9805)
- 学(9266)
- 管理(8871)
- 理论(8189)
- 教学(7068)
- 业(6850)
- 企(6451)
- 企业(6451)
- 思想(4051)
- 发(4015)
- 政治(3914)
- 发展(3768)
- 研究(3743)
- 展(3646)
- 财(3508)
- 方法(3493)
- 革(3471)
- 学法(3354)
- 教学法(3354)
- 思想政治(3319)
- 政治教育(3319)
- 治教(3319)
- 德育(3285)
- 高等(3267)
- 经济学(3255)
- 改革(3235)
- 学校(2897)
- 机构
- 大学(74785)
- 学院(68812)
- 教育(30467)
- 研究(27233)
- 范(24090)
- 师范(24014)
- 师范大学(20006)
- 京(17825)
- 管理(16936)
- 济(16383)
- 经济(15676)
- 科学(15665)
- 理学(14336)
- 理学院(13983)
- 管理学(13496)
- 管理学院(13315)
- 职业(13304)
- 所(13040)
- 技术(12672)
- 北京(12487)
- 江(12335)
- 教育学(12121)
- 研究所(11921)
- 中国(11735)
- 中心(10597)
- 院(9612)
- 州(9445)
- 职业技术(9179)
- 教育学院(8998)
- 财(8567)
- 基金
- 项目(40152)
- 研究(39586)
- 科学(33078)
- 教育(29037)
- 基金(24182)
- 社会(21316)
- 成果(20280)
- 编号(19840)
- 社会科(19664)
- 社会科学(19662)
- 家(19631)
- 国家(19258)
- 课题(17864)
- 划(17364)
- 省(17353)
- 年(16010)
- 科学基金(15528)
- 规划(13081)
- 项目编号(12120)
- 度(11615)
- 基金项目(11269)
- 性(11206)
- 部(11099)
- 重点(11075)
- 研究成果(11017)
- 教育部(10507)
- 年度(10370)
- 一(10240)
- 阶(10165)
- 段(10121)
共检索到115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李培彤
新时代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化与完善。教师教育学所具备的学理性与价值性为教师教育学科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佐证。教师教育学概念的建构应观照教师教育学之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本质意蕴,把握教师教育学科特征,探寻教师教育学何以存在之理性依据,从而规范界定教师教育学概念。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多维透视是认识与审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解释与超越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教师教育学科地位的逻辑证成离不开学科价值,教师教育学价值意蕴的合理澄明是支撑与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通达教师教育学科的本质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等关键问题的准确理解;巩固教师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等价值维度的全面彰显。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学 概念界定 价值意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涵 :它内在地要求把人性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扭转教育的“无人”局面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观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价值 教育学 人性化 个性化 创造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远杰
教育学场域概念建构,是在对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布迪厄社会学教育场域概念进行反思与继承的基础上,基于教育学立场对教育场域的重新界定。秉承了布迪厄场域概念的方法要义,但主动放弃了它的内容原指;包含对已有教育场域概念进行改造的成分,本质上则是对另一种教育场域现象的解释。教育学教育场域,是指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于特定的人及其行为实践的,以教育力构成意义或功能区分的时空构型。学校教育场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然—教化之场,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学校教育实践的共同价值目的为教育力的源泉。珍视和创建"学校"之外鲜活而丰富的教育场域类型,应作为未来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祝刚 王语婷
后殖民主义转向是国际上比较教育学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为批判文化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新东方主义、“亚洲作为方法”与南方理论为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它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批判了目前“西方作为方法”的全球学术等级结构,促进了国际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民主化。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可丰富比较教育学多元的“参考体系”,打破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西方”与“南方—北方”之间的知识等级秩序;讲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改革经验;丰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更新;加快构建以“亚洲作为方法”和以“中国作为方法”的比较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基于教师发展的视角来诠释,教师信念是教师人生的精神支柱、教师职业的奉守信条、教师文化的核心要素、教师行为的隐性向导和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信念的构建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非常具体的实践问题。教师信念建构之实践策略包括:在学习共同体愿景的塑造中,促进教师信念的培育;在反思性实践中,促进教师信念的确立;在合作性交流中,促进教师信念的提升;在行为更新中,促进教师信念的变革。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师信念 实践建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遭遇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涉及比较教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关键性问题,对这些关键性问题的阐释,有助于界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具体的知识领域,有助于明确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的研究目的。因此,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比较研究 概念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有升
"兴趣"概念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经典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我国当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则甚少涉及。经典教育学理论对"兴趣"内涵的阐发及其理论建构方式,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并引向对教育学理论建构的思考。
关键词:
兴趣 教育学 理论建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水华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抽象精神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基础上,明确把实践概念表述为感性的活动,并认为这种感性的活动是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辩证统一,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的现实基础,也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解读马克思实践概念中的生态哲学内涵,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实践 感性活动 生态哲学 物质变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邵晓迪
德国普通教育学传统中的“普通”意为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塑造,体现的是学科为自身概念和原则辩护的方法论意识。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的脉络中自觉建构独立形态的普通教育学,意在为教育学理论寻求一种普适性,在向一切社会文化行动保持开放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学科的平等对话。受日耳曼民族注重思辨哲学的特性影响,德国普通教育学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对哲学思辨的偏好、对批判反思的坚守、对经典理论传统的维系和对教育学术史的传承积淀。在学科持续分化与交叉融合双线并进的时代背景下,普通教育学的重建,有助于用一种普遍的和基本结构上的共识增加学科认同,减少各分支学科在行动模式和教条上的争执,通过维护一种统一理论有力捍卫学科身份,合理重建教育学的生存空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永平 杨昌勇
传统的土家摆手舞,历经社会时代变迁,依然表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它以特殊的组织结构实现了学习者主体选择的最大化;以特殊的教育场域实现了族群意识和公众情感的充分感知;以特殊的教学关系实现了和谐的审美教育。土家摆手舞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对我国教育的制度化组织、教育所传授知识的类型、学校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土家摆手舞 公共教育场域 和谐的审美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从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维度去思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颁布,对教育学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体现为:在宏观层面,校企合作的教育活动,要破解"两张皮",应以产业需求导向;在中观层面,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施,要实现"双主体",应以协同育人为导向;在微观层面,校企合作的教育内容,要摒弃"二元论",应以知识应用为导向。由此,跨界的职业教育,其"产教融合"的教育活动所体现的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施所体现的育人共同体,"工学结合"的教育内容所体现的人文与工具的融合,正是"知行合一"这一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建国 扈中平
在当今社会公平受到挑战的背景下,穷人教育学问题的提出迫使教育学研究者必须回答:"穷人教育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马克思作为"穷人"的哲学家,其穷人思想对于理解穷人教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穷人不仅仅是受苦受难的群体,还是能动的类存在。穷人教育学是以穷人的存在为前提并以穷人的精神解放为直接目的。在理论上,它是以包括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为对象的社会批判的教育学;在实践上,它是越出教育自身的界限而与广泛的社会变革紧密相联的社会实践的教育学。
关键词:
教育学 马克思 穷人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兰英 金家新
运用现象学的视角,分析探讨比较教育朝向他者教育实事的"悬置"与客观、在直观与再现中实现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生活的解释、在借鉴与超越中对他者教育生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比较教育研究应该从现象学"朝向实事本身"中得到启迪,这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科学化发展有着特有的意蕴。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学科化 科学化 现象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维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 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