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9)
2023(3386)
2022(2733)
2021(2863)
2020(2205)
2019(5176)
2018(5288)
2017(7624)
2016(5533)
2015(6522)
2014(6931)
2013(5733)
2012(5224)
2011(5014)
2010(5257)
2009(4490)
2008(4213)
2007(4026)
2006(3663)
2005(3466)
作者
(12934)
(10501)
(10479)
(10178)
(6661)
(5064)
(5011)
(4192)
(4090)
(4058)
(3718)
(3573)
(3511)
(3399)
(3393)
(3319)
(3281)
(3215)
(3106)
(3006)
(2947)
(2715)
(2693)
(2549)
(2498)
(2476)
(2459)
(2299)
(2171)
(2169)
学科
教育(19126)
中国(10207)
管理(8077)
理论(7219)
教学(7152)
(7099)
经济(7091)
(6133)
(5070)
(4202)
企业(4202)
研究(4020)
(3800)
发展(3456)
(3394)
(3333)
改革(3316)
学法(3304)
教学法(3304)
高等(3303)
思想(3263)
技术(3239)
学校(3175)
政治(3154)
思想政治(2963)
政治教育(2963)
治教(2963)
德育(2939)
教育改革(2799)
计算(2794)
机构
大学(70467)
学院(63731)
教育(30589)
研究(26283)
(23828)
师范(23698)
师范大学(19713)
(17997)
科学(16005)
管理(15740)
职业(13128)
技术(13098)
理学(13024)
北京(12746)
理学院(12698)
(12671)
中国(12456)
(12216)
(12164)
管理学(12063)
教育学(12061)
管理学院(11910)
研究所(11557)
经济(11416)
中心(11041)
(9546)
(9469)
职业技术(9039)
教育学院(8954)
技术学院(8149)
基金
项目(38717)
研究(37507)
科学(32015)
教育(28328)
基金(22925)
成果(19568)
编号(19065)
(19011)
社会(18875)
国家(18685)
课题(17572)
社会科(17508)
社会科学(17506)
(17369)
(16888)
(15247)
科学基金(15049)
规划(12576)
项目编号(11512)
(11060)
研究成果(10920)
基金项目(10898)
重点(10822)
(10511)
(10178)
(9996)
年度(9883)
教育部(9835)
(9525)
资助(9230)
期刊
教育(52856)
研究(31573)
中国(26411)
(13516)
经济(13516)
职业(12360)
技术(11405)
学报(8727)
大学(8032)
技术教育(8006)
职业技术(8006)
职业技术教育(8006)
科学(7154)
高等(6073)
成人(5840)
成人教育(5840)
(5796)
论坛(5796)
(5571)
管理(5564)
图书(5417)
高等教育(5344)
(5226)
学学(5223)
(5196)
发展(4611)
(4611)
职教(4242)
农业(3874)
比较(3854)
共检索到112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罗生全  杨柳  
中国教师教育学的建设历程是在时空转换、群体交互、实践经历之中曲折而来,具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典型特征,其本质是中国教师教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范畴中不断寻求并确立自我的过程。建设属己的教师教育学,是教育学科拓展研究边界的理性自觉,也是彰显教师教育学之于中国教育现代化从而中国教育学科现代化建设独有的价值贡献。中国教师教育学的系统建构,要在主动辨明教师教育学学科属性和学科范畴的基础上,以现代性和科学化的思维对教师教育学属己的理论体系、学科制度、学科专业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领域进行持续和深入研究,并以中国教师教育学建构的特有致思方式和行动方案,向世界教师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涵,界定了研究生教育学与其他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阐释了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指出了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的理念,认为创新发展是灵魂,协调发展是路径,绿色发展是保障,开放发展是宗旨,共享发展是关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锦明  余芳霖  
中小学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基于学科本质的学科功能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本教研、教师发展、组织创新等六个层面。中小学学科建设应遵循变革领导、愿景鼓舞,规划先行、理论引领,任务驱动、科学实施,评估检查、持续改进等基本行动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军  方子帆  何伟军  
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存在三重危机:经典学科的学科情结和学科取向,使得学界日益丧失学科自信;规训学科新人的制度安排和教育实践的缺失,使得学科建构具有明显的跛足特征;社会建制的泛化和观念建制的滞后,使得学科合法性日益受到质疑。认为要突破研究生教育学的三重危机,首先应基于现代学科理念,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构;其次在大学中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并将其纳入到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再次要强化研究生教育学的内外建制,以推动学科组织的合法性再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克瑞  
孙绵涛教授的新作《教育范畴论》(2016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其个人多年来教育学研究思考的结晶。该著作首先探讨了教育学范畴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即自然生成方法论与人为抽象方法论,然后以此方法论为指导,进一步分析了教育现象的应然范畴与实然范畴及其逻辑关系,从而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在确立了教育范畴的立论基石之后,作者又分析了中外诸多传统教育学的范畴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了不同角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兆山  张海波  
人性即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始于人与社会的矛盾,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人性论与教育学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人性的看法不只是教育的起点,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社会—教育—人是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主线,人性论也应有机融合于教育学学科体系之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道林  唐桥  
学者们关于教育学学科属性的见解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不少学者通常将教育学归属为社会科学。然而,无论是从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教育的目的与内容,还是从教育学自身的发展轨迹来看,尤其是从教育与哲学、教育学与哲学之间近乎水乳交融的关系来看,教育学在本质上是属于人文科学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萍  
"学科范式"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有多个构成要素,即特定时期内的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具备的共同的信念、技术、知识以及能力等的集合,具有共同性、规范性以及历史发展性的特点。伴随着人类知识形态的变化,由知识理论体系所构成的学科也必然经历这种不断变化,因此,学科范式转型的开展势在必行。在新的学科范式尚未完全成型之前,教育研究者须牢牢坚持学科的理念和学科的内部承认,高等教育研究须着眼于教育实践和问题的解决,须坚持多学科研究,取众学之所长,实现高等教育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绿林  
医疗保险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范畴包括医疗保险的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保险组织、保险范围、基金筹集和管理、运营方式、保险待遇、信息管理、保险监督、保险评价等。医疗保险学研究采用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晓英  裴俊良  
信息学正在与健康科学产生更多的关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健康信息学。2021年10月,“健康信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健康信息学的概念定义、内容框架、社会需求、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新冠疫情防控与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学学科建设等主要议题展开讨论。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健康信息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与会专家的讨论,阐述中国健康信息学在起步阶段需要厘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健康信息学是什么,由哪些内容构成,发展过程如何,中国的健康信息学要如何发展。研究发现:(1)与大健康时代的健康概念相对应,健康信息学是一个大的学科群,它囊括了将信息学应用于健康、生物、医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学科,可以称之为大健康信息学或者生物医学健康信息学(BMHI);(2)大健康信息学与多个学科有关联,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包括众多的子学科,这些子学科秉承信息学共有的理论概念、方法技巧、技术手段,它们互有区别但又相互关联;(3)健康信息学研究从传统的聚焦解决临床医学中的信息问题,拓展到关注公共卫生中的信息问题,再拓展到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问题;(4)在大健康时代,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期,应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提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健康信息学,推动大健康信息学发展成为教育部交叉学科类别中的一级学科。图2。表2。参考文献47。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范忠雄  赵九霞  
民族教育学范式引导科学共同体成员解决民族教育问题,规定民族教育学的发展方向。民族教育学范式体系包括基本概念、双语教学论、多元文化课程论、方法论等基本构件。民族教育学范式的重构必须寻找其学科生长点,实现范式的转换,从而促进民族教育学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教育作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可能有统一的定义。教育自身是一种指向"人"的实践活动。仅仅将教育自身作为"本体"去界定,只能勾勒出教育范畴"永恒性"的一面;教育自身只有在"教育是怎样的"问题域中才能展开它丰富的历史内涵,并在对"教育何以可能""、教育何以如此"的探究中得到解释。教育自身与"办教育""、用教育"的关联,形成了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多学科研究教育的客观基础。立足于教育自身、拓宽视野、开放边界,是教育学在多学科研究教育的语境中可以秉持的学科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反思,教育的价值尺度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能够揭示教育"历史性"的那些范畴,一定是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路径,对高等教育学来说,应通过对这些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获得自身学科发展的启示。首先,要打破普适学科标准的神话,增强学科自信和学科建构意识;其次,学科知识的分化和学科理论解释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应通过提炼学科核心问题和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传承的传统和学科知识谱系;最后,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出发,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教育学是研究和实践如何培养人的学科,教育学想要履行教育学科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使命,就必然跨越学科之间的疆界,同时需要建立教育学的立场。教育学自身理论领域的界限来自于其所要研究和培养的对象,集中体现了个人与公共之间的关系。教育学要把不同的学习个体的发展作为首要研究任务。教育学研究建立在每个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存在于对社会与文化情境的理解之中;理论概念与经验研究相结合是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内在机制;教育作为实践精神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体。由此,教育学成为一种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高等教育学的上位学科——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高等教育学必须承担起理论建设的任务 ,成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高等教育学只有确立其基础理论学科地位 ,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 ,并对高等教育实践起有效的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