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8)
2023(10511)
2022(8923)
2021(8524)
2020(6881)
2019(15564)
2018(15414)
2017(27888)
2016(16181)
2015(17979)
2014(17759)
2013(16444)
2012(15502)
2011(14185)
2010(14968)
2009(13716)
2008(13777)
2007(12760)
2006(11706)
2005(10779)
作者
(42459)
(35324)
(34980)
(33540)
(22775)
(16714)
(15921)
(13543)
(13339)
(13087)
(12039)
(11939)
(11520)
(11242)
(11129)
(10979)
(10544)
(10543)
(10422)
(10270)
(9181)
(8787)
(8408)
(8332)
(8174)
(7962)
(7891)
(7823)
(7222)
(6991)
学科
(50809)
经济(50747)
管理(47627)
(47146)
(38883)
企业(38883)
中国(23011)
教育(21283)
(18349)
技术(17990)
方法(16888)
(15229)
数学(13720)
理论(13468)
数学方法(13311)
业经(13302)
(12957)
(12545)
农业(12338)
地方(12191)
技术管理(12111)
(12016)
(10573)
银行(10555)
(10415)
贸易(10407)
(10161)
(10084)
(9377)
金融(9376)
机构
大学(219285)
学院(216857)
(83033)
经济(80951)
管理(79017)
研究(78917)
理学(66790)
理学院(65949)
管理学(64632)
管理学院(64170)
中国(55571)
(47945)
科学(45202)
(41663)
(40521)
师范(40310)
(39265)
教育(36979)
(36970)
研究所(35041)
中心(34800)
师范大学(32631)
北京(31692)
财经(31258)
(29918)
(29087)
(28381)
(28193)
技术(26738)
业大(26381)
基金
项目(134122)
研究(109359)
科学(109187)
基金(93446)
(79255)
国家(78399)
科学基金(67652)
社会(67126)
社会科(63330)
社会科学(63318)
教育(58289)
(55143)
(48210)
基金项目(47702)
编号(46814)
成果(42422)
自然(40939)
自然科(40056)
自然科学(40043)
自然科学基金(39343)
课题(37335)
资助(37316)
(33197)
重点(31839)
(31229)
(31170)
(30781)
创新(29972)
规划(29233)
(28448)
期刊
(99340)
经济(99340)
研究(80702)
教育(62619)
中国(58057)
管理(32690)
(31194)
(28399)
科学(27506)
学报(26420)
技术(23560)
(23011)
金融(23011)
大学(21948)
农业(19102)
学学(18650)
业经(16481)
职业(15656)
财经(15377)
经济研究(15069)
(13395)
(12947)
论坛(12947)
问题(12354)
科技(11426)
(10881)
技术经济(10736)
(10576)
图书(10356)
(9905)
共检索到356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本友  
2012年教育部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将实践取向作为基本理念后,全国掀起了校地合作、区域合作协同创新教师教育的热潮。实践表明,行政协商形成的全面激励机制由于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的协同目标,不能有效激发相关利益群体的协同动力。为此,需要根据协同人员所起的作用,进行选择性激励的顶层设计,对不同类型的目标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形成教师教育知识创新的利益激励链。在实际运作中,主要以协同创新项目实施筛选激励,以此激发志同道合的协同创新火花;围绕子目标实现将选择激励责任到人,以组织精英攻坚方式,释放出协同创新的心理潜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糜志雄  张斌  
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虽然已经取得了推动技术输出增长、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良好以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等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同创新主体的目标定位有所差异、缺乏高层次人才和中小企业难以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未来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加快推动教育改革、有效协调不同主体间的目标和动机、建立和完善系统性的人才引进制度、营造能够有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结合所在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强  
"2011计划"实施以来,农业高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实践和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根据主体不同,主要有产学研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校际协同创新和校内协同创新四种模式。由于缺乏对协同创新的理性把握和准确认识,缺乏完善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支撑和成熟的经验模式借鉴,制约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广泛化、密切化、深入化推进。只有进一步更新协同创新理念,营造利于协同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协同创新的学理和实践研究,才能促进农业高校协同创新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剑  郝晓莉  
经济发展离不开供给和需求,虽然我国当前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创新发展就是要打破传统经济单一发展状态,通过创新手段将供给和需求二者紧密结合并彻底改变我国当前所存在的供需矛盾,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产业优化、经济转型以及经济增长等目标。文章从协同创新角度入手,探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供给侧与需求侧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提出供给侧协同创新发展理念。但是,受制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成熟度的约束限制,致使我国供给侧协同创新发展仍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制约和干扰,无法达到协同创新发展的最终目的与效果。对此,分别从微观的资源优化分配及宏观的制度、产业结构创新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具体解决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葛剑平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文章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受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没有真正融入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机制保障以及外部支持体系等,进而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链条、积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雄  吕建秋  王利英  叶李  蒋艳萍  
协同创新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发展需要。基于内外因视角分析总结我国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高校、企业3个层面围绕加强政府统筹、营造协同创新氛围、创新考核评价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改进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鄢波  杜军  潘虹  
当前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已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任务。基于珠三角区域政策背景及其现实条件,分析珠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投入与产出现状,并指出珠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要实现区域科技资源共享、重大项目联合攻关、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增强科技中介活力、科技金融协同行动等一系列提升珠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兰艳  李朝明  
在分析其相关基础概念及合作流程的基础上,对合作各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用于指导企业基于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合作实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斌  杜洁  余华  
基于湖南省222家企业、26所高校、43所科研机构、24家金融机构和28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调查发现,湖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日趋多元化、协同创新R&D投入稳步增长、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对接能力不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通过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加快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庆来  杨普  李东平  肖扬书  徐磊  林琳  
总结与农业企业协同创新的6种典型模式,剖析其路径与聚焦问题,提出现阶段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最佳模式、路径与保障措施,为科技主管部门新时期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懋元  
上世纪90年代初,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11月,国家教委召开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此形势下,时任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及后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周远清同志领导组织了一项重大课题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简称"理论要点")。这项研究从1993年启动,1997年结题,历时5年,动员了全国一大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茹  
PDS协同创新模式是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转型的里程碑事件。我们应借鉴其基本理念,融汇本土思想,确立我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基本坐标;借鉴其合作模式,以师范大学为主导,全面建立U-S伙伴合作关系,形成我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基本框架;借鉴其运行机制,拓展参与主体,深化合作内涵,形成我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基本格局;认识其面临的挑战,统筹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转型;弥补其制度缺憾,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我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基本制度框架、多元社会系统和有效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海英  
教改实验区大学——中学——小学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促使理论与实践两种文化的融合,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改实验的有效开展。论文通过对玉林市玉州MS—EEPO实验区U—S合作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探讨了U—S合作的经验及不足,认为应建立大中小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价值认同机制、激励评价机制、支持保障机制,以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高校和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中国   李鑫月   赵薇  
“三教”协同创新通过突破制度、资源壁垒,建立转换机制等路径,实现其核心归旨即耦合“三教”关系,使得“三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教”协同创新有利于赋能学历继续教育实践改革顺利进行,专业定位更加明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生源质量欠佳、资源共享存在壁垒、横向管理不统一、社会认可度低等现实挑战。基于“三教”协同创新视域,学历继续教育面对现实挑战,应顺应时代潮流,破解割裂难题;完善管培制度,规范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树立新时代科学人才观,促使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克春  
一、引言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文化服务贸易不仅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构成国际贸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文化服务贸易是指文化服务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易行为。文化服务形式多样,包括各种文化演出、各类文化活动、推广文化信息和文化产品收藏等。发展文化服务贸易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增进国家之间相互理解与认同,切实提升国家软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