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02)
- 2023(3819)
- 2022(2978)
- 2021(3217)
- 2020(2358)
- 2019(5691)
- 2018(6027)
- 2017(8838)
- 2016(6211)
- 2015(6906)
- 2014(7164)
- 2013(5920)
- 2012(5349)
- 2011(5014)
- 2010(5295)
- 2009(4567)
- 2008(4547)
- 2007(3967)
- 2006(3856)
- 2005(3736)
- 学科
- 教育(19264)
- 中国(11195)
- 济(10424)
- 经济(10402)
- 管理(7920)
- 教学(7663)
- 理论(7052)
- 制(6555)
- 体(5185)
- 业(4950)
- 学(4721)
- 企(4543)
- 企业(4543)
- 体制(4499)
- 发(4156)
- 财(4105)
- 农(4020)
- 革(4018)
- 发展(3970)
- 展(3848)
- 学法(3711)
- 教学法(3711)
- 研究(3700)
- 改革(3622)
- 思想(3401)
- 业经(3356)
- 政治(3355)
- 高等(3265)
- 学校(3083)
- 思想政治(3070)
- 机构
- 大学(71839)
- 学院(66816)
- 研究(31021)
- 教育(30754)
- 范(23356)
- 师范(23295)
- 师范大学(19467)
- 济(18296)
- 京(17711)
- 经济(17511)
- 科学(16297)
- 中国(16267)
- 管理(15791)
- 所(15128)
- 职业(13717)
- 研究所(13525)
- 北京(12842)
- 江(12830)
- 理学(12640)
- 技术(12433)
- 理学院(12330)
- 教育学(12217)
- 财(11930)
- 中心(11927)
- 管理学(11900)
- 管理学院(11714)
- 院(11222)
- 州(9556)
- 职业技术(9451)
- 教育学院(9021)
- 基金
- 研究(38808)
- 项目(36945)
- 科学(30639)
- 教育(28341)
- 基金(21515)
- 社会(20764)
- 成果(20401)
- 编号(19582)
- 社会科(19189)
- 社会科学(19186)
- 课题(18238)
- 家(17373)
- 国家(16985)
- 年(16126)
- 划(16084)
- 省(15650)
- 科学基金(13380)
- 规划(12902)
- 度(12245)
- 性(11635)
- 项目编号(11410)
- 研究成果(10919)
- 阶(10630)
- 部(10613)
- 段(10582)
- 阶段(10559)
- 重点(10453)
- 年度(10411)
- 教育部(10133)
- 一(9811)
共检索到127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荀渊
教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源于大规模学校教育对教师的需要,即对这一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的职业的数量需求和一种基于证书、标准和评估等制度性措施的质量要求。基于教师教育变革的这一基本逻辑,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取向应着重于对教师教育体系、制度、结构进行重组或者重构,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开放化、专业化水平;发挥教师专业组织的价值与作用,加快教师教育制度建构的进程。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制度 教师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香兰 孟旭
教育实践的变动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教师教育演变走的是一条基于教育实践的理性之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矛盾关系是教师教育演变的深层动因与逻辑线索。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关系是考察教师教育演变逻辑的基本线索。当代教师教育道路演变的脉络是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师学习,教师学习是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逻辑走向。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学习 教育实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历经了以调整和扩大为重点的政策恢复阶段、以建设和推广为关键的政策加速阶段、以强化和提升为手段的政策规范阶段、以注重质量与公平为主旨的政策完善阶段。基于教育政策学分析的视阈,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遵循着以管理体制变革为驱动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效率与公平为导向的政策价值取向、以机构与制度为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以经济学与教育学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等演进逻辑。展望未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创新需建立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追求以多元价值为旨归的政策目标取向、强化以督导评估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构建以多元参与为主体的政策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金松
高校教师评审权下放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政府合法性基础重建、提升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教师公平发展。高校教师评审权下放意味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控制主体从政府转移到高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从相对统一转变为具有高校特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从依赖政府转移到依赖高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面临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良莠不齐、高校自主设定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可行性未知、职称评审及监督主体与其权责限度未明确规定的瓶颈。因此需要提升高校内部综合管理能力、促进职称评审标准的科学化、强化评审过程监督制度的
关键词:
程序公平 制度公平 制度弹性 办学自主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历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过渡和均衡发展三个政策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动力机制、价值取向、过程保障和文化规则有着自身的演进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以新型非均衡发展为动力机制,以"发展平衡"促进"机会均等"为价值取向,以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均等享有良好教育为过程保障,以尊重和引导教育民意为文化规则,从而将形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新的政策框架。
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 教育政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远杰 熊庆澄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相较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先进的新型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发展形态的历史性超越,进而驱动新时代教育的普遍性变革,其中四个变革方向尤为重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价值观建构,凸显情感能力、创新能力和数智技术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升级,注重科技知识、道德知识与生态知识交叉融合的教育知识结构调整,以及契合新型生产关系的教育共同体构建。因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教育变革方向,需要重点进行三项关键性教育改革:将创新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目标,将综合化作为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方向,将觉悟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内在旨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稳东
探究是人类教育之所以能够延绵不断的深层原因,亦是教育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教育实践变革的内在逻辑。专业化的教育研究以确定性为逻辑,形成了以"输入—产出"为逻辑的技术理性的研究套路,遮蔽了教育的探究本性。回归原点的教育研究需要密切关注教育实践变革,彰显教育的探究本性;充分重视行动,关注个人化的教育知识;重新审视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变革中拓展教育空间。
关键词:
探究 教育实践变革 行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投入,包括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资源投入等;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三方面决定,其中,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量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锋正 冯启高
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基于自组织视角,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还面临组织困境,诸如职教师资队伍来源相对单一、组织的开放性不够,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相对固化、组织的发展动力不强,职教师资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组织的发展保障不足等问题。职教师资的跨界属性必然要求突出职教师资队伍自身开放性,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注重与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增强职教师资队伍的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的非线性,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焱强
农村环境治理既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奋斗史,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显微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环境治理历经了政策空白、制度初创、领域开拓、全面加速和总体深化五个阶段。贯穿始终的转换逻辑主线是,治理理念中价值取向从环保边缘转向美丽乡村、政策思路从碎片思维趋向系统工程;治理结构中制度设计从单一性到多样化、主体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供给从项目建设到长效持续;治理技术中技术逻辑从工程主义到适用技术、组织方式从粗放管理趋精细治理。下一步,要客观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挑战,理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政府投入与群众动员、设施建设与长效管护、末端治标与源头治本等问题,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
关键词:
农村环境 治理 政策文本 乡村振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应中 王安安 高丽娟
“双高计划”省域治理是“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关键保障,是省域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审视“双高计划”治理实践,各省域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定位,以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为功能定位,以凸显高职教育本体效能为本体定位,基本形塑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治理机制“四位一体”逻辑框架。展望未来,各省域势必将总结“双高计划”治理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在树立长期效能理念、优化省域治理目标图景,夯实利益牵绊基础、深化省域治理主体协作,强化本土制度创新、加大省域治理资源供给,耦合内外共生机制、凸显省域治理模式特色等方面有效施策,推进省域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时见
教师教育的发展涉及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育机构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整合性和教育体系的连续性等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应答决定着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社会发展的崭新要求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教师教育正迎来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期,并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变革方向,即专业化的培养目标、综合化的培养机构和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国际视角 变革走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姿曲 祁占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职业培训政策的演进历经了强调职业中学教师和校长岗位培训工作阶段(1978年至1998年)、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主要目标阶段(1998年至2010年)、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阶段(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我国职业培训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渗透了以注重效率为取向的职业培训政策价值导向,形成了以师资投入和资金投入为抓手的政策实施保障,反映了以经济学话语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我国职业培训政策应不断调整,其价值取向应向"多元取向"转变,过程保障应向强化监督与保障转变,话语的文化规则应向尊重和引导民意转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中国 黎兴成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亟需在学科理论、学科制度和学科文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学科理论方面,追问逻辑起点,构建内发式理论体系;坚守学科阵地,构建开放式理论体系;超越碎片化,构建全景式理论体系。在学科制度方面,推进二级学科建设,巩固学科地位;规范学科实体建设,提升学科内涵;加强学术平台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在学科文化方面,建立文化共同体,提升学科文化自觉;培育学科气派,增强学科文化自信;坚持学科创新,实现学科文化自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